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全林陳旭東
(1.浙江省寧波藝術實驗學校,315040;2.浙江省寧波市春曉中學,315040)
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學的“五個有效步驟”
姜全林1陳旭東2
(1.浙江省寧波藝術實驗學校,315040;2.浙江省寧波市春曉中學,315040)
足球腳內側傳球是足球技術中的基本技術,往往被作為起始技術來安排教學的。筆者在多年從事足球教學、訓練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腳內側傳球的教學方法,又從中遴選出“五個有效步驟”,將其運用在初二學生的一節(jié)足球課中。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聚集了眾多教師的智慧,然后在任教班級進行試講、磨課,再借班上課、參評優(yōu)質課,最后在“體育教學疑難問題解決”研討活動中上了展示課,經同行及專家點評后,博采眾長,修正闕誤,最終歸納出這一教學經驗?!拔鍌€有效步驟”的特點是“目標集中、方法有效”,在專項準備活動、傳球技術的學練、運用技術的體能練習等環(huán)節(jié)中,所有的練習方法都是針對“快速、有效掌握腳內側傳球技術”這一目標而設計的,每一個練習都著重解決技術要領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效果比較明顯。在體能練習的環(huán)節(jié)中,內容為折返跑,專門設計成學生跑到一端時用手觸摸足球標志盤,跑到另一端時則做一次腳內側傳球動作,探索學練技能與發(fā)展體能同步實現(xiàn)的策略。
完整的腳內側傳球技術動作包括“助跑→支撐腳站位→踢球腿擺動→腳擊球→隨前動作”五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其中“支撐腳站位→踢球腿擺動→腳擊球”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決定足球力量及準確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技術特點是觸球面積比腳的其他部位都大,踢球時可以更容易地控制球,適合于短距離傳球和射門。
動作要領(以右腳踢球為例):
直線助跑,支撐腳在球左側約一拳距離,膝關節(jié)微屈,腳趾指向出球方向。踢球腿以髖關節(jié)為軸由后向前擺動,膝踝關節(jié)外展,腳尖稍翹,以腳內側對準來球,當膝關節(jié)擺至接近球體上方時,小腿加速前擺。擊球剎那,腳跟前頂,腳型固定,用腳內側擊球的后中部。
在教學實踐中,為簡化教學程序,精講動作要領,將“支撐腳站位→踢球腿擺動→腳擊球”三個環(huán)節(jié)用口訣的形式總結為三句話:“站球側、丁字步、踝緊張”。
從整體來看,初二學生以前接觸足球較少,沒有足球技術基礎,是腳內側傳球技術的初學者。本文所述足球腳內側教學方法是針對第一次課來設計的,教學重點是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的方法,解決支撐腳位置和擊球部位(腳內側踢球后中部)。
初學腳內側踢球技術時,學生易犯的錯誤動作有兩種,一是“踢球腿膝、踝關節(jié)外展角度不夠,難以用腳內側部位擊到球的后中部”,造成這類錯誤動作的一個客觀因素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支腳向前另一支腳橫過來的“丁字步”動作很少用到,膝、踝關節(jié)外展的程度受到限制,在“丁字步”狀態(tài)下做出擊球動作,學生一時難以很快找到用力的感覺;二是“腳趾沒勾翹,擊球剎那,做不到腳跟前頂,致使踝關節(jié)太放松,影響擊球效果”,也就是“擊球腳型不正確”?;谶@樣的學情,本次課的教學難點定為“踢球腳外展擊球”。
(一)步驟一:坐地上向外展腳,講解腳內側踢球的觸球部位。
1.目的:提高腳外展的柔韌性;直觀建立觸球部位的概念。
2.方法:教師坐在地上,兩手臂從兩腿內側經膝下向外抓住兩腳趾,用力向外展(見圖1)。之后,將一個足球放在腳內側的部位(見圖2,為方便區(qū)分支撐腳與踢球腳,教師特意穿兩個不同顏色的足球鞋)。
3.操作要點:適合安排在準備活動的專項練習,教師示范后學生坐地上向外側掰腳。教師可拿一個球放在其中一名學生的腳內側部位,向同學們講解動作概念:“同學們,在踢球腳外展的情況下,用腳內側部位,也就是平常說的腳弓部位,將球踢出,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動作—腳內側傳球,也稱腳弓傳球?!?/p>
圖1 坐地外展腳
圖2 觸球部位
(二)步驟二:“一字步”、“丁字步”練習腳外展。
