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玲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8 -0075-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已愈來愈強烈地感受到學生的變化。課堂上,我們常常被學生那意外生成的問題所困擾,更多的時候,因為沒有做好準備而將學生的問題擱置一邊。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平時,我們就應該在課前盡可能多設想,為生成而預設,著眼于生成,著力于設計。這種預設更多地關注課堂上學生的精神生活。正如葉瀾所說:“一個真正把人的發(fā)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設計,會使師生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時空余地?!本实纳蓙碓从诮處熣n前的精心預設,教師怎樣做好積極的預設者這個角色,使教學多一份精彩的生成,使課堂成為學生的話語自由空間,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這方面的體會。
一、設計開放性的問題
教師預設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要有利于學生主體的發(fā)揮和潛能的激發(fā)。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預設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這種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1.預設多項評價問題。多項評價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我首先經(jīng)過大家推薦,產(chǎn)生了本課的“小主持人”,讓他們以“小學者”的身份“講學”。之后,又成立了“繪畫小組”、“記者采訪小組”、“地球神探小組”進行合作探討、交流匯報。課后,讓學生根據(jù)學到的知識進行了社會調(diào)查,進行資料收集、張貼宣傳畫、書寫公益廣告、建議書、讀后感、小論文,并開展了“人人做一名保護環(huán)境小衛(wèi)士”活動 。這一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活動成果、互動交流的舞臺,引導學生張揚了個性,開放了心態(tài),使主體得到了回歸。
由此可見,教師有了充分的預設,就能隨時接住學生“拋來的球”,學生“拋來的球”有一些是即時生成的,不在預設范圍之內(nèi)。這就要求教師要巧妙引導,把學生的的思維引導到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上來。只有當課堂出現(xiàn)民主平等,師生關系融洽的氛圍時,學生才能在無焦慮狀態(tài)下生成自己獨特的個性觀點。
2.預設豐富想象的問題。實踐表明:人的思維是課堂中最難駕馭的“元素”。有時,它如脫韁的野馬,自由馳騁;有時,它又如溫順的綿羊,不愿離開我們半步……在預設教學方案時,我們要樹立開放的意識和全方位的思維視角,使預設更符合學生不同思維層次與思維方式的學習需求。如在學習《動物園的晚上》一文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人物角色來進行表演,又給學生一些操作性作業(yè):課后收集其它動物睡覺的姿態(tài),向同學作一下介紹。這種情境形式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領域,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二、預設學生體驗性的情境
教師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獲得積極體驗的情境,引導他們主動地體驗學習,促使其強化積極的心理體驗,也有利于深層問題的產(chǎn)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特點與所確定的教學目標選擇問題,并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強化學生問題意識。例如教學《自選商場》時,我了解到學生對這個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給學生出示了自選商場的課件圖片,并問:“這是什么地方???”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這是自選商場?!苯又?,我讓學生和我一起表演“媽媽和孩子”一起去商場買東西的情景,并讓他們說出自己在商場購物的感受,表演一開始,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表演著,通過模擬對話,大家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頓時課堂的學習氣氛高漲起來了,學生把課堂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他們的學習勁頭就更足了。
上述例子表明,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根據(jù)知識生成過程的層次性及層次之間的聯(lián)系來加以組織,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問題情境系列,問題提出后,要組織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議論交流,概括歸納。這樣,就能使問題解決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問題的學習過程和構建新知的求知過程。
三、預設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
尋疑,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眼光,也是一種閱讀姿態(tài)。把問題權力交給學生,使原先教學過程中的單向交往變成雙向交往,能夠使課堂充滿活力。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質(zhì)疑,并把學生的質(zhì)疑作為課堂教學展開的依據(jù)。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在反復讀課文的基礎上質(zhì)疑問難,學生一共提出了大大小小19個問題。我要求學生再讀課文,篩選出自己比較重要和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本節(jié)課研讀的重點。學生發(fā)表的意見有:我想先解決為什么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問題?我想先解決為什么海水是五顏六色的?我想先解決西沙群島為什么是鳥的天下?在聽取多數(shù)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我提出了學習建議,師生共同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向。當然,學生的需求有教育價值大小之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評估和篩選,但決不能置學生的問題于不顧。
當然精心設計預案除了問題的設計外還要設想各種學情的變化,因為學生是有生命的個體,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認知水平等各不相同,課堂上會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充分了解學生,預測可能發(fā)生的一切課堂變化并思考對策,然后儲存在自己的彈性預設的空間中。
總而言之,預設是為了打有準備的仗,是為了更好地生成。教師應做好積極的預設者這個角色。變單線型備課為多線型備課,多一份對教學路徑的聰明預設就會多一份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