郭亞麗
隨著新課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師生面前。教材的版面設計新穎活潑;教材的內容體系豐富多樣,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語言優(yōu)美動聽,富有感染力。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簡要談談我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思品課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一些思考。
一、生動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如何上好一節(jié)思想品德課,一直以來是我思考的重點。比如學生出現不想學習,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者有些學生什么都聽不懂的現象,往往是導入時不夠生動,不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結果。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才可以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介紹自己比較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
(1)引言導入法,新編思品教材語言生動活潑,讀來瑯瑯上口,尤其是每一課的開頭都有一段十分耐讀的“引言”,讀來更是親切、感人。如“為正義高歌”一課,教材的引言這樣寫道:“當你每天背著書包按時到校學習時;當你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求救,誠實而不自欺時;……”
(2)矛盾懸念導入法,心理學研究表明:當輸入的新信息與人原有認知結構之間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時,人的興趣最大。為了吸引學生,在新課導入時,思品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有方向地設置疑問,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種矛盾情境,通過留下懸念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起學生解決矛盾的欲望和心態(tài)。這種方法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們會拋開一切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學中去。
(3)故事導入法,小故事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發(fā)人深省,也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往往喜歡聽故事,思品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4)小品導入法,小品以其詼諧幽默、生動直觀的特點受到人們的普遍愛好,尤其是對于整天被“圈養(yǎng)”在教室、足不出戶的學生,在他們刻板單調的學習生活中適當插入小品,可以釋他們生的緊張心理,不失為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節(jié)學生情緒的難得的“調味品”。
二、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教授新課,教學方法就是這節(jié)課是否成功的主宰
要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非常重要,教學方法有很多,要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實施教學方法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是好奇、好動的,他們都有自我表現的欲望。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爭強好勝、不甘落后的特點,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之后,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展現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
(1)任務教學法。提出這節(jié)課要完成的任務,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老師可以有的放矢地個別輔導。
(2)小組合作學習匯報,自我完善法。布置完任務后,小組合作學習,在老師的組織下,經過與同學探討或老師及時準確的點撥,學生通過進一步努力,找到疑難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得到自我完善。
(3)樹立榜樣,用激勵督促學習。評選出最精彩的回答,這樣一來,表現較好的學生會在我的課堂上獲取成就感和被譽為認同感,有助于他們學習興趣的進一步培養(yǎng),而暫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也會學有榜樣,榜樣的力量可以督促他們好好練習。
三、有特色的課堂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新知
(1)實踐性作業(yè),思品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思想品德》課標積極倡導學生在“做”中學,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新課程下的思品作業(yè)要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載體,要成為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的重要途徑,必須要特別關注生活性作業(yè)的設計。
(2)設計競爭性作業(yè),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動,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適當的引進競爭機制,設計競爭性作業(yè),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欲望。這樣學生在平等、自由、真誠的爭辯中學會了共處,達到了共識。
(3)設計開放性作業(yè),提供拓展的機會。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托教材,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于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從作業(yè)內容的選取到作業(yè)形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提高思品教育的實效。
教無定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日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充分挖掘身邊的各種教學資源,運用多種形式呈現教學內容,積極提升課堂品位,使思品課鮮活、豐滿、多姿多彩,我感到這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了指導者、促進者的角色。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興趣,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收得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