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分析顯微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方法和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8例顱內動脈瘤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均采用顯微手術治療,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時機,術后隨訪6個月~1年。結果28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隨訪結果顯示,22例(78.57%)患者恢復良好,4(14.29%)例輕度殘疾,1例(3.57%)重度殘疾,1例(3.57%)死亡。結論在適當?shù)氖中g時機給予顱內動脈瘤患者顯微手術治療,可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能有效緩解患者病情,防止顱內出血,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
關鍵詞: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方法;臨床療效顱內動脈瘤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指的是腦動脈內腔局限性異常擴大導致動脈壁瘤狀突出,多發(fā)于腦底動脈環(huán)[1]。該病具有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劇烈頭痛、意識障礙等,由于難以發(fā)現(xiàn)顱內動脈瘤,以致比其他腫瘤更難診斷和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隨著顯微外科技術、麻醉、影像學的發(fā)展,動脈瘤頸夾閉術廣泛應用于治療顱內動脈瘤,并已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這是治療顱內動脈瘤有效的顯微手術[2]。本文選取28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進行研究,分析顯微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入院治療的28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2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34~75歲,按Hunt-Hess分級可分為:2例0級,9例I級,10例II級,5例III級,1例IV級,1例V級。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顱內動脈瘤臨床診斷標準,且經頭部CT掃描確診,12例患者伴腦內血腫,6例患者伴硬膜下血腫,10例不伴并發(fā)癥。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術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確定動脈瘤類型和分布情況,根據(jù)檢查結果選擇手術方式和手術時機。術前1~3d,每小時靜脈持續(xù)給予患者2~4mg尼莫地平,若患者伴高血壓進行控制下降壓,若患者出現(xiàn)緊張、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給予適量鎮(zhèn)靜藥物。
1.2.2顯微手術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常規(guī)消毒患處,手術經改良翼點或Yasargil翼點入路,直接剪開硬腦膜開顱,將外側1/3蝶骨嵴磨除,在顯微鏡下充分顯露外側裂,用手術工具打開側裂池引出腦脊液,并充分降低顱壓,之后將額、顳葉用蛇形自動拉鉤牽開,顯露大腦中動脈和頸內動脈,充分顯露動脈瘤后,臨時阻斷供血血管,立即用分離工具剝離、取出動脈瘤及其周圍組織,最后用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手術操作均在顯微鏡下進行,手術過程中充分顯露動脈瘤,盡可能減少腦牽拉,降低手術危險性。
1.2.3術后處理術后,給予患者擴容、血液稀釋、升高血壓、供輸氧、抗生素等治療,并積極預防并發(fā)癥,密切觀察患者體征。若患者腦室出血或蛛網(wǎng)膜下腔積血較多,術后進行3~7d腰椎穿刺引流;若患者出現(xiàn)腦積水現(xiàn)象,立即進行分流手術。
1.3觀察指標術后對患者進行6個月~1年隨訪,隨訪期間詳細觀察記錄患者病情改善情況,并根據(jù)GOS評分標準評定術后臨床療效,以恢復良好、輕度殘疾、重度殘疾、死亡表示。
2結果
隨機選取的28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根據(jù)GOS評分術后6個月~1年隨訪結果顯示,22例患者恢復良好,占78.57%;4例輕度殘疾,占14.29%;1例重度殘疾,占3.57%;1例死亡,占3.57%。Hunt-Hess0級2例無1例在術中發(fā)生動脈瘤破裂出血,均術后恢復良好;III級5例中有1例因術中發(fā)生動脈瘤破裂,術后腦血管出現(xiàn)嚴重痙攣導致死亡,有1例因術中發(fā)生動脈瘤破裂,隨訪顯示重度殘疾;IV級1例患者病情改善后進行手術,隨訪顯示輕度殘疾。術后存活的27例患者中,15例經腦血管造影復查證實動脈瘤消失,載瘤動脈通暢。
3討論
顱內動脈瘤是嚴重危害人們生命的腦血管疾病,是導致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大多數(shù)患者因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癥狀就診,可通過病因、臨床表現(xiàn)、實驗和影像學檢查確診[3]。該病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目前已將動脈瘤排除在腦循環(huán)外為手術治療的核心思想,治療目標是夾閉動脈瘤的同時,使載瘤動脈及其分支血流保持通暢,從而有效防止術后因載瘤動脈及其分支狹窄或閉塞導致的并發(fā)癥,如腦缺血、腦梗死等[4]。近年來,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常見的手術方法主要有動脈瘤頸夾閉術,隨著顯微技術、麻醉、手術器械的不斷改進發(fā)展,顯微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危險性逐漸降低,已成為大多數(shù)醫(yī)院治療顱內動脈瘤的主要方法。采用顯微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前,必須詳細了解患者發(fā)病情況、腫瘤部位和分布,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選擇適當?shù)氖中g時機和手術方式。本文選取的28例患者均采用翼點入路,進行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時需注意以下事項:①充分磨除蝶骨嵴,在蛛網(wǎng)膜下腔嚴格操作,保證鏡下視野良好,減少腦組織損傷;②充分打開腦池并排除腦脊液,減小對腦的牽拉程度;③在顯微鏡下仔細解剖動脈瘤頸,減少術中動脈瘤破裂;④患者術中若出現(xiàn)動脈瘤破裂出血情況,及時采用雙吸引器清除積血,并及時找到出血部位進行止血,有需要的患者采取快速輸血、輸液等措施。
總之,在適當時機采用顯微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療效顯著,而且根據(jù)顱內動脈瘤發(fā)病類型和分布情況選擇適宜的顯微手術方式及手術入路,可有效緩解患者病情,防止顱內出血,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洋,白如林.顱內動脈瘤治療方法的選擇及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0,9(12):1294-1296.
[2]宋冰.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2(25):79-80.
[3]張施遠,游潮,劉進平,等.顱內動脈瘤438例顯微手術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08,46(08):598-601.
[4]李姝,王碩,趙元立,等.顱內動脈瘤3322例的臨床特征和手術結果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1(47):3346-3349.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