1.目的:提高腳外展的柔韌性;練習踢球腿的擺動,著重解決“腳外展不夠”問題。
2.方法:“一字步”是兩個腳跟靠攏,兩個腳尖外展,努力將兩個腳站在一條線上(見圖3)?!岸∽植健笔且恢_腳尖向前做支撐腳,另一支腳與支撐腳垂直方向做外展動作(見圖4)。
3.操作要點:適合安排在無球模仿練習,“丁字步”練習踢球腿的擺動時,可以兩支腳交換做模仿練習,加強動作的熟練程度和腳步的靈活性。
圖3 “一字步”
圖4 “丁字步”
(三)步驟三:支撐腳位于球側,距球一拳距離。
1.目的:練習支撐腳站位。
2.方法:地上畫條白線,并將球放在線上,支撐腳站在線上(見圖5),并講解支撐腳內側部位距球一拳遠距離(見圖6)。學生分組練習踢固定球時,可按照此方法,支撐腳腳尖正對傳球方向則為正確的站位方法,練習時可以兩支腳交換練習。學生分組練習二人對傳球時,兩條白線之間的距離(5~8米,可提前畫好)就是散開的距離。
3.操作要點:適合安排在踢固定練習和兩人對傳球練習,讓學生清楚明白正確的支撐腳站位的兩個條件,一是支撐腳內側部位在球側面,距球一拳遠;二是腳尖正對傳球方向。
(四)步驟四:腳踝關節(jié)收緊,觸擊球面。
圖5 支撐腳站球側
圖6 支撐腳站球側,距球一拳遠
1.目的:練習踢球腳擊球動作,著重解決“腳型不固定”問題。
2.方法:(1)兩人踢球腳外展互踢。兩人一組面對面站立,同側腳外展,腳尖上翹,踝關節(jié)緊張,腳跟前頂,用腳內側部位互踢,如,學生甲用右腳踢學生乙左腳,體會腳外展踝關節(jié)緊張的動作感覺(見圖7)。
圖7 二人踢球腳外展互踢
(2)敲擊球。一人用將球踩住成固定球,另一人用“敲擊”的方法踢球,即踢球腿后擺動作小,前擺短快,腳跟前頂,腳型固定(見圖8)。
3.操作要點:適合安排在踢固定練習,用以糾正“踢球腳外展不夠”的錯誤動作和“擊球腳型不正確”的錯誤動作。“兩人踢球腳外展互踢”可變化為兩人用異側腳互踢,如,同學甲用右腳踢同學乙右腳,也可以安排在準備活動或模仿練習?!扒脫羟颉本毩晻r提示學生注意體會踝關節(jié)緊張時的用力感覺。
圖8 敲擊球
(五)步驟五:折返跑,踢球練習。
1.目的:在體能練習的過程嘗試運用腳內側踢球技術,技能、體能同時練。
2.方法:兩人一組,同學甲將球踩住成固定球,同學乙在距甲8~10米的位置準備,同學乙的腳下放一個標志盤。聽到“開始”口令后,同學甲跑至同學乙位置,用腳內側踢球的方法踢球一次(見圖8),然后轉身,跑至起始位置,用手觸摸標志盤(見圖9)。
圖9 折返跑觸摸標志盤
3.操作要點:此練習是將體能練習(折返跑)與技能練習(腳內側傳球)相結合而設計的練習,旨在對“在運用技能的過程中提高體能”這一教學思想做嘗試性探索。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為了加快速度,在踢球時動作做不充分或出現(xiàn)錯誤動作。為杜絕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采取以下兩種策略:第一種是規(guī)定“用錯誤動作踢球的那次折返跑不計數(shù)”,也就是白跑了,正確動作的要求是“站球側、丁字步、踝緊張”,由踩球的同學監(jiān)督動作;第二種是踩球同學在折返跑同學接近自己3米左右距離時,輕輕將球踢出,再由折返跑同學用腳內側傳球方法踢回來。第二種策略難度稍大些,可安排在傳球動作較熟練后練習。
“五個有效步驟”是在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學實踐中摸索的方法,對于幫助學生清晰建立技術動作概念、有效預防和糾正錯誤動作、快速掌握動作要領,效果是很明顯的。本著“學以致用”和“用教材教”的理念,結合足球腳內側傳球屬于“會與不會差別不是特別明顯”、“足球技術水平高與水平低的同學都可以同場比賽”這一特性,筆者認為,足球教材的教學可以參照“球類領會教學法”來設計教學過程,因為“球類領會教學法”與“學練技能和發(fā)展體能同步實現(xiàn)”有相通之處。本文中的“步驟五:折返跑、踢球練習”則是對“在運用技能的過程中提高體能”這一教學思想做了嘗試性探索,還不是很完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從整體上進一步研究,不斷豐富。
[1]王崇喜.球類運動——足球(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
[2]廖玉光,殷恒嬋.球類領會教學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
[3]董文梅,毛振明. 基于“會能度”分類的運動技能學習過程規(guī)律研究 [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06):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