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飲食護理在胃癌患者手術后的臨床護理效果,增加患者營養(yǎng),促進機體早日康復。方法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jù)患者入院時間順序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飲食護理進行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30例護理后完全恢復,6例患者部分恢復,護理總有效率為90%優(yōu)于對照組(75%);實驗組對我院護理滿意度為95(38/40)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住院天數(shù)為(12.8±6.7)d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胃癌患者術后飲食護理非常重要,飲食應當與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和吻合口的愈合相適應。
關鍵詞:胃癌;術后;飲食護理胃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消化道腫瘤,這種疾病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約占到50%?;颊咧委熀?,臨床效果并不顯著,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復發(fā)情況。目前,臨床上對于這種疾病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傳統(tǒng)的方法主要以放療為主,但是患者療效有限且患者治療后會出現(xiàn)其他毒副作用,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1]。胃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飲食護理在胃切除術后是一項極重要的護理內容,本文結合胃癌患者手術后的臨床實際情況,通過合理的飲食調理,針對患者在治療中的前,中,后期采取不同的飲食護理措施,使患者順利康復,完成治療周期。為了探討飲食護理在胃癌患者手術后的臨床護理效果,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jù)患者入院時間順序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實驗組。實驗中,有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39~84歲,平均年齡為(49.4±1.3)歲。這些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確診為胃癌,兩組患者的年齡、入院時間病情等方面醫(yī)護人員對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指標間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患者來我院后,為了進一步對患者確診,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細致的檢查,對于不能確診的患者可以進行輔助檢查,如:心肺功能、體溫等。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飲食護理進行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飲食指導 禁食階段。①禁食的意義胃腸手術后早期,由于手術的創(chuàng)傷和刺激,胃腸切口出現(xiàn)炎癥、充血、水腫,胃腸功能暫時處于抑制狀態(tài),所以要求患者絕對禁食2~3 d。護理中特別要觀察患者有無排便、排氣、腹脹、腸蠕動,根據(jù)腸蠕動的情況來決定是否停止禁食。②胃腸減壓的觀察及護理保持引流的暢通,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量,如有引流液性狀異常、增多,應當引起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同時保持呼吸道清潔暢通,預防病發(fā)癥[2]。③靜脈補液密切觀察記錄機體的出入量,根據(jù)醫(yī)囑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水分,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④早期腸內營養(yǎng)對術中放置空腸喂養(yǎng)管的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早期經喂養(yǎng)管實施腸內營養(yǎng)支持,對改善患者全身營養(yǎng)狀況、促進腸功能恢復、促進傷口和吻合口愈合等都有益處。根據(jù)個體情況制定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方案,同時應當注意輸入營養(yǎng)液的溫度、速度、濃度、溫度以接近正常體溫為宜。每次輸注營養(yǎng)液前后用鹽水或溫開水20~30 mL沖管。
1.2.2流質飲食階段 ①胃腸手術48~72 h后,患者腸鳴音恢復、腹軟、不脹、不痛、已排氣者,有饑餓感者,此時可去除胃腸減壓改為流食。②進食計劃胃癌術后個體不同殘胃大小不同,進食前應當通過醫(yī)生的指導,合理制定飲食計劃,原則上在醫(yī)生在場的情況下首先給患者少量飲水進行吞咽訓練,每次不超過30 mL,如無不良反應,次日進食易消化高熱量的流食,進食量應當逐漸增加,提倡少量多餐,4~5次/d,流食的適宜溫度應為38℃~40℃,從流質、半流質到軟食,開始時每次量約50~80 mL以后慢慢增加[3]。
1.2.3軟食及普食階段 患者經過半流質飲食2~3 w的適應過程,如無不良反應,方改為軟食,在經過1~2 w的時間患者自覺良好,方可吃正常人的飲食,但不易吃生、冷、硬、刺激性食品及煎炸或粘食品,吃東西時要耐心咬碎嚼爛,以口腔代替胃里的部分消化功能,這在胃癌術后初期的飲食恢復中是相當重要的。經常多吃新鮮水果、蔬菜,胃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缺乏。
1.3療效標準 完全恢復:患者疼痛、意識不清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能夠自理生活。部分恢復:患者疼痛、意識不清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患者能夠進行簡單運動。未回復:患者疼痛、意識不清等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甚至有加重跡象[4]。
1.4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患者護理時,醫(yī)護人員對患者治療過程中搜集和記錄的數(shù)據(jù)全部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然后采用t方法進行檢驗,實驗結果采用(x±s)表示。
2結果
實驗中,實驗組30例護理后完全恢復,6例患者部分恢復,護理總有效率為90%優(yōu)于對照組(75%);實驗組對我院護理滿意度為95(38/40)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住院天數(shù)為(12.8±6.7)d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由表1看出:患者自覺體質增強,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患者的食欲明顯增強,并且能自己制定出合理的食譜。通過飲食指導及飲食護理,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了胃癌患者的生活信心,有助于胃癌患者的康復,為根治癌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討論
在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且男女比例大約為3∶1。由于我國缺乏有效的診療機制,很多胃癌患者一旦確診均已經是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間。據(jù)專家統(tǒng)計,40%癌癥患者死于營養(yǎng)不良而并非癌癥本身治療因素,40%~80%的癌癥患者存在不同程序的營養(yǎng)不良,因此在手術后早期,飲食應采用\"循序漸進,少量多餐\"的試餐原則。進餐6~7次/d,定時定量進餐,逐步適應殘胃的消化功能。因此,患者手術后臨床上應該加強患者飲食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3.1術后靜脈營養(yǎng)護理 術后1~3 d內為禁食期,此期處于手術創(chuàng)傷期。由于腫瘤消耗大量營養(yǎng)素,影響吸收功能,加之手術損傷,吻合口還沒有完全愈合,腸道功能尚未恢復。胃腸未通氣之前禁飲食、留置胃管行胃腸減壓,以減少胃內容物對吻合口的刺激,減輕胃張力,并預防吻合口瘺及水腫[5]。
3.2術后飲食護理 術后4~6 d為開始進食期,此時體溫開始下降,腸蠕動功能基本恢復,吻合口基本吻合。由于胃全部或大部分切除,腸管代胃容量較小,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其排血較慢。如患者無腹痛腹脹,肛門已排氣,可拔除胃管進食流質。進食流質時可囑進食少量溫水,逐步進食肉湯、魚湯等流質,并告知患者注意少量多餐。因胃大切的患者,胃的容量比原來小了幾倍,所以每次進食少量,只有增加餐數(shù)才能彌補食量不足,滿足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
3.3康復期飲食指導 胃癌患者在根治術及完成輔助化療出院后康復期間仍然要堅持營養(yǎng)均衡,補充機體所需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等,并改正不良生活方式。避免暴飲暴食,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堅持少食多餐原則。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胃癌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攝入逐漸與機體需要相適應,患者體質不斷增強,機體逐漸康復。通過合理的飲食護理患者均順利康復出院,未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及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的其他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郝云霞,徐濤,付玉玲.癌癥化療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癥狀及飲食護理對策[J].職業(yè)與健康,2011,22(21):1981.
[2]朱秀琴,劉宇.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狀況及飲食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0,25(3):324-325.
[3]劉俊,唐進華.老年腫瘤患者化療的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4):388-389.
[4]曲琳莉,賀文茜,王歡,等.替吉奧單藥治療晚期胃癌39例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25(5):388-390.
[5]徐麗姣.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湘南學院學報( 醫(yī)學版) ,2008,10(2):58-59.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