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園清
內容摘要:曹丕的《燕歌行》是建安時期文學的卓越代表。本文突破以往對《燕歌行》詩歌形式和寫作手法的傳統(tǒng)研究,從情感的獨特視角解析《燕歌行》,通過對原詩的情感解讀,結合曹丕對生命個體的自身價值的思考,深層次品讀詩人的內心愁苦與政治憂慮,探究詩人對于自己人生及事業(yè)的真實表達。
關鍵詞:曹丕 《燕歌行》 創(chuàng)作視角 政治憂慮
文人大抵都是渴望亂世的,一來是期望在改朝換代中逢遇明君,一展抱負,于是慷慨激昂,各抒己見;二則是以觀望態(tài)度笑看人生,給平靜的生活添油加醋,于是見景抒情,詩興大發(fā);再或者是動蕩年代,經歷顛沛流離,艱難困苦繼而在文學史上大放異彩。但無論從哪個原因出發(fā),這些詩賦的流傳不僅讓我們欣賞到語言的優(yōu)美,還可以推測歷史事件,探測作者的內心世界。
建安時期屬于東漢末年至三國曹魏年間風云變幻激烈壯闊的一個階段,歷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大多也在文學史上做出突出貢獻。曹丕作為其中卓越的代表,更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典論·論文》里,曹丕在文體論中提出:“本”指文章的本質特征,即用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末”指文章的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即文體特征或文章在內容和形式方面的特點。而“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曹丕所說的“氣”是才氣的意思,文章是作者風度才氣的體現(xiàn)。由于作者各自不同的自然稟賦、個性氣質使得無論哪一種文體都是作者用以表達自己真實思想感情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式。許善述《“子桓以下,純乎魏響”——也談曹丕詩風之變》指出了曹操和曹丕在詩風上的區(qū)別:曹操作詩直抒胸臆,敘事與抒情相結合,曹丕詩歌注重內心表達;曹操的詩歌氣勢浩瀚,曹丕的詩歌韻味深美。在建安詩壇上,由曹操開創(chuàng)的古樸凝重的“漢音”,經過曹丕等人的繼承和發(fā)展,逐漸轉變?yōu)榍逍戮_麗的“魏響”,為實現(xiàn)詩歌純抒情化和文人抒情詩傳統(tǒng)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燕歌行》歷來被歸為曹丕這個特點的代表作品。
《燕歌行》是反映地區(qū)生活的樂府題目,燕處于漢族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相鄰的地方,因為戰(zhàn)爭頻發(fā)而受到歷年統(tǒng)治者重視。建安十二年曹操北伐烏桓的戰(zhàn)爭,就發(fā)生在這古燕國的北部,今遼寧省興城一帶。動蕩年代,曹丕經常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親眼目睹戰(zhàn)爭的慘烈,對于下層人民的關心與同情也自然而生。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以景起興,秋風中飄搖的草木、葉上的露霜,漸涼的天氣來以視覺,聽覺和感覺描繪出蕭瑟衰落的環(huán)境,營造一種空曠寂寥的感覺,還未言情就已情滿于紙。在秋天凄涼蕭瑟的背景中女主角借景抒情地表現(xiàn)內心的愁苦與憂慮:“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何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短短幾句將女主人公心理感情描繪的淋漓盡致,又勾勒出一個矜持雍容卻因思夫而急切熱烈的女子形象又充分利用對秋月夜景致的襯托及女子細節(jié)動作的描寫,來外化而構造出具體的人物形象,來深化詩歌內容的閨中思君之情。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說:“魏文帝‘秋風‘別日二曲言時序遷換,行役不歸,婦人怨曠無所訴也?!庇忠稑犯畯V題》說:“燕,地名也。言良人從役于燕,而為此曲?!鼻宄枷爰彝醴蛑c評此詩:“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從‘明月皎皎入第七解,一徑酣適,殆天授,非人力?!辈茇τ谂拥男睦砻鑼懙募毮佡N切,同“情”心理使得透露出一種清麗纏綿的陰柔之美。
胡旭在《漢魏文學嬗變研究》中總結:“建安時期的文人身上有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就是普遍具有政治抱負。盡管我們把建安時期看做文學的自覺時代,但在其時文士的心目中文學其實遠沒有政治重要。文學從來沒有像政治那樣讓他們發(fā)自內心的苦惱?!辈茇б苍凇兜湔摗ふ撐摹分姓f:“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痹诓茇Э磥恚恼碌膬纱蠊δ芤粍t是治理國家的偉大功業(yè),再則是可以流傳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業(yè)。從“詩賦欲麗”的提出,曹丕就開始將文藝作品從非文藝作品中界限出來了。逐漸開始突破儒家“詩言志”的理論框架,更加突顯“文學的自覺性”。而在這里,曹丕更是將文章與對生命個體的自身價值的思考聯(lián)系起來了。他是以政治家的身份來兼任詩人的職位的,政治地位的變化左右著他的風格和內容。所以在曹丕的詩文中,除了自然情感的抒發(fā),很難不讓人揣測其中的政治意圖。通常人們說起《燕歌行》,關注點更多的是在詩歌的形式和寫作手法上面,但細細想來,曹丕的心思或許在詩中也有體現(xiàn)。
