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楊乃運
陶然水畔的華夏名亭
文·圖/ 楊乃運
您喜歡去陶然亭公園逛嗎?它緊貼著南二環(huán),離北京南站很近,它有17公頃的水面,是北京幾大主要賞荷賞蓮地之一。這里還有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華夏名亭園。全國各地的歷史文化名亭,最享有盛名的,在這里差不多都能欣賞到。當(dāng)然不是原亭,北京園林系統(tǒng)的建筑專家們以1:1的比例仿建的古亭,就是原亭的再現(xiàn),比之毫不遜色,而且集中,多樣風(fēng)采的名亭文化,舉步盡覽。陶然亭華夏名亭園是陶然亭文脈上新生的一朵奇葩。
1 伴月亭。2 鮮艷的小花。3 遛鳥地帶。4 蘭亭。5 隔蓮相望釣魚臺。6 云繪樓。
老北京的故事被湮沒得太多了。您知道陶然亭周圍都有過什么嗎?很多的歷史勝跡。它的西北曾有龍泉寺,始建年代不詳,明正統(tǒng)年間重建,清康熙年間有大學(xué)士刻碑稱其為“幽人禪客之居”,宣統(tǒng)年間張之洞在此建過別墅,常邀三五同僚在此歡宴,也在這里開著他的詩社。1965年北京軍區(qū)軍樂隊用廟當(dāng)過營房,可后來不知何因,完完整整的一座廟竟被拆得片瓦未留。陶然亭的東南曾有黑龍?zhí)丁埻跬?、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fēng)氏園,正北有窯臺,東北有香冢、鸚鵡冢,近代有賽金花墓。陶然亭里中心島上的慈悲庵是元代古剎,其西的小亭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建的,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中的陶然二字命名,這名被沿用至今。陶然亭被譽為“周候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文人視為必游之地。五四運動以后,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開展過革命活動,是革命的紀(jì)念地。
陶然亭在東城區(qū)內(nèi),想必是因為以亭命名的園林公園吧,又有悠久的古建和文化傳統(tǒng),1988年的陶然亭就有了一個不俗的創(chuàng)意:把中國的一些歷史名亭遷到陶然亭來。于是一座華夏名亭園就此誕生了。說遷,實際是仿建。真遷,人家不會給的。仿建的歷史名亭有十幾座,有兩個特點:一,大部分是江南名亭;二,幾乎全與歷史名人脫不了干系。而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名人,基本都是文化人,不管他是做官的,還是參禪的。也是因為,中國的古典園林,基本都是文人化的園林,亭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重要單元,它又怎么脫得開文人呢。在陶然亭華夏名亭園尋覓江南就是尋覓寄魂于亭的文人吧。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散文。歐陽修本在朝廷里做官,做的是“館閣??薄?。官兒究竟有多大不知道,但屬于中直機關(guān)的公務(wù)員是沒有問題的。時值宋仁宗當(dāng)朝主事兒,朝臣中范仲淹和呂夷簡形成了兩大勢力,互相攻擊,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而吃了掛落兒,以結(jié)黨營私被貶到安徽滁州做了太守,寫下了只有幾百字的這一千古名篇。醉翁是歐陽修的號,醉翁亭是山僧智仙造的亭,太守醉翁用自己的號給亭起了名,常與客來此亭飲酒,喝不了多少就醉,喝醉了就說醉翁之意不在酒,而這一句太容易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顯得很有張力,一不留神竟成了千古名句,傳得人人皆知,個個會用,不管是褒是貶,動不動就誰誰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記》平易暢達,駢散結(jié)合,寫得又美又好懂。開篇“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狈埠么宋恼呓阅鼙痴b,不過要在陶然亭公園的這個環(huán)境里找到《醉翁亭記》里的大意境,怕是有點難。
不對照歐陽修文做太過天馬行空的聯(lián)想,這里醉翁亭的環(huán)境營造當(dāng)屬華夏名亭園里最具美韻的環(huán)境之一了,有山包偎著亭,有山石傍著亭,亭東有山石堆起的溝,溝繞著亭,藤在石上爬著蔓兒,石榴紅的花開得艷艷的,隔綠蔭隔坡腳就是池水。亭呢,飛檐翹角,伏脊吻獸,造得飄逸秀雅,雖不是瑯琊山上的原亭,但肯定沒有仿走樣。坐在亭里歇息的人不少,在亭邊的假山石上趴著看書的人亦有之,夏日里,小涼風(fēng)吹著,很愜意呢!
