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國人都認為,法治中國會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法治中國必然與公平、良知、正義、陽光、透明等向上向善的詞匯緊密相關。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進程必然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后實現(xiàn)大跨越。法治中國讓人民更加體會到了盛世中國氣勢磅礴的雷霆萬鈞之力。
但是我們面對現(xiàn)實也不能盲目樂觀,當前,社會不公平的現(xiàn)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還很突出甚至很嚴重,這些現(xiàn)象的形成雖然有眾多的歷史原因,但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公正、人民幸福的主要因素。例如,當前的戶籍制度、退休制度、教育制度、勞教制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對國民不合理的差別待遇,與法治所主張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差甚遠。這一情況直接影響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長期堆積、積壓就容易演化成影響社會穩(wěn)定與安定的不和諧因素。因此,黨和政府很關注這類有違法治精神的制度,積極采取了措施,逐步縮小直至謀求在條件成熟時取消這些制度上的差別對待。中國的法律體系雖然已經建構起來,但“紙面上的法律”變成“行動中的法律”,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經濟發(fā)展領域,還是社會治理領域,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xiàn)。法律的完善,并不代表法治的施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法治的目標,在于良政和善治的實現(xiàn)。依法治國,無疑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
當前,社會轉型進入深水區(qū),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顯。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tài)良好,都離不開法治的引領和規(guī)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不僅關系到現(xiàn)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且也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及個人的夢想聯(lián)系緊密。
正因為這樣,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屆三中全會也確定了“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改革任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以及“五個堅持”的基本原則、六個方面的重大任務,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綱領性文件。此次十八屆四中全會,必將以此為依據為今后一段時期的法治建設描繪具體清晰的路線圖。
依法治國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由今上溯一百年,梁啟超就曾發(fā)出過中國何時可以建成法治國家的歷史之問。百年來,無論憲政進程,還是民主法制,抑或民權民生,無不歷經坎坷挫折。然而,再深沉的暗夜,也終遮不住正義的光芒,人民對法治的孜孜追求從不曾放棄或泯滅。改革開放以來,撥云見日的中國終于行進到了法治建設的快車道上。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凝結著人類智慧,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期盼和追求。中國人民為爭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設法治國家,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奮斗。法治乃規(guī)則之治、良法之治。
我國三十多年的法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和進步,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不僅早已是全社會共識,更成為執(zhí)政黨一貫、既定的方針和目標。一個歷史時期有一個歷史時期的任務,適逢全面深化改革廣泛展開、反腐敗縱深推進之際,法治中國建設便迎來了全面推進的最佳歷史契機。
中國的進步與中華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法治的同步發(fā)展,法治興則中國興,法治廢則中國危。法治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制度基礎和法律保障!
公平、正義、陽光……這些宏大敘事式的語匯,只有具體到每一個中國的社會成員身上,才能體現(xiàn)出真實的溫度。法治中國的宏圖已經徐徐展開。讓我們凝聚一切智慧和力量,沿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指明的方向,為建設法治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