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在老干病房住院患者護理安全防范中的應用效果,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的發(fā)生率。方法評估我院老干病房2012年3月~2014年2月入院患者960例進行跌倒/墜床等危險因素,每周進行評分和督查,同時對高、中、低?;颊叻謩e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與未實施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時我院老干病房入院患者970例跌倒/墜床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實施危險因素評估表后,住院患者跌倒/墜床、護理投訴發(fā)生率低于實施前(P<0.05),患者滿意度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的應用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危險因素,減少了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消除了護理安全糾紛的隱患,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
關鍵詞: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老干病房;應用跌倒/墜床是老年病房較為常見的不安全因素。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頓,并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跌倒會造成腦部損傷、軟組織挫傷、骨折和脫臼等傷害,從而給患者增加痛苦和負擔[1]。老年人住院期間跌倒/墜床的發(fā)生常常引起醫(yī)療糾紛,昂貴的醫(yī)療和康復費用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不僅為老年患者害怕再次跌倒造成了心理障礙,使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也為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經(jīng)濟負擔。我院老干病房在2012年開始使用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 根據(jù)評估結果,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地護理安全宣教,落實防范跌倒/墜床的護理安全措施, 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預防了跌倒與墜床事件的發(fā)生。
1資料與方法
1.1老干病房患者的特點 體弱、行動不便等因素極易跌倒、碰傷、墜床;感覺運動機能衰退、情緒不穩(wěn)、加之疾病的復雜性、特殊性、多變性,多種疾病同時存在;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者都增加了護理不安全因素。
1.2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老干病房入院患者960例,其中男506例、女454例,年齡63~97歲,均實施跌倒/墜床風險評估,結果發(fā)生活動時跌倒1例,未造成機體損傷。選取2010年3月~2012年2月我院老干病房入院患者970例,其中男528例、女442例,年齡61~95歲,均未實施跌倒/墜床風險評估,結果發(fā)生墜床2例,入廁時跌倒2例,活動鍛煉時跌倒3例,頭皮血腫2例,鎖骨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髖骨骨折1例。對兩者的跌倒/墜床發(fā)生率、發(fā)生次數(shù)進行比較。
1.3方法
1.3.1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對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①最近1年曾有不明原因的跌倒史(1分);②視力障礙(1分);③步態(tài)不穩(wěn)或需使用助行器/輪椅(1分);④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降壓利尿劑、鎮(zhèn)靜安眠劑、鎮(zhèn)攣抗癇劑、麻醉止痛劑)(1分);⑤年齡65~75歲(1分);76~80歲(2分);>80歲(3分)⑥失禁/頻尿/腹瀉或需他人協(xié)助入廁(1分)。評估表總分14分,將符合的危險因素分值相加,評分結果≥4分,列為護理問題:高危性傷害--墜床/跌倒。
1.3.2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系
1.3.2.1落實護理安全檢查措施 建立健全護理安全檢查組織,落實三級管理體系,對患者正確評估,每周檢查措施落實情況。并將檢查的問題逐級上報,不斷完善防范措施,使護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層層把關,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組織形式上確保護理安全工作有效運行。
1.3.2.2加強護士的安全教育,提高護理安全意識 根據(jù)病房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安全防范措施和質量考核標準,使全科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有章可循,確保護理安全工作落實到位。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律能力和增強責任心,防患于未然。