滄浪亭是蘇州著名的園林,去蘇州不逛滄浪亭是很對不住自己的。華夏名亭園在山包上為久歷滄桑的滄浪之亭提供了一席之地,亭形不差,氣韻卻不好與之相比。都說畫龍點睛,滄浪亭的睛不在亭上。滄浪亭內(nèi)是山景,四面卻環(huán)水,復(fù)廊隔水起伏于山,透過漏窗溝通內(nèi)外山水之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并存,構(gòu)思奇巧。獨獨一亭難得滄浪風(fēng)華,不過蘇州這座最古老的園林已是幾度興廢了,有這一亭足以憑吊給園起了滄浪之名的蘇舜欽蘇子美。宋人蘇子美被朝廷貶謫流居吳中時看中了五代吳軍一位節(jié)度使的廢園,花4萬錢買下,建亭建園。他建的亭沒了蹤跡,明嘉靖年重建的滄浪亭也埋于歲月煙塵之中。蘇舜欽的官兒小了,詩名卻越來越大,滿心郁憤,詩風(fēng)豪放,有《滄浪亭記》流傳于世。清康熙年間兩任巡撫,一任建了蘇子美蘇公祠,一任復(fù)建了滄浪亭,這座滄浪亭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同治年間的一位巡撫又造,讓人不得不感慨蘇子美滄浪亭詩文生命力的頑強。幾死幾生的滄浪亭石柱上,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歐陽修的名句:“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下聯(lián)是蘇子美的名句:“近水遠山皆有情”。歐陽修寫有《滄浪亭》詩,其中一句是:“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是有調(diào)侃的味道在里頭的。
現(xiàn)與蘇州滄浪亭古園里不差的華夏名亭園滄浪亭為四方形歇山頂,飛檐翹腳,石梁、石柱、石矮墻,亭子四周有各種木透雕圖案,正面兩石柱頂端各飾有一方長方形漢白玉浮雕,一方為松鶴,一方為梅花鹿。
走進華夏名亭園,蘭亭碑亭和它周圍的小環(huán)境會給你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碑亭是一座單檐四角攢尖頂亭,角翼翹得很高,寶頂仿古塔形狀,亭內(nèi)石碑上刻蘭亭二字。碑亭前,是碎卵石砌的曲水池,曲水上置石塊為橋,碑亭后有方方正正的“墨華池”,隔池與碑亭相對的是群賢畢王至館,池兩岸堆砌假山石壁,而亭的西南有三角三足鵝池碑亭,西有鵝池,鵝池北有“瀑布”,由山上三疊而下。
這道景觀讓人印象深刻,一是在以主亭為景的小環(huán)境里它占有的面積相對大了點,而這個環(huán)境又造得很美,造得詩情畫意。二是就亭來說,它占了兩座。無論是鵝池?zé)o論是蘭亭都讓人想到王羲之,想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帖,想到王羲之們的曲水流觴。
蘭亭在紹興。紹興距杭州很近。北京仿造的蘭亭不是古已有之的亭,是1923年民國時期重建的亭,但確是江南味道很足的亭。北京沒有也不便把所有精華全取來,就這等規(guī)模,已是除亭而外只有靠寫意手法才能再現(xiàn)的風(fēng)景了。1600多年前書圣王羲之和當(dāng)時的名士孫統(tǒng)、孫綽、謝安、支遁們聚會雅集,流觴賦詩處的天然美在原地原版克隆都有困難,坐落在“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的山陰道賞的蘭亭江南勝景,依托游人的想象勾勒比較現(xiàn)實。
