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威
摘要: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把生物知識轉化為生產(chǎn)力,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學習的價值,提高學習積極性。本文從教學情景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作業(yè)布置生活化以及實踐活動生活化四個方面分析了新時期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
所謂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主要是老師把社會生活貫穿在高中生物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利用生活中生物學知識,積極挖掘生活知識的生活內涵,把枯燥的生物課堂變得生動起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成效。
1、教學情景生活化
根據(jù)知識建構理論的觀點可以看出,學生都是在自己生活經(jīng)驗中來建構自己的知識,也可以說,學生在走出課堂之后并不是一無所知,而是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形成自己對各種生物現(xiàn)象的看法。因為學習不只是知識的簡單轉移,也不是簡單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是新的經(jīng)驗跟原來的經(jīng)驗融合的過程。所以,作為高中生物老師,要經(jīng)常收集一些跟生活相關的資料,在教學的時候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把問題設置在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學有所得。比如,在學習“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設置生活中吃面包喝牛奶的情景。老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個視頻,在路上趕著上班的人們,有的是吃早餐的時候先喝幾口牛奶再吃面包,有的人是先吃幾口面包再喝牛奶??赐曛髥枌W生這兩種方式到底哪一種有科學依據(jù),這樣具有生活化氣息的情景設置,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生物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通過利用學生己有知識經(jīng)驗、以生產(chǎn)、生活、科學實驗中的實際問題為素材設計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把科學知識的推理和生活技能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拉近生物與生活的距離,以需求促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還原生活”,促進他們的生物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習“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在談及酶的最合適的溫度活性最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實際作為出發(fā)點,說明人的正常體溫為36.7攝氏度,當發(fā)熱到39攝氏度的時候,人們就會覺得渾身沒有力氣,還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癥狀,這主要是因為隨著人體溫度的不斷上升,酶的活性在不斷的下降,細胞代謝的速度也在逐漸減緩。通過設置這樣的教學內容,逐步提高了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3、作業(yè)布置生活化
眾所周知,課堂是進行生物教學的主要陣地,而作業(yè)就是幫助學生消化知識的“助推器”。學生學習了生物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應用。所以,作業(yè)的布置不能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為了考試而做題,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的作業(yè)布置要從原來的“專制”走向“自主”,突出生活化、個性化。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比較生動的,作業(yè)跟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能夠不斷的加深學生對于所學到的生物學知識的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用短暫的課內學習來增補無限的課外學習,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生物學的價值,提高學習生物學知識的信心。比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開始講究飲食,減肥成為一種時尚。這時就可以結合新陳代謝中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轉化問題來補充生活中的知識點,布置學生把自己經(jīng)常吃的食物進行分類,并收集有關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資料,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有的人吃的少還會發(fā)胖呢?有的人說要減肥就是少吃點多運動點,你覺得靠譜嗎?為什么人在感到饑餓的時候不吃飯,過一會饑餓感就沒那么強烈了?你能夠為自己的家人制定一份膳食營養(yǎng)計劃嗎?假如家里有患糖尿病的人,在他們飲食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飲食呢?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這些都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方式。
4、實踐活動生活化
實踐活動是生物課堂教學活動的有益補充,提高生物教學成效需要理論課跟實踐課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利用理論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切實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突出活動的主題性,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合適的社會實踐基地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也是大幅度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基礎。在進行生物實踐活動中,要不斷的轉變觀念,選擇高效、優(yōu)質的實踐基地,為學生實踐提供廣闊的舞臺。比如,為了有效配合植物光合作用教學,可以開展去蔬菜大棚基地進行觀察實踐的活動,在觀察中跟科技人員進行交流,告訴學生生長素的相關知識,看生長素在培育無子番茄、黃瓜、辣椒等方面的運用。讓學生在實踐基地列舉出運用生長素的例子,讓學生明白生長素不但能夠保蕾保鈴,提高植物的結果率,高濃度的生長素還能夠控制植物的生長,就是運用這個原理才發(fā)明了除草劑等等。此外,還可以把考核的場所挪到實踐基地中,通過對學生鉆研的態(tài)度、素養(yǎng)等確定學生的平時成績。再比如,如果學校處在果樹種植區(qū),果樹的品種比較多,尤其是果樹的一些種植技術和栽培管理技術能夠讓學生見證生物習性,可以把果樹種植園作為提高學生生物辨別能力的重要基地。這樣不但鞏固了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點,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物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問題的探究,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提高生物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謝建中.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 [J] .生物學教學,2012(02).
[2]黃巍.讓教學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淺談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幾點策略[J].中學生物學,2012(08).
[3]徐麗松.創(chuàng)設生物生活化教學情境發(fā)展高中多元化智能教學[J].新校園(中旬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