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常綠喬木,樹冠橢圓形或圓錐形。樹干挺直,3-4米以下的樹皮黑褐色,鱗狀深裂,葉2針一束,剛硬,常稍扭曲,先端尖。雌雄同株,雄球花卵圓形,黃色,聚生在當年生枝的下部;雌球花球形或卵圓形,紫褐色。球果長卵形。鱗盾呈斜方形,具縱脊橫脊,鱗臍呈瘤狀突起。種子小,具黃色、棕色、黑褐色不一,種翅膜質。產于中國黑龍江大興安嶺海拔400-900米山地及海拉爾以西、以南一帶砂丘地區(qū)??勺魍@觀賞及綠化樹種。林木生長較快,材質好,適應性強,可作東北大興安嶺山區(qū)及西部砂丘地區(qū)的造林樹種。造林生產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每項工程都需要用一定的工藝去完成。其內容包括從育苗、造林、經營直至主伐利用全過程,造林工藝的各個工序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
一、具體做法和技術要點
1、容器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選擇:選擇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無積水,無風蝕,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圍可設保護障。
作床:苗床寬1米,長度不限,床深與裝滿土后的育苗袋同高,為便于管理,每兩床中間應留寬50厘米以上的過道。
容器規(guī)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約0.3毫米,袋高35厘米,直徑18厘米-20厘米。每平方米可育大苗25株。
育大苗時間:裝袋時間與一般裸根小苗造林時間相同。
2、 容器苗裝袋的操作方法:就地取土裝袋,采用一鋪、二蓋、三提苗、四滿、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鋪:就是把袋平放,裝土1/3,使根系舒展;二蓋:就是再投入1/3的土蓋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窩根,使苗木處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滿:就是把土裝滿;五墩:雙手抱袋、墩實;六靠牢:就是把裝好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內,相互靠緊靠牢,以防透風。
技術要點:為確保育大質量,提高成活率,必須掌握以下技術環(huán)節(jié)。
①選用頂芽飽滿,須根完整的壯苗裝袋,剔除弱苗、無頂芽苗和擼根苗。
②容器袋下部必須打孔 4個-5個。小孔直徑1厘米左右,如不打孔通氣透水,苗木多會窒息死亡。
③苗床容器袋間隙用土填滿,防止透風,及時澆灌透水抗旱?;?,及時薅草,精心培育,以利生長。
二、田間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1、 用2年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間采用大壟作業(yè),株距1米,壟間交錯配置,每公頃可栽植15000株,按保存率60%計算。可保留9000株。造要按1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4米x 5米或5米x 5米,每公頃需苗400株-500株,也就是說,1公頃集中育大的苗木可移植造林18公頃-22.5公頃。
2、移植造林
造林季節(jié):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術,在整個生長季均可造林。最佳時間是3月上旬~4月下旬或7月上旬~8月下旬。這時造林成活率高而穩(wěn)定,緩苗期短,長勢良好。
苗木規(guī)格:苗高以30厘米-50厘米為宜,過小的容器苗,保護困難,抗逆性差。
植坑規(guī)格視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為土體直徑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為原則,適當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嚴禁鍋底坑。
技術要點: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術,確保造林成活率高、長勢好的技術關鍵是保持土體完整,不散不裂,保證容器苗須根完整。在土體內的有效根系不斷裂、不擼根。為做到保持土體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運輸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應掌握以下技術環(huán)節(jié)。
三、病蟲害的防治
1、 松苗立枯病
此種病害發(fā)生在 1-2 年生幼苗上,也有發(fā)生在 3 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發(fā)病率最高。病害癥狀隨著苗木生長時日增加而變化,一般表現(xiàn)出以下四種類型:爛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莖葉腐爛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
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一般說來,土濕低溫時,絲核菌多、土壤干燥,氣溫高時,鐮刀菌多。幼苗被害后,經幾小時就發(fā)病,因而傳染很快。出苗后發(fā)病時用藥防治: 30% 蘇化 911 粉,每畝用藥量 0.75 公斤 作藥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畝用 30% 蘇化 911 乳油 720 毫升加水 250 -500 公斤 ,或新吉爾滅 1 : 5000 倍也行。每次施藥 10-30 分鐘后,噴清水一次,洗掉葉上藥液,免去藥害。
藥劑防治:幼蟲轉移危害期間噴 40% 樂果乳油 400 倍液,或 50% 敵百乳油 100 倍液或 90% 晶體敵百蟲 300 倍的液體或 80% 敵敵畏乳油 1500 倍液或 20% 蔬果磷乳油 500 倍液。成蟲出現(xiàn)后,每隔 7 天噴 1 次 6% 可濕性六六六 200 倍液。
2、落葉松毛蟲
危害針葉,防治方法是搞好蟲情測報工作的同時,幼蟲食葉期噴松毛蟲桿菌,成蟲期設黑光燈誘殺。此外,每株成材樹綁毒繩也是防治松毛蟲的良好辦法。
3、松縱坑切梢小蠹蟲
樟子松、油松等皆受其害。主要危害松梢和健康樹干基部,而且病腐木、枯立木、風倒木和風折木則受害更甚。防治方法除保持林地衛(wèi)生外,噴六六六粉劑。
(作者單位:151100黑龍江省肇東市澇洲鎮(zhèn)農牧業(yè)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