自屈原香草美人起,文人就開始流行這種借人之口抒己之情的手法,像朱慶馀的“畫眉深淺入時否?”柳永筆下的“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借女子之口,敘日常瑣事,表自身鴻鵠大志或者難以言說的政治立場。結合曹丕的經歷和性格,《燕歌行》似乎更像是他對于自己人生的訴說?!百v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孤苦無依的女子在寂寥的深夜只能獨守空房,以思夫為事,淚落沾衣。作為眾人羨艷的將門之子的曹丕耳濡目染的將國家社稷作為自己的事業(yè),馳騁疆場作為自己的追求。但是曹操為曹氏天下的大業(yè)考慮,遲遲不立太子。不僅如此,《諸兒令》中明確提出:“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思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思?!痹诓懿僭缒甑囊幌盗姓D殺行為中,不止是發(fā)現(xiàn)誰有顛覆政權的行為,哪怕只是一絲念頭都會落得殺無赦的下場。況且當時曹植深受曹操的偏愛,曹丕的野心只得妥善的隱藏。但青年人正值笑傲沙場,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理想的時候,所有的心思只能埋藏在心中,每一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滿心的苦悶自然難以紓解?!霸嬴Q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睗M腹愁思卻無從說起,刻畫出千回百轉,凄涼哀怨的景象。這樣欲言又止的情感更像是是曹丕內心真實想法的暗喻和指代?!懊髟吗ㄕ瘴掖?,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蹦丘嵉脑鹿獍≌罩业目沾?,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牽牛和織女何等無辜?。槭裁匆艿较嗨嫉淖韪裟??疑問結尾,不僅意味深長,引人思考,還使主題得到了升華。女子思念而見不得的遠游丈夫不就像曹丕那個時期可望而不可即的政治理想嗎?曹丕正是利用詩歌來抒發(fā)隱藏的愿望與激情,寄托自己的壯志與豪情,同時也化解苦悶與失意,從而繼續(xù)努力。與其說《燕歌行》記述了女子對丈夫思念,不如說它是曹丕寫給自己事業(yè)的一篇真摯而內斂的情書。
曹丕現(xiàn)存詩四十六首,殘句十四處。歸納其特點,不難發(fā)現(xiàn)曹丕除了注重詩歌的審美功能,而且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詩歌中賦、比、興、用典、對偶句的運用在詩歌中十分突出,使用辭藻華麗,內容具有含蓄曲折的意境之美,耐人尋味。這樣的創(chuàng)作特點與曹丕的人生經歷和人格形成息息相關。而另一方面,人格不僅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決定了創(chuàng)作風格和表現(xiàn)手法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內容和視角??v觀曹丕的一生,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政治生涯為依托大體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有歌頌父親文治武功,亦有描寫宴游之樂,抑或是抒發(fā)其人生感悟。這個時期曹操接班人選尚未確定,曹丕一些詩中有暗含心中憂慮和“憂來無方”的內心感受。中期作品是當上太子之后對于修德,“戒盈”和感嘆時光飛逝的無奈。后期作品則是從太子到魏王再到最終成為皇帝的時期,文章中充盈著夢想實現(xiàn)的自豪和強烈的自我價值意識。
曹丕是一個很了解自己又很會審時度勢的人。正如老話說的:“第一個把姑娘比作花兒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則是沒頭腦的蠢材?!痹诓苁细缸又?,曹丕的詩沒有曹操那種慷慨悲壯,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的氣勢,也不同于曹植那種積極熱血,奮發(fā)報國的激情,曹丕另辟蹊徑,更多的則是以女性的口吻來傾訴滿腹的愁苦哀怨。除了《燕歌行》、《寡婦詩》、《代劉勵出妻王氏作》、《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等,《猛虎行》也是其中的典范,將這樣的特點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與君媾新歡,托配于二儀。充列于紫微,升降焉可知。梧桐攀鳳翼,云雨散洪池。
這一年曹丕的兒子仲雍夭折,兄弟之間的爭斗到達白熱化的階段。這首詩中曹丕以出嫁新婦自喻,黯然傷感的詞句中表現(xiàn)了對于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惆悵以及親離子逝、兄弟相爭的傷感。不論是什么地方,“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已經成為定律,眾人都為此爭得頭破血流。詩的最后一句慘淡的意境似乎也將曹丕心中的不安與難過渲染到了極致。
牛建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憂”——試論曹丕的生存困境及其消解方式》指出曹丕的生命之憂既有在立嗣背景下的現(xiàn)實生存之“憂”,又包含著他從自身生命困境出發(fā)的生命終極之“憂”,這兩種“憂”合在一起,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憂”。自古以來流傳的優(yōu)秀作品大多都是作者憂愁,煩惱和痛苦的抒發(fā)和宣泄。因為生活的困境,內心的苦悶和人生的苦痛創(chuàng)作出的文字才格外的悱惻動人。而曹丕的苦悶正是來源于對政治前途的憂慮,來源于同胞相爭的內心煎熬,同時也來源于政治生活中的如履薄冰,舉步維艱。
