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單側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骨折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 資料選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需進行X線片的檢查,結合臨床病癥確診后,在有效麻醉的前提下實施單側外固定支架手術,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結果 對80例患者治療和隨訪后,得知患者四肢骨折所需的愈合時間為12~22w,平均愈合時間(13±2.45)w,平均骨功能的恢復時間為(17±2.57)w。而患者治療后的優(yōu)良率為95%,效果比較顯著。結論 單側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骨折,具有操作簡單,適應證比較廣泛,對骨折處的干擾少,以及功能恢復較好等優(yōu)勢,最適合在嚴重開放型粉碎性四肢骨折患者中應用,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單側外固定架;四肢骨折;臨床療效四肢骨折多屬于創(chuàng)傷性骨折。單側外固定支架手術在臨床上屬于治療四肢骨折的常見方法,主要是對術后或者創(chuàng)傷后的骨骼及軟組織進行固定,達到治療和矯正的效果[1]。本文主要對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進行單側外固定架手術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選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齡為16~55歲,平均年齡為(33±4.56)歲。其中雙側肱骨骨折10例,肱骨骨折合并股骨骨折15例,同側或?qū)裙晒枪钦鄄⒑喜⒚劰枪钦?0例,股骨骨折5例。脛骨骨折20例,尺橈骨骨折10例。所有患者中合并有大血管神經(jīng)損傷9例,而開放性骨折22例,閉合性骨折58例。開放性骨折的患者均在10h內(nèi)進行了手術,閉合性骨折患者也在7d內(nèi)進行了手術,血管損傷及神經(jīng)損傷的患者還要均實施一期吻合。骨折的類型:橫形骨折8例、短斜形骨折20例、長斜形骨折24例、粉碎性骨折22例和螺旋形骨折6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需進行X線片的檢查,結合臨床病癥確診后,在有效麻醉的前提下實施單側外固定支架手術,并按照患者的損傷部位進行支架類型選擇。
1.2.1手術方法手術操作需在C形臂X光機監(jiān)測下,或者在切開直視的前提下實施,對手術的位置必須實行嚴格的消毒。麻醉方法為上肢采用臂叢麻醉、下肢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等患者進入麻醉后把其放在牽引的復位床上,并實施手法復位,復位滿意。在骨折段的近端約5.0cm處直接穿入半螺紋骨圓針2枚,遠端也采取同樣的方法穿入骨圓針2枚。半螺紋圓針還要根據(jù)支架進行距離調(diào)節(jié),調(diào)整角度,把方向關節(jié)直接固定在加壓器上,加壓骨折端之后,將加壓桿收起后固定,固定完畢需檢查患者的傷肢活動情況,確定其固定可靠,固定針道外皮膚處必須用消毒棉片進行環(huán)形包扎,術畢后的針道處傷口需滴乙醇,2次/d。對于少數(shù)要切開進行復位的患者,必須逐層暴露其骨折部位,復位后遵照以上方式將架固定即可。
1.2.2術后恢復患者術后4d就可以進行功能性的恢復鍛煉,而穩(wěn)定性骨折在術后7d可下地,并拄拐杖進行負重行走;粉碎性骨折患者術后2~4w可下地做行走鍛煉。術后3個月內(nèi),須將靜力固定直接更改作動力固定,并繼續(xù)實施負重行走鍛煉,待骨折愈合之后,就可在無麻醉的前提下將外固定支架拆除。手術治療后,對患者進行為期3~15個月的隨訪,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
1.3療效評價標準
1.3.1骨折愈合標準局部沒有壓痛,并且縱向扣擊無痛;局部沒有異?;顒樱籜線片直接顯示出骨折處出現(xiàn)連續(xù)性的骨痂,骨折線模糊;拆除患者的外固定后,上肢骨折可向前平舉1kg重物長達1min,下肢骨折無需扶拐也可在平地連續(xù)行走3min,觀察2w后,患者的骨折處沒有變形。臨床愈合時間為最后一次復位日到臨床愈合日[2]。
1.3.2功能評價優(yōu):膝、踝關節(jié)活動不受限,行走正常;良:膝關節(jié)活動弧度大于80°,踝關節(jié)活動弧度大于75°,患者步態(tài)正常;中:膝關節(jié)活動弧度在75°~80°,踝關節(jié)的活動弧度在50°~75°;差:膝關節(jié)活動低于75°,踝關節(jié)活動低于50°,患者步態(tài)不正常[3]。
2結果
對80例患者治療和隨訪后,得知患者四肢骨折所需的愈合時間為12~22w,平均愈合時間(13±2.45)w,平均骨功能的恢復時間為(17±2.57)w。而患者治療后的優(yōu)良率為95%,效果比較顯著,見表1。
3討論
采用單側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骨折優(yōu)點:①如果其他療法無法治療時,該手術可堅固地固定骨骼,而且還能避免由其他療法帶來的感染等并發(fā)癥;②此療法可直接對患者的四肢及傷口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從而獲知傷口的愈合狀態(tài)、神經(jīng)和血管狀態(tài)、創(chuàng)傷面軟組織的活力、肌肉的修復狀態(tài)等情況;③在對骨骼排列及固定不產(chǎn)生影響的基礎上,還能對患者進行其他治療,如換藥、骨移植、皮膚移植、沖洗等;④允許患者進行近端及遠端關節(jié)的活動,還能消除患者關節(jié)水腫情況,減少患者關節(jié)強直、肌肉萎縮及骨質(zhì)疏松等癥狀;⑤允許早期活動,四肢外固定手術后,患者可早期活動[4]。
本研究表明,對80例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單側外固定架治療后,患者四肢骨折所需的愈合時間為12~22w,平均愈合時間(13±2.45)w,平均骨功能的恢復時間為(17±2.57)w。而患者治療后的優(yōu)良率為95%,效果比較顯著。
綜上所述,單側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骨折,具有操作簡單,對其的調(diào)節(jié)靈活,能加快骨愈合的速度,適應證比較廣泛,對骨折處的干擾少,以及功能恢復較好等優(yōu)勢,最適合在嚴重開放型粉碎性四肢骨折患者中應用,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顯峰.單側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骨折的臨床效果探究[J].中外醫(yī)療,2013(15):50.
[2]雷劍飛.單側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骨折10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前沿,2012(22):40.
[3]陸福男.單側外固定治療四肢骨骨折2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3):143.
[4]魯小康.單側外固定器治療四肢骨折效果的探討[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2(2):98-99.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