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腦梗塞是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也是影響患者功能恢復危險因素。它不僅使腦梗塞康復時間延長,更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關于腦梗塞后抑郁發(fā)病率的報道20%~80%,有很大差別,這種差異與研究方法、對象、評定工具、診斷標準與時間的不同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報道各不相同,但卻能說明腦梗塞增加了抑郁發(fā)生的危險。中老年人也是患腦梗塞高發(fā)人群,中老年腦梗塞患者后期引發(fā)的焦慮、抑郁等癥狀更不容忽視,中老年腦卒中后產(chǎn)生抑郁癥狀更明顯,影響患者的康復進度。腦梗塞引發(fā)的抑郁不僅增加了患者精神痛苦,也加重了病情,影響神經(jīng)功能康復和治療,因此腦梗塞后抑郁已成為國內(nèi)外學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中老年;腦梗塞;抑郁本研究對我院2002年1月~2004 年部分診治的腦梗塞患者伴發(fā)抑郁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并對其抗抑郁治療的效果進行了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大學齊魯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收治的腦梗塞患者162例,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其中住院105例,門診57例;男75例,女87例;年齡51~69歲,平均(60.6±8.5)歲。急性期(腦梗塞后20 d~2個月)91例,恢復期(腦梗塞后3個月~1年)54例,后遺癥期(腦梗塞后1~3年)17例。梗死部位:大腦前部85例,左側(cè)77例。其中有抑郁癥病史者(診斷符合CCMD-3診斷標準)、發(fā)病20 d內(nèi)的急性期患者,同時因失語、嚴重癡呆、耳聾及意識障礙影響抑郁情緒表達者除外。162例患者中按是否受負性生活事件影響分為A、B兩組,A組:受負性生活事件影響組85例,B組:無負性生活事件影響77例,A、B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及腦梗死部位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見表1。
1.2方法
1.2.1量表評定 對A、B兩組患者進行Zung抑郁量表(SDS)評分,S<50分者為非抑郁患者。SDS>50分者為抑郁癥患者,其診斷均符合CCMD-3診斷標準,對符合抑郁癥診斷的患者作漢米爾頓抑郁量表(HRSD)17項測評。HRSD評定總分8~16分為輕度抑郁,17~23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比較兩組患者抑郁癥發(fā)病率。
1.2.2治療 對確診為抑郁癥者在治療腦梗塞的基礎上早晨口服百憂解20 mg/d,用藥4 w后進行HRSD測定,得分<8分者為治愈,相比前期量表評分減少>5分者為好轉(zhuǎn)。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資料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
2結(jié)果
162例腦梗塞患者中有66例合并抑郁,總發(fā)生率為40.7 %,中A組48例(56.5%)、B組28例 (36.4%),兩組抑郁發(fā)病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66例腦梗塞并發(fā)抑郁患者中抑郁輕度44例(66.7%)、中度20例(30.3%)、重度2例(3.0%)。采用百憂解治療后,治愈22例,好轉(zhuǎn)l7例,總有效率為59.9%。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3討論
當前,隨著對腦梗塞后抑郁研究的加深,腦梗塞后抑郁受到了臨床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腦梗塞后抑郁 常見有食欲減退、悲傷的心境、無助、全身疲勞、思維緩慢、情緒低落、興趣下降,重癥者會產(chǎn)生悲觀厭世、自殺等傾向。國外文獻[1]發(fā)生率約為20%~60%,但多在40%~50%。以輕中度抑郁為主,重度抑郁發(fā)生率低。本組患者腦梗塞后抑郁發(fā)病率為40.7%,輕中度者占97%,與文獻報道相似。
負性生活事件是指親人罹患嚴重疾病及經(jīng)濟困難、喪亡、分居、離異、家庭關系緊張、個人受排擠、陷害、遭受天災人禍等。它是較早被注意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應激因素之一。它通過認知評價系統(tǒng)引起悲觀、抑郁、孤獨等負性情感。李恒芬等[2]現(xiàn)負性生活事件對患者的心理應激的影響程度與血清白細胞介素-2(IL-2)、可溶性IL-2受體(Sil-2R)相關,提示在負性生活事件誘發(fā)抑郁的過程中,IL-2 可能起主要的中介作用。有關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原發(fā)性抑郁癥。當前有關負性生活事件與腦梗塞后抑郁的關系報道較少。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受負性生活事件影響的A組患者梗塞后抑郁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未受負性生活事件影響的B組患者,表明負性生活事件與腦梗塞后抑郁的發(fā)生有關。
腦卒中后抑郁對腦卒中預后影響包括:塞亡率的上升,認知功能障礙的加重以及對神經(jīng)功能康復的負面影響等[5],應治療。目前腦梗塞后抑郁首選藥物治療,常用的為選擇性5-HT攝取抑制劑(SSRI),其中以百憂解為首選。憂解的藥理學活性是選擇性的阻斷5-HT在神經(jīng)元突觸前膜的再攝取過程。這一阻斷會導致突觸間隙中5-HT濃度升高,進而增強5-HT能系統(tǒng)的功能。有研究證明百憂解治療有助于腦梗塞后抑郁患者神經(jīng) 功能的恢復。本研究顯示百憂解可顯著改善或治愈腦梗塞后抑郁,總有效率達59.9%。這也表明腦梗塞后抑郁進行抗抑郁治療是有效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可配合心理治療。適當?shù)男睦碇委煵坏軌蚋纳苹颊叩囊钟魞A向,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Pohjavara T,Leppavuofi A,Siira I,et a1.Frequency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Stroke,1998,29:2311.
[2]李恒芬,賈福軍.負性生活事件對抑郁癥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4,30:33.
[3]Grahame-Smith DS.Serotonin in affective disorders[J].1nternation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1992,6(Suppl 4):S5.
[4]刑冶剛,陶恩祥.氟西汀對腦梗死后伴抑郁癥狀患者總體康復的影響[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1999.25:223.
[5]劉艷,余華峰.腦梗塞后抑郁與梗塞部位的關系及治療[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4,12:25.
[6]Cárdenas-Morales L, Nowak DA, Kammer T, et al.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ta-burst rTMS on the human motor cortex[J]. Brain Topogr, 2010, 22(4):294-306.
[7]王厹東,蔡定芳,李文偉,等.高頻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7,40(2):99.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