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早期添加維生素D,鈣對 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骨密度的影響,為人工喂養(yǎng)兒是否需要添加維生素D,鈣提供依據。方法 將100名滿28d嬰兒隨機分為4組,第1組添加維生素D,鈣,第2組只添加維生素D,第3組只添加鈣,第4組即不添加維生素D也不添加鈣,2個月后測定脛骨骨密度。結果 骨密度水平第1組最高,第2組優(yōu)于第3組,第4組最低。結論 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與母乳喂養(yǎng)嬰兒一樣均應早期添加維生素D,鈣。
關鍵詞:早期;維生素D、鈣;配方奶粉喂養(yǎng);骨密度維生素D 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營養(yǎng)性疾病之一,骨密度檢測能在未出現典型癥狀時較早地發(fā)現疾病,對控制病情發(fā)展和降低發(fā)病率有積極的作用[1]。以往觀點認為母乳中含鈣量低,幾乎不含有維生素D,配方奶粉中含鈣量高,并添加了維生素D,普遍認為母乳喂養(yǎng)嬰兒必須添加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而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不用添加大部分都不會出現佝僂病。但隨著近幾年超聲骨密度儀的引進使用,骨密度檢測值成為早期診斷佝僂病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并發(fā)現許多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亦存在有骨密度異常。為了解維生素D,鈣對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骨密度的影響,我院對100名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分組測定骨密度結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兒童保健科體檢的滿28d嬰兒100名,均為2013年5~6月份出生的正常足月兒,所選嬰兒無早產兒,雙胎史,出生體重2500~4000g,母子均排除影響骨骼代謝的各類疾病,并都是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
1.2方法將100名配方奶粉喂養(yǎng)嬰兒分成4組,不分男女,每組25人,配方奶粉全部選擇雅培1-2段普通奶粉。第1組告知家屬每天予嬰兒口服維生素D 400單位,醋酸鈣1包(維生素D滴劑由國藥控股星鯊制藥廈門有限公司生產,每顆含維生素D3 400單位,醋酸鈣由昆明幫宇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包含醋酸鈣0.2g,相當鈣50.7mg),第2組告知家屬每天予嬰兒口服維生素D 400單位,不加鈣,第3組告知家屬每日予嬰兒口服醋酸鈣1包,不加維生素D,第4組告知家屬不予口服維生素D也不添加鈣。這100名嬰兒均被予指導正常嬰兒日光浴和被動操。滿3個月大時檢測左側脛骨中斷骨密度。
1.3骨密度測試結果參考標準超聲骨密度儀器系Sunligh tomnisense.7000P型,骨密度SOS值的Z值評分數標準:輕度異常大于-1.0,中度異常大于-2.0,重度異常大于-3.0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SPS 11.5軟件包進行數據導入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2結果
添加維生素D,鈣的第1組骨密度中重度異常人數0,輕度異常1人,占本組4%,單獨添加維生素D的第2組骨密度中重度異常人數0,輕度異常2人占本組8%,單獨添加鈣的第3組中重度異常人數0,輕度異常人數3人,占本組12%,未添加維生素D和鈣的第4組重度異常人數0,中度異常人數1人,占本組4%,輕度異常人數5人,占本組20%,見表1。
3討論
小兒的生長發(fā)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不斷地進行著,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嬰兒期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是前3個月,嬰兒體重增長過快,需維生素D,鈣量越多,易導致骨密度不足。骨密度是指骨頭中礦物質密度,是早期診斷佝僂病的重要依據。骨密度測定是了解骨況含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評價小兒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狀況,研究骨代謝疾病和各種病理因素導致骨況異常的一項重要指標[2]。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2004年的研究表明,嬰兒骨密度水平與遺傳,鈣攝入量,營養(yǎng)狀況及運動情況有一點關系,另有證據證實骨密度與胎兒期儲備各種膳食,體重,運動,肥胖有關[3]。1~3個月嬰兒骨密度與維生素D,鈣攝入關系最為密切。維生素D的來源有3條途徑:①內源性,由日光中波長296-310ptm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基底層內貯存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膽骨化醇即維生素D3;②外源性,即攝入的食物中含維生素D,如肝類,牛奶,蛋黃;③母體-胎兒的轉運,即胎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維生素D,胎兒體內25-(OH)D3貯存可滿足生后一段時間的生長需要[4]。非母乳喂養(yǎng)1~3個月小嬰兒維生素D,鈣的主要來源由配方奶粉提供。
參考文獻:
[1]凌昱,許妃,周敬靜.骨密度B超在嬰幼兒佝僂病診斷中的價值[N].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9 30(11):98-100.
[2]艷云,龔俊霞. 嬰幼兒骨密度檢測1752名結果分析[J].中華現代臨床醫(yī)學雜志 ,2011,9(10).
[3]管玉蓉.無錫市0~18個月嬰幼兒骨密度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29):57-58.
[4]劉湘云,陳榮華,趙正言,主編.兒童保健學[M].第4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297.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