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連續(xù)性替代療法對膿血癥患兒的治療作用,同時分析該方法對細胞因子、內毒素的影響。方法 針對性的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2月來本院進行治療的膿毒癥患兒16例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年齡在3~13歲,男患者10例,女患者6例,將16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有8例患者 (n=8)。對照組患者進行醫(yī)院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連續(xù)性腎替代治療,同時,在連續(xù)性腎替代治療開始 (0h)、1h、2h、6h、12h、36h和60h時分別抽取5 ml 橈動脈血液,分離出血清,對其中的IL-6、IL-8、IL-1β以及腫瘤壞死因子 (TNF-α) 進行檢測分析。同時,將對照組患者和實驗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 膿毒癥患兒在進行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治療后,TNF-α、IL-6、IL-8、IL-1β的濃度發(fā)生明顯的下降,下降的速度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研究表明,對膿毒癥患者來說,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細胞因子和內毒素的水平,對膿毒癥患者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上的推廣。
關鍵詞:腎替代療法;膿毒癥;細胞因子;內毒素
膿毒癥是一種由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任何部位的感染都有可能引起膿毒癥,膿毒癥患兒在臨床上有可能引起腎損傷,嚴重時甚至引起死亡,死亡率能達到70%以上[1]。在膿毒癥發(fā)生的過程中,主要的原因是內毒素引起的,同時有很多的細胞因子引起該疾病,包括:TNF-α、IL-6、IL-8、IL-1β等。目前,臨床上對于膿毒癥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進行抗感染、激素、營養(yǎng)支持、免疫調劑、早期復蘇等,但這些治療方法對膿毒癥患者的治療效果沒有太大的作用。臨床上,一種新的方法-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正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這種方法作為腎臟的替代,已經得到廣泛地應用,同時,該方法能有效地去除血漿中的內毒素和各種細胞因子,從而減輕膿毒癥患兒的死亡率。本研究以16例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分別進行常規(guī)治療和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治療,對兩者治療方法的效果(內毒素和細胞因子的濃度變化)進行比較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自2013年12月~2014年2月來本院進行膿毒癥治療的患兒16例,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6例,這些患者的年齡在3~13歲,來就診時的病程(20±1.4)d。所有的患兒都符合2005年國際兒童膿毒癥會議公布的診斷標準[2]。隨機地將16例患兒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生素治療、營養(yǎng)支持的治療、血管活性藥物治療等。實驗組患兒在給予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再進行連續(xù)性腎替代治療。在進行治療前均確保所有的患兒都沒有肝臟、腎臟類疾病,以防止其它疾病給研究結果帶來差異。
1.2方法16例患兒都應用股靜脈作為靜脈導管進行插管。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應用連續(xù)靜-靜血液透析濾過方法,在床旁給予連續(xù)腎替代療法12h/d,進行連續(xù)治療4d,在透析的過程中保持血液流量100ml/min,透析液的流量2000ml/min,同時,置換液的流量是1500ml/min。血液透析機采用瑞士Hospal公司的PRISMA儀器,同時采用與PRISMA相匹配的M60濾器。進行透析時的透析膜采用聚丙烯腈膜,置換液用的是前稀釋方法進行輸入。
1.3檢測指標對于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在確診為膿毒癥患者時以及確診后的12h、36h、60h抽取靜脈血檢測內毒素和各種細胞因子的濃度;對于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組的患者采取確定為膿毒癥患者時、連續(xù)性腎替代治療后1h、2h、6h、12h、36h和60h的靜脈血來測量內毒素和各種細胞因子的濃度。其中內毒素檢測時采用的是基質偶氮顯色鱟試劑法,細胞因子的檢測采用的是雙抗體夾心ELISA方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的數(shù)據(jù)資料都是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處理,所有的計量資料均采用(x±s)表示,組與組之間的比較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采用方差分析。統(tǒng)計處理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內毒素濃度的變化對于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患兒,內毒素的濃度從開始確診為膿毒癥患者后一直呈現(xiàn)出緩慢上升,到60h時濃度的上升幅度達到了15.7%;對于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的實驗組患兒,從開始透析時到60h的過程中,內毒素的水平不斷下降。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內毒素濃度變化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TNF-α濃度的變化見表2。
2.3 IL-6濃度的變化見表3。
2.4 IL-8濃度的變化見表4。
2.5 IL-1β濃度的變化見表5。
3討論
膿毒癥是由感染引起的,當患者有其他慢性疾病時,膿毒癥的發(fā)病率會升高[3]。內毒素等在膿毒癥患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的作用,內毒素可以引發(fā)高代謝、炎癥反應、免疫功能紊亂等現(xiàn)象。內毒素一般與脂多糖進行結合,結合后將極大的增加內毒素的效應。結合形成的復合物作用于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CD14,后激活TOLL樣受體,引發(fā)級聯(lián)反應,使活化核因子激活,后作用到細胞核從而釋放細胞因子。
TNF-α作為一種重要的促炎癥因子,該因子通過作用于細胞使細胞產生IL-1、IL-6等細胞因子,同時,TNF-α可以激活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促進粘附蛋白的表達上升,白細胞和內皮細胞之間的粘附增加,從而內皮細胞受損、通透性增加。
IL-6是一種重要的促炎癥因子。膿毒癥患兒的IL-6與正常者相比有明顯的升高,該促炎癥因子介導免疫細胞的免疫應答,進而使膿毒癥患兒的炎癥反應增強,該因子是細胞因子級聯(lián)反應的一個重要標志,將炎癥反應和疾病之間聯(lián)系起來。
IL-8由于分子量比較小能順利地通過膜孔,該因子的分子質量的大小與治療的效果緊密相連。
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是一種能防止多器官功能發(fā)生障礙的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該方法的作用機理是通過彌散、對流和吸附作用將患者體內的代謝產物進行清除,同時能夠對炎癥反應介質進行一定程度的去除。
本文通過對16例膿毒癥患者進行研究,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進行連續(xù)性腎替代 療法進行治療,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內毒素、降低血漿中細胞因子,進而減輕炎癥反應,從而證明連續(xù)性腎替代療法可以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涼,孫鑄興,HV-CVVH在膿毒血癥致不同程度急性腎損傷中的應用[J]. 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 29(4) : 702-704.
[2]申傳安,柴家科,姚詠明,等. 血液濾過治療嚴重燒傷膿毒癥伴發(fā)的高鈉血癥[J]. 感染、炎癥、修復, 2002, 4(3): 226-228.
[3]孫東明,程亞穎,井麗娟,等. 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兒血內毒素、脂多糖結合蛋白、脂多糖受體水平變化的變化[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7, 22(6): 426-427.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