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書畫裝裱工藝可以作為一項藝術方式被流傳,其傳承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同樣具有實際價值。本文從在我國書畫裝裱具體知識入手,對我國的書畫裝裱技巧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裝裱;中國書畫;
中圖分類號:G255.1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9-00-01
一、引言
中國的書畫裝裱體現(xiàn)的是我國各個時代的審美觀念,是藝術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完成后的作品才有完整的藝術作品的鑒賞與收藏價值,才能更好地用于藝術傳播與交易。書畫裝裱是介于藝術設計的工藝性與純書畫藝術的交匯藝術領域,目前的研究成果尚顯薄弱,值得深入開掘。筆者認為,對于中國書畫裝裱知識與技巧的探究是極富實用價值與歷史意義的實用性課題。
二、裝裱涉及知識范圍概述
中國書畫是世界公認的東方藝術瑰寶,因中國傳統(tǒng)藝術而衍生的書畫裝裱工藝,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工藝。正由于有了裝裱工藝,歷代書畫珍品才得以保藏久遠。其涉內(nèi)容涉及繁復廣泛,現(xiàn)在的研究結果不可能面面俱到,疏漏在所難免,裝裱材質與書畫所用材質的應用具有一定共通性,材質的選擇與精細加工是裝裱發(fā)展提高的必要前提。裝裱形制與人們的建筑、起居、藝術鑒賞相關,其形成定型為漸進的過程。一種事物的發(fā)生與盛行,受到技術、社會、人文的諸多因素制約。同時,書畫裝裱也反映了古人的具體審美觀念,傳達了那個時代的審美理念。人們的生產(chǎn)水平、生活水平,包括不同階層的審美觀,材料的產(chǎn)地產(chǎn)量都會影響到一個時代的裝裱樣式。這也使裝裱具有了地域性的特點。
書畫裝裱對于建筑空間環(huán)境設計同樣起到實質的應用作用。裝裱是書畫作為環(huán)境藝術設計重點裝飾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關注書畫的裝裱因素與建筑樣式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使完整的藝術作品富有長久的生命力,書畫創(chuàng)作與之相應的藝術市場才會在良好的軌道上運行。
裝裱的規(guī)制與大小影響書畫的樣式,決定了總的閱讀方式。款式對觀賞者欣賞書畫作品的順序、距離、角度乃至接受信息的強度都會產(chǎn)生相對的影響??梢哉f,依據(jù)畫心形的狀會產(chǎn)生相應的裝裱款式。但裝裱款式一旦產(chǎn)生,必然會對畫心幅式產(chǎn)生一定的反作用。觀眾的書畫閱讀方式便在裝裱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并延展成為穩(wěn)定的欣賞習慣。藝術過程包括了書畫創(chuàng)作、裝裱、流通交易、文化傳播、書畫收藏、藏者鑒賞等在內(nèi)的一整套流程,裝裱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是整個藝術活動中最需要操作技巧的部分。裝裱雖附屬于作品,目的是配合書畫美化作品,但也是書畫能后成為商品進行交易,進行收藏或展覽的必要前提,不能忽視裝裱能動的品質屬性。這是裝裱工藝要廣泛普及、書畫收藏于創(chuàng)作的風行程度等許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一種工藝流派的形成,需要種種條件的支持,例如古代交通不便,所用的材料須因地制宜,必須同時考慮地理及氣候等因素,這是樣式形成的客觀條件。另一方面是藝術的創(chuàng)作量、收藏量、與書畫收藏、流通與創(chuàng)作相關人群都同時增大的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書畫裝裱地域性相對應的是民間性,也就是指藝術品收藏鑒賞的民間普及。
