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審計風險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而審計公告體制的實施,使政府風險變得更加明顯,并增大了審計風險。社會審計的風險系統無法引導政府審計機構的審計工作,政府審計要建設自身的風險應對體系,從而制約政府審計的實踐過程以及審計執(zhí)法活動。本文將對審計公告制度下的政府審計風險進行研究,第一部分將簡述審計公告體制下的政府審計風險的特點;第二部分將探討規(guī)避政府審計風險的措施;第三部分為總結。
【關鍵詞】審計公告 政府 審計風險 研究
政府審計公告體制是審計部門的審計成果、審計調研成果依照法律準則并向公眾展示的體制,其公示的主要有被審查機構的基礎狀況、調研審查建議、調查研究時顯現出來的問題、懲罰建議以及被審查機構的整改狀況等等。廣義的審計風險是指審計工作者由于判斷失誤或是表達了有所謬誤的審計理念,而致使審計工作者和審計部門依法擔負法律職責和有關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對政府審計來說,因為政府審計要對被審計機構違背政府規(guī)章的財務活動進行懲處,所以審計風險還包含處置不到位、引發(fā)訴訟等情況。
一、政府審計風險的基礎性特點
(一)政府審計風險的非主觀性
當代審計主要采取隨機審計的模式,依據樣本特點來預判其整體特點,而樣本的特點與整體的特點是有所區(qū)別的;而且在隨機抽查時,審計工作者要運用預判來明確很多不可控元素,這就導致審計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能夠管控,但是無法消除。
(二)政府審計風險的潛在性
狹義的審計是指被審計機構的財務系統存在重大漏洞而審計工作者并未發(fā)覺,從而使審計成果丟失的可能性。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管控風險、審查風險組成。審計風險有著潛在性,即審計工作者的審計結果盡管與審計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但是沒有形成損失,也未承擔法律職責,這時只能說審計具有潛在風險,還并未形成實際的損失,而如果問責潛在風險就轉變?yōu)檎鎸嶏L險了。
(三)政府審計風險的可控性
審計風險盡管避無可避,然而能對其進行管控,只要將審計風險管控在一個可以接受的范疇,審計就是有效的。
二、審計公告制度下的政府審計風險預防舉措
(一)加強應對風險的覺悟,提升審計工作者的整體素養(yǎng)
一說到審計,大多數人認為就是查究錯誤,這是審計的思想誤區(qū),它通常會致使風險意識被弱化。審計工作者應更新自身的審計理念,明確意識到審計工作是為了審計部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審計工作者應建立和加強審計風險覺悟,并合理運用審計資源,激發(fā)自身的工作潛能,承擔審計職責;審計工作者還應對自身的疑問,以懷疑的思考模式對所取得的審計結果的可靠性、科學性進行深入考評,并對互相沖突的審計證據和對文書或管理部門聲明的真實性有所威脅的審計證據持懷疑態(tài)度,避免因為自身的判斷失誤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審計工作者是審計工作的履行人,他們決定著審計效率的高低,因此,打造一支專業(yè)水平過硬、道德品質高尚的審計工作隊伍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所以,提升審計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養(yǎng)以及整體素養(yǎng),是預防審計風險的前提和基礎。
(二)遵守審計流程,創(chuàng)新審計模式
政府審計隸屬行政執(zhí)法的范圍,其審計活動需要遵照法律規(guī)定的流程、模式、方式、時間和次序,違背了法律規(guī)定的審計流程或超出管控范疇,都會導致政府審計風險的生成。所以,遵守審計流程是預防和管控審計風險的前提和基礎。
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審計規(guī)劃時應明確被審計機構的基礎狀況,搞清楚審計的范疇、關鍵點、內容和辦法,訂立詳盡的審計預案,依據項目特征和審計工作者的專業(yè)水平,最優(yōu)化崗位配備,并實現審計的明朗分工,將責任制帶到審計工作中;在審計實行時,應依據各項目的特征,合理、科學地采用各類審計辦法。依照法律搜集并明確審計證據,保證證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另外,調查取證時不到非常時期不能采用強制手段;審計結束時,第一,應仔細編寫審計報告,嚴格審查報告中的相關事件,使證據更加可靠;第二,應與被審計機構進行交流,對不符合審計規(guī)范的機構,審計工作者應勒令其整改,并深入核對,做好審計筆錄,聆聽被審計機構的建議;第三,審計結果應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因為中國政府的財務舞弊案件時有發(fā)生,而且一部分領導層還故意作假,加上當代審計已脫離了單調的財務報表審計的范疇,而向檔次更高的管理審計、效益審計的模式過渡,為沉著面對審計公告體制下的政府審計風險,政府審計部門應利用當代信息技術,進行電腦審計,使電腦在審計調查、解析性復核、審計信息的搜集、傳送等環(huán)節(jié)完成應有的“使命”,并將電腦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
(三)完善政府審計體制,健全審計公告體制
我國目前的政府審計管理系統呈現出行政化的特點,該類審計方法是符合當代社會的發(fā)展特征的。然而,與它類的審計方式比較,它更偏向于政府的調控。雖然審計法明文規(guī)定,審計機構和審計工作者應單獨享有審計監(jiān)管權,可以無視它類部門的干預。然而在現行體制下,政府審計部門作為政府的一分子,需要在本級行政機關的引導下開展工作,必然會受到部分行政干涉。
政府審計部門是政府審計公告的履行人,國家審計機構在經濟上和管理上能否單獨運轉,而且其獨立程度將左右審計公告的執(zhí)行效率;而審計公告的執(zhí)行效率會左右審計風險的大小。
因此,我國需要對政府的審計管理制度實施構造上的整改,深入健全審計制度,使其最大限度的保障政府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使政府審計部門在審計工作中和頒布公告時,能夠獨自完成流程,進而科學規(guī)避政府審計風險。
三、結束語
政府審計風險已成為業(yè)界討論的焦點,尤其是審計公告體制頒布后,對政府審計風險管理的研究也顯得越加重要。本文從審計公告體制這個視角揭示政府審計風險,希望為廣大審計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政府審計風險,在公告體制實施后,風險有可能擴大;所以,需要對政府審計風險進行預防和管控??茖W的風險管理能夠協助審計工作者找到審計工作的重心,并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重大風險項目,并采用科學手段盡量規(guī)避風險,化被動為主動。政府審計風險的增加有其必然性,審計公告體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預防政府審計風險是未來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宋衍蘅,付皓.事務所審計任期會影響審計質量嗎?——來自發(fā)布補充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2,(1):75-80.
[2]宋麗靜.國家審計公告制度下審計風險分析[J].中國外資(上半月),2011,(11):154-155.
[3]陳紅.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政府審計風險博弈分析[J].三明學院學報,2013,30(1):23-27.
[4]許東輝.后危機時代防范政府審計風險的策略選擇[J].遼寧經濟,2011,(2):44-45.
作者簡介:王家忠(1978-),男,漢族,貴州晴隆人,畢業(yè)于2001年,研究方向:審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