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種植在黑龍江省墾區(qū)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于其蛋白質含量豐富、經濟價值高而成為八五五農場農戶發(fā)家致富的首選經濟作物。大豆的種植,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安排好茬口,做到環(huán)環(huán)緊扣,才能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F(xiàn)將大豆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介紹如下。
一、大豆生產存在的問題
1、品種退化
目前大豆品種“多、雜、亂”現(xiàn)象較普遍,有的品種已連續(xù)種植幾年,嚴重退化。不同品種混種、混收,造成品種混雜;種植的品種較多,但真正適合當地的特色品種卻很少,大豆生產長期以高產為目標,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以高產為主,高蛋白、高脂肪以及雙高品種種植面積不大。
2、土地養(yǎng)分減少
化肥的大量投入,使土壤板結,理化性狀改變,有機質含量降低,由原來3%~5%降到1%~2%,速效養(yǎng)分含量水平降低。
3、耕層變淺,犁底層上移
現(xiàn)在拖拉機已成為農戶家中農田作業(yè)的主要機械,由于其功率小,耕作深度淺,使耕層變薄。據調查近幾年來多數地塊耕層已有所下降,平均減少3~5cm,使得土壤抗旱保水、防澇能力下降。
4、肥料投入不足
大豆在開花前根瘤形成初期固氮能力很弱,不但不能供給大豆氮素營養(yǎng),還要從大豆植株體內吸收養(yǎng)分,維持生活和繁殖,因此必須增施肥料。但是,在大豆生產中,有些農戶忽視大豆施肥問題,施肥量不足,導致后期植株養(yǎng)分供應不足,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籽實不能正常成熟,嚴重影響產量。
5、病蟲害嚴重
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合理,重迎茬現(xiàn)象嚴重,導致大豆病蟲害發(fā)生,根蛆、食心蟲發(fā)生較重,霜霉病、疫病也有上升的趨勢。
二、對策
1、更新品種,引進優(yōu)質高產品種
選擇適宜的優(yōu)良品種是大豆生產的前提、是內因。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土壤肥力等)、生產水平和品種的生態(tài)類型選擇生育期適宜、抗逆性強、高產的優(yōu)質大豆品種。要克服盲目引種,不要把外地高產田或信息及有些新聞媒介推銷的品種甚至品系沒經科學分析和試驗,盲目的大量引種和應用,否則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各地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做到因地制宜種植,如搭配嫩豐15、嫩豐17、東農46、東農47,在大豆胞囊線蟲病重發(fā)生地區(qū),宜選用抗線品種抗線四號。
2、推廣配方施肥技術
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為確保高產優(yōu)質,必須科學合理施肥。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廣泛應用噴漿造粒工藝生產的復合肥,增施土壤磷素活化劑,既能分解土壤中的磷、鉀,又能起到固氮作用。根據土壤養(yǎng)分的豐缺來確定氮、磷、鉀的比例和用量,既能節(jié)本,又能增效,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目的。測土配方肥是針對當地土壤配制而成的,應大力提倡配方肥的施用,施黑龍江省配方肥300~375kg/hm2。化肥則應施二銨180kg/hm2、尿素30kg/hm2、鉀肥45kg/hm2,鏟第2遍地前后用尿素10.5 kg/hm2加磷酸二氫鉀1.5kg/hm2溶于水葉面噴施。
3、做到深松耕作制度
根據不同地塊和前茬分別采取秋翻起壟、秋翻春起壟、深松起壟、頂漿起壟、耙茬起壟等耕整地措施,以深松為主,松、翻、耙、旋相結合,逐年接近20cm,以打破犁底層。堅持秋整地,秋起壟,鎮(zhèn)壓達播種狀態(tài),沒有深松基礎的地塊,一次不能過深,以打破犁層為原則,逐年加深,墑情不好的,則深松深度要適當淺些。
4、加強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的協(xié)調與配套,嚴格控制化學農藥施用量。選用低毒農藥,以減少農藥殘留。
防治大豆疫病,用瑞多霉作種子處理時可有效抑制苗期猝倒。瑞多霉是內吸性殺真菌劑,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保護根系的能力較弱。此外,瑞多霉還可用做土壤處理,尤其是和耐病品種結合應用時效果較好。 防治大豆霜霉病,選用抗病品種,精選種子,汰除病粒,實行2~3年輪作。 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田間發(fā)病時可用乙磷鋁300溶液或甲霜靈800倍液噴灑,每667平方米用藥液40千克左右。防治大豆根腐病,與禾本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可用50%多福合劑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或含有殺菌劑的35%多克福大豆種衣劑拌種;可選用40%根腐靈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8%瑞毒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900倍液,每7d噴1次,連續(xù)噴2~3次,交替使用,重點噴灑植株的主莖基部或灌植株根部。大豆菌核病防治上,與禾本科作物如玉米等采取3年以上輪作;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時及時拔除并深埋;需要全田噴藥保護時,應采用機動式彌霧機,噴口向下作業(yè),確保中下部植株葉片著藥;在初期噴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2~1.5kg/hm2,或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25%咪鮮胺1.5L/hm2,對水500kg噴霧。大豆食心蟲防治上,實行較遠距離的輪作,用2.5%功夫150~300mL/hm2,或5%快克300~450mL/hm2,或10%氯氰菊酯300~600mL/hm2,葉面噴施。大豆蚜蟲可用10%吡蟲啉300g/hm2,或30%速克斃300g/hm2,或2.5%功夫乳油225~300mL/hm2,或3%啶蟲脒600~750mL/hm2,對水噴霧。防治大豆根蛆,用藥劑拌種預防幼蟲,40%樂果乳油按種子量的0.7%拌種,兌水噴霧,邊噴邊拌。如拌大豆種子100千克,用0.7千克藥,兌水4千克,用噴霧器噴霧,邊噴邊拌,攤開晾開。成蟲發(fā)生盛期可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667平方米噴藥液40千克。 防治地老虎,深翻滅卵,秋后在有地老虎蟲卵的地塊,實行深翻,卵翻入15cm以下土層中后死亡70%,可大大降低越冬蟲卵基數?;瘜W防治:①毒餌誘殺。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0.5 kg、豆餅50kg、水50kg配成毒餌。先將豆餅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敵百蟲,再與豆餅混拌均勻,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蟲夜出活動取食毒餌后中毒死亡。②用總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藥劑總含量10%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作者單位:158327 黑龍江省八五五農場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