王羲之們的曲水流觴經(jīng)康熙帝乾隆爺們的思考變成了另一種東西:罩在亭子里的曲水流觴,這種曲水流觴亭在北京只有皇帝們居住和行走的地方才能見到,它是王羲之們的曲水流觴的創(chuàng)意版和微縮版。但恭王府花園中也有一曲水流觴亭卻不知為何,傳說那花園曾是和珅府花園。
所謂曲水流觴,就是把盛有酒的酒杯放在流水里,任其曲曲彎彎地流,流到誰那誰就抓起來飲掉并即興賦詩。這種雅娛形式若從文化上溯源,那涵義就深了。
鵝池亭是三角的,從鵝池亭略略向西走幾步就會看到一個不小的湖面,湖漂亮得一兩句話都說不清楚,睡蓮和叫不出名字的鮮花在湖面上開得如彩星滿天,抬頭見天空低頭也見天空,上下天空中的白云都靜靜的。在湖的南頭,有一長亭,東西向橫陳,它是橋、廊、亭的結(jié)合體,分細了是下為橋,上為一亭兩廊,亭在中間,六角攢尖頂,有美人靠座椅。這樣的亭、廊、橋的結(jié)合體北方不多見。它是仿自四川眉山市三蘇祠的橋亭,亭名百坡亭。
三蘇祠,最早是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的故宅,明洪武年,當(dāng)時的人們?yōu)榱思o(jì)念三蘇,便將他們家宅改成了祭祀的祠堂。三蘇祠在歷史上是屢毀屢建,至今仍是一方名勝。三蘇在歷史上都有名,最有名的還是蘇東坡蘇軾,百坡亭南的假山石上,多刻有蘇軾的詩文,也就不足為怪了,他對游人更有號召力。不過,在百坡亭處還是賞景的人多,坐在美人靠上,四面皆景,景景引人入勝,真正關(guān)心山巖上刻了蘇軾些什么的人少之又少,過去讀的人也是走馬觀花。也難怪,喜蘇軾文的,手中有關(guān)蘇軾的書不會少,而且其詩多能背下來。感受到百坡亭處有那么個文化氛圍也就足夠了。
游人在此真正關(guān)心的是此亭和蘇氏家族三蘇的關(guān)系,是否三蘇在世時宅院中就有了這么一座橋亭?
既然我們在華夏名亭園里已經(jīng)到了“四川”,就不妨找找四川最有名的亭杜甫草堂碑亭了。
不是太容易找啊!它在最西頭,背著山陰。草亭造得像極了,在成都杜甫草堂看,在華夏名亭園看,碑亭沒什么差別,一模一樣的。北京既然有著最優(yōu)秀的園林專家,仿造一座草亭只能說是小兒科,不在話下。
當(dāng)然,華夏名亭園的杜甫草堂碑亭前太空曠了,視野里,幾乎像個小廣場,而且背山。我倒沒覺得這有什么不好。杜甫在成都居住時,究竟是地主,還是破落文人、居無定所地貧寒,不是太好說。人們愿意他住在破草棚里,始終保持安史之亂中人民代言人的形象。成都的杜甫草堂太奢侈,茅草碑亭和屋舍就像王府中的點綴,能還原本真還是還原本真為好。
1 云繪樓里坐滿休息的游客。2醉翁亭。3醉翁亭外的小女孩。4獨醒亭一角。5雀替。6吹臺亭。7獨醒亭前的石畫。
在華夏名亭園內(nèi)外,我最欣賞也最感興趣的是荷花池旁的吹臺亭,此亭也叫釣魚臺。
它仿自揚州瘦西湖,四角攢尖頂?shù)耐ろ敚瑑蓪油ら?,四面粉白的墻壁,都開有大大的月亮門。四面有門,這座建筑才有資格稱為亭。遠看此亭,只是稍稍有些個色而已,不顯眼,尤其在到處粉墻漏窗門洞的瘦西湖畔,你要是近亭再看,那完全就不一樣了,內(nèi)中直角線上的兩個大月亮門同時收景,呈現(xiàn)給游人的是望遠鏡望景的效果,雙圓括出的真實生動的畫面,是立體的,活生生的,又是藝術(shù)的,趣味性強,有強烈的感官效果,看俗了的畫面中又生出新異的美來。人站在月亮門中,無論哪一個位置,都是畫中之人,照一張像留念,被藝術(shù)了的感覺很讓人自豪。
瘦西湖離乾隆下江南時在揚州下榻的地方很近,抬腳就泛舟入湖。他是不是天天泡在瘦西潮不得而知,此亭卻幾百年脫不開他的影子。他在瘦西湖邊的吹臺亭釣過魚,因此這座吹臺亭才又有了釣魚臺的別稱。陶然亭華夏名亭園里的這座仿瘦西湖吹臺亭,抹不去的影子是夏日荷花,池中荷花因亭因月門而格外搖曳生姿,艷麗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