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高職院校文獻信息資源管理與服務中心的圖書館,現如今正在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用戶需求,一直在努力開拓圖書館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 本文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電子圖書館;利用率;規(guī)劃;特色;
中圖分類號:G25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9-00-01
高職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電子資源的利用上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高職院校圖書館從自身的實際能力出發(fā)去培養(yǎng)人才,結合自身的資金情況、技術研發(fā)能力、網絡狀況等各方面的具體情況,不斷考察借鑒優(yōu)秀圖書館的經驗,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戰(zhàn)略部署,防止走彎路或者是重復建設,雖然數字化、網絡化是未來圖書館發(fā)展的總趨勢,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對于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來說,不能急于求成,奢望一蹴而就。要有清醒的頭腦,有踏實的工作作風,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明天會更好。
一、高職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所面臨的問題
(一)學術氛圍不濃厚,資源利用率偏低。學術氛圍不濃,資源利用率偏低是影響電子資源建設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是大專層次,一般以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為主,對學生學術方面的要求不高。并且電子資源中價值最大的文獻就是各種期刊資源數據庫,所以,學院的培養(yǎng)目標從大范圍上來看影響了讀者對電子資源的利用,再加上引進電子資源后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在多個方向上影響著圖書館進一步建設電子資源的動力。
(二)電子資源利用率低。電子資源利用率低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的情況,也是最為讓人關心的問題。相關數據顯示,高職院校在維普上平均年下載量為7790次,這和本科院校平均293340次下載量相比相差甚遠,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高職院校電子資源的建設形成了一個相對尷尬的情況:一是廣大師生的文獻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另一個是在花費大量資金購買的數字資源后,大部分電子資源卻處于閑置狀態(tài),訪問率非常低,從而造成了資源浪費。同時引起電子資源利用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任務較繁重,他們的主要精力一般都在教學上,對于科研的積極性較低, 其次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學術方面的要求不高,甚至沒有要求,數據庫建設前缺乏廣泛的調研基礎,并且在建設過程中偏重于教師,從而使數據庫的使用者集中在本來數量就少的教師身上;然后學校的軟、硬件條件不強。絕大部分學生讀者無法享用圖書館電子資源。
(三)特色數據庫建設力度不夠。電子資源建設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的命脈和活力基礎,是優(yōu)質服務的保障。部分電子資源可以買到,但是大部分資源卻需要圖書館的采集、整合并加工,從而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特色資源庫。另外,大部分高職院校特色據庫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力度和重視程度都不夠, 在高職院圖書館中,除個別圖書館將館藏某一主題的圖書目錄集中在一起形成特色資源外,大部分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仍然處于空白狀態(tài),因此無論是建設高質量的特色館藏文獻數據庫!,還是從繁多的國內外信息資源中選出較有價值的數據,建立起虛擬館藏,這都需要有大量的經費和高素質的工作人員投入,但是實際情況是經費短缺與現代化技術力量薄弱,這影響了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屬于自己特色數據庫的能力和構建虛擬館藏的方法。
(四)缺乏合理規(guī)劃。由于傳統(tǒng)的觀念、體制和定位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引進電子資源時缺乏合理總體規(guī)劃和高校的評價機制。實際情況是,電子資源建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重量不重質的問題;在網絡數據庫的建設上,主要集中在萬方、龍源和維普等綜合性期刊數據庫,從而導致中文電子資源的重復購置,沒有個性;在電子資源的配置上,對學生讀者重視度不夠,電子資源配置不科學、不合理。
二、高職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的對策
(一)提高電子資源利用率。一是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因為計算機應用能力是讀者閱讀電子資源的第一個阻礙, 所以,高職院校圖書館應選擇多種高效的手段,從而提高讀者計算機應用能力。二是優(yōu)化電子資源訂購質量,購置要建立學校專業(yè)設置、學科特色等基礎上,然后再確定是否購買相關的電子資源,同時,還要向學校的重點學科、特色專業(yè)傾斜,確保所購的電子資源可以學??焖侔l(fā)展的步伐相協(xié)調,保證及時滿足各學科發(fā)展的需求;三是深化電子資源的宣傳和報道,因為計算機能力的制約, 導致讀者跟電子資源保持著某種距離,長期發(fā)展下去就會形成一種怪圈,也就是電子資源的讀者群雖然比較固定,但數量相對較少,這與我們的宣傳工作是離不開的。所以,我們應加強電子資源的宣傳力度,轉變那種被動等待讀者上門的做法, 積極主動的去宣傳館藏,引導更多的讀者使用電子資源。
(二)加強電子資源的試用與評價。電子資源的建設應對數據庫實行客觀、科學、高校的評價和選取。采集和整合前應要求供應商提供一段時間的免費試用期,然后再試用期開始后,安排參考館員進行評估,從而考察數據庫的使用情況,并還要參考學生的意見,然后由相關學科和專業(yè)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師對采購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自身條件進行評估,然后再決定是否購買,保證所購資源物能夠實現效率的最大化。
(三)加強特色資源建設。在充分利用本館館藏特色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特色資源數據庫。特色數據庫建設應該以用戶的信息需求為出發(fā)地,還要突出重點學科與專業(yè)的特色間的聯系以及教學和科研的需求,同時還要符合高職院校自身的辦學特點,禁止好高騖遠,脫離實際。另外,電子資源建設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選題的新穎性、目的性和獨創(chuàng)性,數據內容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完整性,以及描述的規(guī)范性和管理系統(tǒng)的先進性、方便性、效益性。
(四)開發(fā)網絡資源,建設虛擬館藏。在互聯網絡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信息資源是豐富的資源集中地,它存放在世界各個角落里,每個人都可以進行查詢。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在這些免費的資源庫進行篩選,從館藏特色、主流讀者的需求出發(fā),對那些被檢可能性大的文獻進行整合和管理,方便長久保管。建立虛擬館藏有效的方法是用指引庫技術,將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進行集中、分類、整理,然后再用主題樹的形式指引用戶進行查找,將讀者引到特定的地址來獲取所用的信息和數據。這對讀者而言,查詢更加便捷,更高效,還可以提高網上檢索查詢的質量,避免網上盲目漫游。
三、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圖書館電子資源要向為教師和學生所充分利用,就要在不斷彌補自身不足的前提下,提高科學采選的方法,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多方面參與,保證電子資源從選購、服務、查詢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保證電子資源的高校利用,為全校師生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夏榮敏,劉景會,管計鎖.我國電子信息資源的建設現狀與發(fā)展趨勢研[J]情報雜志.2007
[2]魏力更.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體系的建設與發(fā)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