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果實柔軟多汁,屬于小漿果。在世界漿果栽培中,除葡萄外,草莓的經濟價值較高,栽培面積也遠遠大于其它漿果類.隨著空運事業(yè)的發(fā)展,已成為一種國際性交流的水果。草莓的栽培對早期市場的供應和提高土地經濟利用率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xiàn)將草莓的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園地選擇和栽前準備
草莓具有喜光、喜水、喜肥、怕澇的特點,故園地多選擇地勢較高,地面平坦,土質疏松,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草莓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較適宜的PH值為5.5~7.0。前茬作物以豆類、瓜類及小麥為宜,應盡量避免與西紅柿、茄子、青椒、土豆等茄科作物輪作。八、九月份栽植前徹底清除雜草,細致整地,施足底肥,提高地力,以滿足整個生長周期對養(yǎng)分的要求。一般畝施腐熟雞糞5方以上,過磷酸鈣50公斤,復合肥30公斤,將底肥撒均后深耕20~25厘米,耙平蓋實,耕翻前每畝用2公斤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處理。處理完后整地作畦。作畦一定要精細,否則會嚴重影響秧苗栽植成活率和緩苗后的生長。做到畦面、畦埂平直,土壤細碎平整,栽苗前2~3天灌水洇地,沉實土壤。
草莓露地栽培方式分為平畦和高畦兩種,①平畦栽植。為便于澆水管理,畦不可過長、過寬,一般畦寬1.2~1.5米(栽3-4行),長10~20米,畦埂高15厘米,畦整好后,耙平待栽。②起壟栽植。在低洼地、排水不良的地塊和冬季保護地栽培時可起壟栽植,壟高15~20厘米,壟頂面寬40~50厘米(栽2行),底寬60~70厘米,壟間溝寬15~20厘米。
二、秧苗定植
1、定植時期:北方地區(qū)應及早定植,以8月中旬-9月上中旬定植為宜。
2、定植密度:畝栽苗7000~10000株。平畦:每畦栽4行,行距0.30~0.35米,株距為0.20~ 0.30米;高畦:每畦栽2行,行距0.25~ 0.30米,株距為0.15~0.25米。
3、定植方法:應選擇在陰天或下午四五點鐘以后進行定植,秧苗應選擇具有3~5片葉,新根10條以上,頂芽飽滿的無病壯苗進行栽植。栽植深度是秧苗成活的關鍵,栽植過深過淺,都會造成秧苗死亡,正確的方法是將秧苗根頸部與地面平齊,弓背向外達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并讓根系充分伸展開,栽后用力壓實土壤,栽完后立即澆透水,并連澆3~4天。澆水后及時檢查,對淤心苗、露根苗、歪倒苗按要求重新栽好。
三、栽植后的管理
草莓的生育周期短,產量又較高,加之喜肥、喜水,必須加強以土、肥、水為中心的各項管理工作。
1、冬前管理:草莓定植成活后,及時淺耕鋤草,及時摘除病葉、老葉及匍匐莖,集中銷毀,有兩片新的展開葉時,每畝追施N、P、K復合肥10~15公斤,9月下旬至10上旬再追肥一次,用量相同。若秧苗定植較晚,可以將兩次肥料并為一次施入,用量酌減,以兩片新的展開葉期施入為最好。除施肥后澆透水外,平時也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度。
覆蓋防寒,以使草莓秧苗帶綠越冬,并保持土壤水份。入冬前需要進行地膜覆蓋,這也是一項增產技術。覆蓋時間為11月中下旬,在覆蓋前澆一次封凍水,并每畝施入復合肥20公斤,以利春季發(fā)芽,待地表稍干,用0.008~ 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覆蓋,按畦的寬、長蓋在苗上,地膜要拉緊鋪平與畦面緊貼,膜的四周用土壓嚴。
2、春季管理:早春秧苗開始萌芽時撤除地膜,在3月中旬進行破膜提苗,即在膜上對準膜下的苗株,將膜拉開一個小洞,不可過大,再用手指順小洞口將膜下的苗葉攏至膜上,并要露出芽心,地膜留在原處壓緊,繼續(xù)覆蓋,并擗掉干枯老葉。
(1)施肥澆水:破膜提苗后,一般土壤較濕,不要急于澆水,開春第一水可推遲到現(xiàn)蕾期,但也應注意,早春風多,氣候干旱,隨時檢查土壤墑情,當地表干燥時,即應及時澆水。
從現(xiàn)蕾期到初花期需水較多,澆水應足,果實收獲期如遇干旱需澆水,應在采收后的傍晚、夜間或第二天早晨澆水為宜。但要澆小水,以防果實被浸泡造成爛果,如有條件最好采用滴灌,效果更好。
現(xiàn)蕾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公斤,果實膨大期,再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公斤,花期后至結果期噴0.3%磷酸二氫鉀3~4次,以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實品質。
(2)其它管理:在早春至采果期,應加強植株管理,摘除老葉、病葉、去除匍匐莖,摘除花序上后期的花,這樣減少養(yǎng)分消耗,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
(3)采收:草莓露地栽培成熟期多集中在5、6月份,此時氣溫高,天氣炎熱,為了保持果實的新鮮,采收要在溫度較低的早晨或傍晚進行。這樣可以提高草莓鮮果的保鮮率和完好率。
四、及時更新
一般管理條件下栽后第3年開始生長衰退,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病蟲害發(fā)生多,經濟效益降低。一般要求2~3年更新一次,露地栽培以兩年一栽較為適宜。
(作者單位:457100河南省濮陽縣植保植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