史書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曹操出征前曹丕曹植等人去送別,曹植率先賦詩一首,內容磅礴,語調高昂,贏得一片贊嘆,曹操也十分高興。同樣作為兒子的曹丕這個時候如果也再賦詩一首,以他的文學才能,雖然說不上東施效顰,卻也毫無新意可談。這樣的戰(zhàn)前激勵就像《曹劌論戰(zhàn)》中所說:“再而衰,三而竭?!辈茇C智地選擇了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兩步上前,抱住曹操大哭,曹操當然很受感動。這樣的故事雖說有些夸張,但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xiàn)了當時兄弟之間激烈的明爭暗斗。而曹丕雖然獲得了父親的贊賞,但這一局畢竟贏得不怎么光明磊落。都說“男兒流汗不流淚”,弟弟以詩作別而自己卻迎風痛哭,這個時期的曹丕內心想必也是極其焦慮的。
不同于曹丕的敏感內斂,曹植的曠達縱情作為跳板突出了他的才華橫溢,突出的文學才華受到曹操的賞識,因而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曹植“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辈苤惨膊回撈谕懤m(xù)寫了《白馬篇》、《離思賦》、《公讌詩》等詩文表達心志。曹操看到文章中年輕人朝氣蓬勃的抒發(fā)豪情壯志,又細膩溫柔的表達兄友弟恭的殷殷親情,使得曹操對于其仁孝大加贊賞,因此對曹植更加喜愛,被認定為“兒中可定大事者”。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曹丕早期的作品中有一種回避政治的傾向,以一種隱忍節(jié)制的態(tài)度與理性來隱匿自己的野心,為爭奪王位而深沉張遠的謀策。在建安時代社會混亂,現(xiàn)實破敗的時期,人命如草芥,縱然是親子關系也毫無顧忌的為自己的利益而用,那么只有時刻保持警惕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因此他更多地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心理、精神狀態(tài),去反映思婦的哀怨、離別的感傷、愛情的執(zhí)著等等,以“詩言志”“詩緣情”的方式,用特有的細膩敏感表現(xiàn)于關注內心細微的情感來抒發(fā)生命的情緒,這對于高高在上胸懷壯志的統(tǒng)治階級來說極為可貴。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曹丕這樣特殊的生活背景與成長經歷,因而形成的敏感多思的性格,他才得以將那些思婦,征夫的口吻和內心描寫的生動而深刻,進而成為他獨樹一幟的情感內在,風格含蓄的陰柔之美。
劉勰在《文心雕龍·才略》中如是評價曹丕和曹植:“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于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這樣的點評結合曹植、曹丕各自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特征十分的貼切。面對曹操寵愛曹沖“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又偏愛曹植“兒中最可定大事”的前提下,曹丕的“慮詳而力緩”更像是一種明哲保身的策略,這首《燕歌行》與其說是替思婦征夫所作的傷感之作,倒更像是一首對于壯志難酬,憂慮前程的隱秘宣泄。曹丕就這樣寄托了滿腔情思在自己的詩中,含蓄隱忍的訴說著內心深處的渴望與熱愛,譜寫著一首首對于事業(yè)的情書。
參考文獻
[1]許善述.“子桓以下,純乎魏響”——也談曹丕詩風之變[J].安慶: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7(2).
[2]王夫之.古詩評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牛建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憂”——試論曹丕的生存困境及其消解方式[J].太原: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1).
[4](晉)陳壽,(宋)裴松之.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
[5](梁)劉勰,范文瀾.文心雕龍注·才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6]胡 旭.建安文學嬗變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3.
[7]范海浪.燕歌行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
[8]韋運韜.魏文帝曹丕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9]宋戰(zhàn)利.曹丕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7.
[10]王 揚.近三十年來曹丕研究中的幾個問題[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