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8 -0252-02
人文素養(yǎng)是指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說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的。教育也應該充滿人文性,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自始至終滲透人文性。因為語文不僅是人們交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個民族的語文是這個民族世代創(chuàng)造的結晶,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乃至民族的全部歷史。所以暨南大學著名教授饒子說:“語文教育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之所在,是我們的支柱,所以在青少年時代就要給他們墊好人文素質的根基。”
筆者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yǎng)學生語人文素養(yǎng)的做法:
一、強化體驗學習
體驗是人的智慧和品格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它使知識的學習不再限于認知、理性范疇,而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心識增長的過程,也是身心與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有賴于體驗式學習。為此,教師要十分重視體驗學習——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遵循“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課程目標”中提出“注重情感體驗”;在教學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體驗情境實施體驗學習,讓學生有充分的語言實踐體驗,然后在理解中感悟內化,在反饋表達中升華體驗,從而優(yōu)化自主體驗語文活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必須給學生一個自由感悟的時空,鼓勵引導學生積極自由地解讀文本,質疑文本,以文為本,以人為本,在與文本的心靈碰撞中激發(fā)動機,促進學生主動體驗,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在活動中體驗內化,在抒寫表達中升華情感。
二、重視以情施教
古人云:“文以載道”。作為人類文化載體的語文,其語言文字、文學作品中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閃耀著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最佳材料。語文教學過程不僅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也是感受、領悟、體驗情感的過程。情感教育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語文教學目標賴以實現的手段。因此,教師十分重視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fā)利用情感因素,以情施教,把情感教育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啟發(fā)學生對課文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挖掘和體驗,并以之感染學生,達到“學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感氛圍,展示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一定的情境產生一定的情感,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所蘊含的情境,讓學生沉浸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藝術氛圍里,領悟語言所體現的作品情感的豐韻。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感氛圍。如在教《筍芽兒》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放錄音帶,讓學生找到感情點,然后要求學生跟著齊讀,同學們讀著讀著,讀出了筍芽兒的色彩,讀出了筍芽兒的氣息,讀出了筍芽兒的聲音,讀出了春天萬物欣欣向榮的歡樂氣氛。他們仿佛身臨其境,產生愉悅的情感,越讀越有勁。在此基礎上,很自然地達到了教學要求,完成了教學任務。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發(fā)情感,可以使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受到熏陶感染,為學生充分領悟作品深層內涵打開一條情感通道,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四、學會關注社會,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眲壬捕啻螐娬{,“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起來,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睂W語文的渠道要拓寬,不能僅囿于有限的幾本教科書,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因此,我們在上好語文課的同時,應意識的安排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從中體察社會、體察生活,豐富人文情懷,提高對自身的認識,從而促進自身發(fā)展。
總之,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yǎng)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從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弘揚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