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無垠的戈壁灘上,荒無人煙,鮮見植物,只有一簇簇紅柳頑強地開出赭紅淡紫色的小花,讓人感受到生命在紅柳的枝頭綻放;在終年積雪的天山頂上,到處都是白雪和堅冰,而天山雪松卻堅定地守望在這冰天雪地的懸崖峭壁上,在藍天與雪山之間構成一幅壯美的畫卷。
戈壁上的紅柳、冰山上的雪松,緣何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呢?沙丘下的紅柳必須把根扎得很深,從地下30多米處汲取養(yǎng)料和水分;而天山雪松則要苦守一分執(zhí)著,不懈地吸收天山雪水的精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歷練。紅柳在戈壁上寂靜綻放,天山雪松在嚴寒中傲然挺立,正是源于對生命的執(zhí)著和對孤獨的堅守。
人生同樣不可避免孤獨,我們應像紅柳和天山雪松那樣,學會戰(zhàn)勝孤獨,享受孤獨。只有勇于拋卻塵世的喧囂,在寂寞和孤獨中感受充實和超脫,去追尋卓越和成功,才能奏響人生的精彩華章。
上世紀60年代,有一個小男孩,因沒人陪他玩,他感到很孤獨。于是,他經(jīng)常一個人在家涂鴉,漸漸地他喜歡上了畫畫,幻想著長大后做一名畫家。高考后填志愿時,父母對他的藝術夢堅決反對,逼著他填了建筑系。上了大學后他經(jīng)常一個人孤獨地泡在圖書館里看書,中西哲學、藝術論、歷史人文……畢業(yè)后,他進入浙江美院下屬的公司上了幾年班。后來他辭了職,接下來的10年里,他沒有放棄對建筑的思考,可是對傳統(tǒng)建筑的偏愛,常讓他曲高和寡。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從寧波博物館到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他都在“另類堅持”……
2012年5月25日,建筑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頒獎典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他登上了領獎臺,由此成為繼1983年貝聿銘之后,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建筑師。他就是王澎——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談起成功的秘訣,他說:“我得謝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
不隨波逐流,始終守住內心的那份恬淡和從容,平靜和寂寞的孤獨,按照自己認定的生命坐標,堅定地向著人生的目標前進,到最后,終會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