1.3.2.3實行首診護士負責制和責任護士跟蹤制 對新入和轉入的患者,接診護士根據(jù)墜床/跌倒風險評估表進行首次評估,病情有變化時,責任護士重新評估,根據(jù)評分結果采取相應有效地護理措施。
1.4 護理措施 根據(jù)老干病房入院患者的特點及評分結果采取相應有效地護理措施。
1.4.1加強入院宣教,創(chuàng)造安全的病室環(huán)境 入院宣教時,尤其對于初次入院的老年患者,應重點介紹住院環(huán)境。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時腳能觸及地面為合適;病室的光線要充足,夜間病房開小夜燈;地面保持整潔、干燥;護理員清掃地面時應設警示牌;囑患者在地面未干時盡量避免下床活動,必要時給予攙扶;廁所、洗漱間、浴室需增設防滑墊;病房、走廊安裝橫向扶手,廁所、浴室安裝豎向抓桿,便于站起時借力、扶持。
1.4.2加強個人防護 患者的衣褲大小要合適;鞋子應防滑、合腳;病床、輪椅的制動閘隨時保持性能良好并及時制動;用輪椅護送患者時扣上安全帶。提供穩(wěn)定性好帶扶手的坐椅。偏癱患者功能鍛煉時更應加強防護,身邊不應無人陪伴。
1.4.3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老年人普遍存有不愿麻煩他人的心理,護士應根據(jù)老年患者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加強溝通,使患者從心理上接受幫助。老年患者起床時,通常應有\(zhòng)"3個30 s\"的過程[2],即醒后在床上躺半分鐘,接著在床上坐起半分鐘,然后下肢著地在床邊坐半分鐘。在夜間排尿時最好采用坐位,以防摔倒。另外,還應根據(jù)陪護者的護理能力和文化水平采取合適的指導方式進行指導和幫助,提高陪護責任心,掌握正確的護理技巧,配合護士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
1.4.4病區(qū)環(huán)境 病區(qū)光線明亮,地面保持干燥,走廊及衛(wèi)生間內安裝扶手,方便患者活動、抓握。病房物品定位放置,保證患者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1.4.5意識障礙、躁動、偏癱、臥床患者,專人看護,教會患者及家屬使用床邊呼叫儀、床上使用便器,正確使用護欄。加強護理巡視,隨叫隨到,經(jīng)常和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心情舒暢,精神偷快,確保安全,防止意外跌倒。
1.4.6改變體位時動作宜慢,坐或站起時,應遵循\"三部曲\":即坐起3 min,雙腿下垂3 min,站立行走。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尤其是夜間。
1.4.7肢體偏癱、活動障礙的患者是墜床/跌倒最高發(fā)的人群,責任護士首先對患者肢體肌力進行準確評估,據(jù)肌力情況,告知患者及家屬正確的活動方法、范圍、時間及其他注意事項?;颊呦麓不顒渝憻挄r,必須有人陪護。
1.4.8對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服藥安全知識宣教。
1.4.9活動時如出現(xiàn)頭暈、雙眼發(fā)黑、下肢無力、行走不穩(wěn)、不能移動時,立即原地坐(蹲)下或靠墻或抓緊扶手,呼叫他人幫助。
1.4.10評分結果<4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口頭安全措施宣教;評分結果≥4分,列為護理問題:高危性傷害--墜床/跌倒,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書面安全措施宣教,并讓其簽字,使患者及家屬從思想上重視墜床/跌倒的危害性,從行動上與護士協(xié)作實施預防墜床/跌倒的安全措施。
1.5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Fisher's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評估表使用前后墜床/跌倒發(fā)生情況比較以及墜床/跌倒后果比較,見表1~2。
表1表明,評估組的墜床/跌倒發(fā)生次數(shù)1次,發(fā)生率為1%;對照組的發(fā)生次數(shù)7次,發(fā)生率為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老干病房住院患者使用墜床/跌倒危險因素評估,有效地降低了墜床、跌倒的發(fā)生次數(shù)、發(fā)生率。表2表明,對照組發(fā)生墜床/跌倒7例,5例出現(xiàn)嚴重的機體損傷,2例無機體損傷,評估組發(fā)生墜床/跌倒1例,均未造成機體損傷。
3結論
防范住院患者墜床/跌倒是醫(yī)院護理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評價醫(yī)院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3]。墜床/跌倒風險評估表的應用,將患者發(fā)生墜床/跌倒的危險因素進行科學量化評估,并針對性地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宣教和實行護理安全措施,明顯地減少了住院患者墜床/跌倒的發(fā)生次數(shù)、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葉美燕.住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表在外科病房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7):113-114.
[2]王小琳,羅仕蘭,楊立娜.健康教育對住院老人預防跌倒認知影響的相關性研究[J].當代護士(??瓢?,2010,3(5):97-98.
[3]劉青青,錢媛,王蕓,等.跌倒危險評估表應用于老年患者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5):62-63.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