裝裱樣式影響到當代展覽模式,繼而影響到新的審美觀與創(chuàng)作觀的確立。當前的許多展覽過于追求經(jīng)濟效益,忽略與輕視裝裱工藝,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書畫藝術審美欣賞的品質。
三、工序及技巧及淺論
中國字畫裝裱工藝中,裱古舊字畫,主要可分為:品訂裱式、修復畫心等。修復畫心古舊字畫有的殘損,有的污臟,修復方法有以下幾種:
1、揭舊:進行書畫揭舊工序之前在畫心的正面用排筆蘸取溫水沒有條件采用清水也可進行刷濕,覆蓋上一張新紙,反置在桌案上待揭。古舊字畫多出現(xiàn)斷裂的情況,如果在揭畫心之前,不采取墊紙的方法,在揭托之后,起案時容易加重破損。對于畫心上局部顏色不太穩(wěn)定的,可加少量淡膠礬水,待其干燥后,在進行悶水過程。對與由于時間過長而糟朽或已經(jīng)破損的畫心,如果操作當天揭不完,注意在已經(jīng)揭過的位置,均勻地鋪放多個濕紙團,并且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以防畫心干裂導致錯位。揭畫心上的舊紙時,一般應根據(jù)字畫的保存完好度、顏色、質地薄厚等具體情況制定揭舊方案。
2、去污:一些字畫的畫心由于受到外界熏染,質地發(fā)黃甚至變黑,如果確定畫面顏色穩(wěn)固,可以采取將畫心放入清水中進行浸泡的處理方式,注意定時換水,即可祛除。如果污跡比較嚴重,可用采熱水浸泡,或者緩緩在畫心上澆淋開水。畫面顏色因受潮而返鉛的可用雙氧水涂抹消除。畫心中有霉點時,遇到紅霉可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涂在霉處,稍等過后再涂淡草酸水活著雙氧水,如果霉斑不嚴重,一次就可以除掉。用藥物去污后,注意一定清水沖淋畫心,避免紙絹受侵蝕。
3、全色:字畫經(jīng)揭托,晾干后,注意使補紙補絹的礬性適當。一旦出現(xiàn)失誤,礬輕容易透色,礬重產(chǎn)生滯筆。全色時,應將顏色調兌得稍淺,第二次時使顏色滲透進紙紋纖維中,取得畫面色調統(tǒng)一的效果。畫心補全缺筆時,應先審視畫心氣韻及用筆特征,然后謹慎下筆,徐徐而全之,力求使補全的一筆一墨均與原畫沒有明顯差異。對于一些具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的書籍、經(jīng)卷、契證等文物,經(jīng)過洗污補托,如果有所殘缺,不必嚴格求其完全復原,只把殘缺處的色調全補得與原字畫基本一致即可。品訂裱式進行畫心修整之后,應根據(jù)字畫的幅度形狀、大小及內(nèi)容分別裝裱成條幅、畫片、手卷和冊頁等形式。
4、托補:已經(jīng)揭好的畫心,如果完整,可調兌稀糊,并托一層比命紙、命絹稍淺的舊色紙。如有殘缺狀況,可用手將畫心殘?zhí)庍呺H揉出薄口,仔細選擇補紙,端正紋理補上,并在補口邊際搓出薄邊。補綴殘缺的絹本字畫,一種方法是揭畢待干,用刀將殘?zhí)幑纬杀】冢虾a絹,漿口干后再進行修刮補絹邊際,使補口能夠符合。還有一種方法是托上一層與原命絹質地、絲紋相近的薄絹。正面如果有所殘缺,可以采用素紙補在畫作托絹的背面,使畫心薄厚相統(tǒng)一,干后再用刀修飾畫面殘缺處的邊緣。托舊絹畫心時,要用干紙吸去正面的溢糊,以免留有漿跡。
四、總結
中國書畫裝裱是一門及其考究的工藝,完成一次書畫裝裱需要龐大的知識量,由從古到今一代代的前輩們積累而來。為使這項藝術能夠得以傳承與發(fā)揚,應加強對中國書畫裝裱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袁錦嵐.談如何提高博物館書畫裝裱的質量[J].傳統(tǒng)技藝
[2]魯湘榮.中國書畫傳統(tǒng)裝裱凹凸變形問題的成因及解決辦法[J].傳統(tǒng)裝裱技術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