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胎兒臍動脈阻力指數(shù)(UA-RI)在產前診斷雙胎輸血綜合征(TTTS)中的價值。方法 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1月~2013年6月本院診斷為TTTS的36例雙胎作為研究組,36例正常單絨毛膜雙羊膜囊雙胎(MCT)作為對照組。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胎兒臍動脈血流頻譜獲取胎兒的UA-RI,分析兩組胎兒的UA-RI方差及胎兒出生時胎齡方差。結果 研究組的UA-RI方差值明顯高于對照組,胎兒出生時胎齡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比較同一對雙胎間的UA-RI的差值有助于產前診斷TTTS。
關鍵詞:臍動脈;阻力指數(shù);產前診斷;雙胎輸血綜合征雙胎輸血綜合征(TTTS)是雙胎妊娠中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高且未經有效治療的死亡率也較高[1]。本文主要對胎兒臍動脈阻力指數(shù)在產前診斷雙胎輸血綜合征中的價值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1月~2013年6月本院在我院接受產前超聲檢查的孕婦,診斷為TTTS的36例作為研究組,同一時間段診斷為正常MCT作為對照組;研究組孕婦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6.3±4.2)歲,胎齡15~28w,平均胎齡為(22.5±3.3)w;對照組孕婦年齡19~36歲,平均年齡(27.1±4.5)歲,胎齡15~28w,平均胎齡為(23.1±3.2)w。
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年齡在19~36歲;所有胎兒絨毛膜性于妊娠11~13w行超聲檢查時確定;經產后胎盤病理檢查證實為單絨毛膜囊雙陽膜囊雙胎[2]。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孕婦合并其他相關疾病者;胎兒合并結構畸形者;資料不完全者。
1.3儀器與方法采用GE VOLUSON 730與PHILIPS IU 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經腹掃查凸陣探頭頻率3.5~8.0MHz。孕婦仰臥,通過彩超在臍帶胎兒端測量兩組每胎的臍動脈血流頻譜,測量收縮期峰值速度(PSV)、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DV)以及阻力指數(shù)(RI),其中RI=(PSV-EDV)/PSV。于胎兒處在安靜狀態(tài)且無呼吸運動時操作,采集5個以上波形,每次間隔2~3min重復測量1次,取平均值。
1.4評價標準結合文獻及臨床經驗超聲擬診斷TTTS標準,并根據(jù)Quintero等的TTTS嚴重程度分級后進行分析[3]。
1.5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用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胎兒生產情況兩組胎兒均經產后胎盤病理檢查證實為單一胎盤均為單絨毛膜囊雙胎。研究組中11對分別于孕25~28w引產出雙死胎;8對足月產雙活胎;19對早產,其中5對活胎,14對一胎存活、一胎死亡。對照組5對早產,產后雙胎均存活且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
2.2臍動脈阻力指數(shù)情況結果顯示,研究組的UA-RI方差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嬰兒出生時胎齡明顯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目前,TTTS發(fā)病機制考慮為雙胎間血流量不平衡,血流量的不平衡可能是由于羊水量、胎兒大小及膀胱等差異情況導致而成。其中羊水過少是由于生長遲緩的輸血胎UA-RI值較高,臍帶入口處于胎盤邊緣使胎盤血管床明顯減少,受血胎是通過接受輸血胎吻合血管輸入的血液,其UA-RI值較低。因此本研究將雙胎間的UA-RI方差作為觀察研究指標,分析血流速度發(fā)生變化時出現(xiàn)舒張末期血流缺失致使一胎宮內死亡的可能從而影響結果。
TTTS胎兒UA-RI方差的相對于正常MCT胎兒較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胎兒宮內供氧不足使雙向血流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雙胎通過臍帶從胎盤出獲得的氧含量較高的血量不平等。雙胎接受來自胎盤的氧含量較高血量的多少決定胎兒自身體內血氧含量的高低并直接反應在胎兒的UA-RI指標上,發(fā)生TTTS時由于血液灌注不平衡受輸血胎自身血含氧量較低,UA-RI值較高;而受血胎體內血含氧量較高,UA-RI值較低,研究中對照組UA-RI方差明顯高于研究組,出生時胎齡明顯短于研究組,兩組差異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于吻合血管失代償,胎兒出現(xiàn)宮內生長受限時受血胎的血氧含量較高,輸血胎血氧含量較低,當這兩者的UA-RI值差異較大時易導致早產。本研究中,研究組有19對早產兒,早產率為52.78%(19/36);對照組僅有5對早產,早產率為13.89%(5/36),研究組早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早產的19對胎兒中,14對雙胎之一在妊娠期間出現(xiàn)臍動脈持續(xù)性舒張末期血流反向或缺失;另外5對以及對照組的5對雙胎早產可能與前置胎盤、羊水過少或胎膜早破有關。研究證實當MCT存在較大動脈-動脈吻合時,彩超表現(xiàn)為間歇性及動脈舒張末期血流反向或缺失,單位時間內輸血胎給予受血胎的血流量增大會導致胎兒心率及血壓發(fā)生急劇變化。同時在妊娠32w之前MCT任一胎出現(xiàn)異常血流頻譜時則胎兒圍產期死亡率將增大,32w后圍產期死亡率與胎兒是否出現(xiàn)異常血流頻譜無關。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由于雙胎間存在異常血管吻合情況,當吻合血管位于胎盤表面且較復雜時,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誤差。
綜上所述,胎兒臍動脈阻止指數(shù)在產前診斷雙胎輸血綜合征中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蔣瑜.胎兒臍動脈阻力指數(shù)在產前診斷雙胎輸血綜合征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2,28(6):1183-1186.
[2]周彩云.超聲產前診斷雙胎輸血綜合征38對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報),2012,43(2):302-304.
[3]劉志紅.臍靜脈血流量在產前評估雙胎輸血綜合征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2,7(17):5-6.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