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阿德福韋酯序貫治療經(jīng)拉米夫定治療早期應答(HBVDNA出現(xiàn)陰轉(zhuǎn)<12 w)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方法經(jīng)拉米夫定治療12 w內(nèi)HBVDNA轉(zhuǎn)陰性的HBeAg(-)慢乙肝患者120例分A組60例(繼續(xù)拉米夫定治療:100 mg qd po 連續(xù)144 w),B組60例(改用阿德福韋酯治療:10 mg qd po連續(xù)144 w)。動態(tài)觀查患者血清HBVDNA,HBeAg/HBeAb、肝功能和病毒變異情況。結(jié)果A組HBVDNA陰性在48、96、144 w時分別為90.0%、83.3 %、73.3 %; B組分別為93.3%、86.7 %、76.7%。但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兩組ALT復常率也相似(P>0.05)。A組有4例出現(xiàn)YMDD變異,B組無YMDD變異,僅有3例針對ADF耐藥的基因位點變異。結(jié)論對于拉米夫定治療后HBVDNA早期轉(zhuǎn)陰性的HBeAg(-)慢性乙肝患者,繼續(xù)使用拉米夫定或改用阿德福韋酯序貫治療均有相似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序貫治療;HBVDNA陰性;HBeAg(-)慢性乙肝;變異對于應用拉米夫定抗病毒出現(xiàn)HBVDNA陰轉(zhuǎn)后的HBeAg陰性慢乙肝的治療:是繼續(xù)服用拉米夫定(LAM),還是改用其它核苷類似物藥物,如阿德福韋酯(ADF)等?本研究就此作了探討。2007年3月~2013年4月,我們觀察了120例經(jīng)LAM 治療后早期出現(xiàn)HBVDNA陰轉(zhuǎn)(<12 w)、 HBeAg陰轉(zhuǎn)的慢性乙肝患者,分為繼續(xù)應用LAM和序貫用ADF兩種方案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門診慢性乙肝患者經(jīng)拉米夫定(LAM)抗病毒后(<12 w)HBVDNA轉(zhuǎn)陰者120例,LAM治療前診斷符合2004年全國乙型肝炎治療專家峰會上制定的HBeAg陰性慢乙肝診斷標準[1-2]。隨機分為A、B兩組,其中繼續(xù)拉米夫定治療組(A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齡18~45歲,平均(24.6±5.3)歲;改用阿德福韋酯治療組(B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19~47歲,平均(23.6±5.2)歲。治療前所有病例HBeAg陽性,YMDD(YVDD和/或YIDD)均陰性。HBVDNA水平(copies/ml)在兩組均﹤1.0×103copies/ml。ALT值A,B組ALT分別為(82.6±42.5)(69.6±52.4)U/L; 血清總膽紅素(TBiL)分別為(17.3±4.2), (16.8±5.4)umol/L,各組患者的性別,年齡,HBVDNA水平及肝功能在治療前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組:予拉米夫定(葛蘭素威康公司生產(chǎn))100 mg po qd連服144 w;B組:阿德福韋酯用法劑量:10 mg po qd, 連服144 w。
1.3觀察指標及方法包括肝功能,HBVDNA,HBeAg/HBeAb。治療期間查1次/3月,并觀察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尿素氮,肌肝,記錄藥物不良反應,每6個月查一次YMDD及阿德福韋酯耐藥相關基因位點。肝功全套:采用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羅氏公司Lightcycle PCR機及其試劑定量檢測HBVDNA(<1.0×103 copies/mL為檢測下限);HBeAg/HBeAb采用Abbott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
1.4統(tǒng)計學方法年齡,ALT, TBiL水平均用(x±s)表示,各組轉(zhuǎn)陰率,變異率,復常率用χ2檢驗。
2結(jié)果
2.1治療后兩組HBVDNA陰性率情況(<1.0×103copies/mL),見表1。
兩組在48、96、144 w HBVDNA轉(zhuǎn)陰率均略有下降,但兩組相當(P>0.05)。
2.2治療各組ALT復常情況,見表2。
表2顯示A、B兩組組ALT復常率在48、96、144 w高低交錯, 但兩組差異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在2448、96 w HbsAg滴度均有明顯下降,A組有1例出現(xiàn)HBsAg/HBsAb血清學轉(zhuǎn)換;另A組先后檢出耐藥相關變異(YMDD)4例(6.67%);B組均未檢出針對LAM耐藥的變異,僅檢出3例針對ADF耐藥的位點變異(5.00%)。
3討論
拉米夫定(LAM)是早先用于乙肝抗病毒藥治療藥物,因其降低HBVDNA水平確切而快速,且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少,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只有部分患者實現(xiàn)完全應答可順利停藥,大多數(shù)患者則需長期治療才能實現(xiàn)持久應答。隨治療時間延長,因出現(xiàn)YMDD變異而耐藥的風險也逐步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德福韋酯(ADV)對HBV野毒株和拉米夫定耐藥的突變株均有顯著抑制作用。本研究通過對120例應用拉米夫定抗病毒出現(xiàn)早期出現(xiàn)HBVDNA陰轉(zhuǎn)后(<12 w),分為兩組,繼續(xù)應用LAM或序貫應用ADF兩種方案治療。分別觀察兩組在48 w、96 w、144 w的血清中HBVDNA水平,生化指標及病毒基因變異等情況,結(jié)果:①兩組HBVDNA陰性率隨時間推移均有所下降,但到療程144 w仍然保持在80%左右;②兩組ALT復常率均保持在80%以上;以上觀察指標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兩組分別出現(xiàn)極少量的針對LAM或ADF基因位點變異。這似乎表明:對于使用LAM抗病毒治療的及早出現(xiàn)病毒學應答者(指療程<12 w而出現(xiàn)HBVDNA陰轉(zhuǎn)者),后續(xù)治療無論是繼續(xù)LAM單藥治療,還是ADF序貫治療,均能取得較好效果,而且療效相當,出現(xiàn)耐藥性相關病毒變異也與通常報道的要少得多。分析可能這部分患者對LAM敏感而且本身免疫清除作用較強,故能迅速控制病毒復制,病毒數(shù)量的減少,免疫壓力的緩解也使得發(fā)生相關耐藥基因的變異也隨之大大減少。因此,雖然對于HBeAg陰性乙型肝炎治療多數(shù)研究主張首選長效干擾素或恩替卡韋[3],而核苷類似物如LAM單藥或在此基礎上序貫ADF治療可能增加耐藥的病毒變異危險[4];但也不盡然,正如本研究顯示的那樣:對于較早針對LAM有充分病毒血清學應答乙肝患者,繼續(xù)單藥LAM或主動序貫ADF治療仍然能取得較好療效。
本研究顯示:經(jīng)LAM短程治療(12 w內(nèi))出現(xiàn)HBVDNA陰轉(zhuǎn)者,后繼選擇單藥ADF序貫也能取得較滿意療效;實際上是發(fā)揮了LAM與ADF各自優(yōu)勢,即LAM敏感顯效快,但時間長出現(xiàn)耐藥率風險高,而ADF顯效穩(wěn)定耐藥率低,兩藥先后序貫籍可取長補短,且價格相對低廉??勺鳛閷AM治療有早期應答的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選擇參考。
參考文獻:
[1]任紅.中國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策略-2004年全國乙型肝炎治療策略專家峰會紀要[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5):326-328.
[2]張欽忠.薛文翰.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治進展[J].臨床實踐,2007,25(4):126-127
[3]陳軍.應充分重視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6,24(1):1-2
[4]萬學發(fā),呂青青,王莉,等.阿德福韋酯序貫治療HBVDNA陰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5):3362-3364.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