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習型館員;高校圖書館;移動互聯網
摘要:文章從適應讀者變化、圖書館服務轉型及館員自身發(fā)展這三方面論證了學習型館員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并為高校圖書館的學習型館員培養(yǎng)提出相應的策略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11-0047-03
收稿日期:2014-10-11
作者簡介:陸思霖(1979-),三江學院圖書館館員。1學習型館員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1.1是適應移動環(huán)境下讀者發(fā)展變化的需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讀者在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OCLC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要搜索信息,84%的用戶是從互聯網的搜索引擎開始的,只有1%的用戶是選擇從圖書館開始。尤其當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席卷而來,讀者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和資料,并且習慣于利用學習、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來交流和處理信息,期望讀者到圖書館閱讀參考資料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的學習方式產生了顛覆性的變革,學習不再僅限于教室、圖書館等場所,也不再被動地、固定地集中在某一時段接受知識,移動互聯網實現了“隨時隨地隨心”的泛在學習方式,這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情況下,通過任何智能設備終端,即可獲得任何所需信息,完全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的自由學習方式。當讀者習慣于用泛在學習的方式來查閱資料和獲取新知,作為文獻資源服務中心的圖書館那些傳統(tǒng)的服務模式將逐漸淡化出讀者的視線。
伴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成長起來的讀者,他們將有自己喜歡和堅持的信息空間和信息利用方式,圖書館將如何融入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之中?作為圖書館服務的提供者,圖書館員需要改變原有的服務思維方式,要清楚地意識到圖書館服務不再受限于圖書館的實際領地,讀者學習的空間在擴大,獲取信息資料的方式和途徑多樣化,圖書館員要適應讀者的泛在學習方式,了解讀者學習習慣,重視讀者需求,研究讀者心理,以讀者為中心,加強與讀者的溝通與交流,通過主動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提升業(yè)務能力,館員這樣才能夠為讀者準確、有效地提供圖書館服務。
1.2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服務轉型的需要
隨著數字化、移動服務的推廣和發(fā)展,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移動環(huán)境下,圖書館也在積極探索讀者服務的新模式,從最早的短信服務到WAP瀏覽、從微博、微信服務再到專門的移動圖書館解決方案的出現,圖書館的移動服務正在獲得快速的發(fā)展。有學者研究表明,在移動服務快速發(fā)展的助推之下,圖書館服務的轉型勢在必行,未來圖書館的服務轉型趨勢將會體現在:日常應用擴展、移動在線咨詢、流媒體服務、移動電子書服務、移動用戶教育、資源與服務推廣、評價、社會化合作等方面。
館員是圖書館一切活動的主體,對圖書館的發(fā)展起到主導作用,在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中,圖書館未來服務轉型的質量有賴于圖書館館員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只有將自己培養(yǎng)成為一個在開放互動環(huán)境中隨時隨地獲取新知識的學習型館員,圖書館工作者才能夠不斷地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yè)技能,以先進的服務理念為讀者提供高品質的信息服務。
1.3是學習型社會圖書館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國外有研究表明,在信息社會里,一個人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僅占其一生所需知識的10%左右,而其余90%左右的知識則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學習而獲得。信息社會里科技飛速發(fā)展,知識更新迅速,當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提高,終身學習的理念便深入民心,知識結構的更新就成為人們的終身需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圖書館員需要不斷地提高在圖書館實踐活動中滿足自身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能力,而圖書館員個人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則來自于社會及圖書館本身發(fā)展的需要。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移動設備終端的廣泛使用,讀者對所需的信息和知識能夠實現“隨時隨地”查閱與獲取,圖書館作為一座沒有圍墻的大學,曾經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如今若不能順應時代的需要,在圖書館自身發(fā)展策略中注入新思維,轉變服務理念,將很難扭轉圖書館漸入邊緣化的尷尬境地,其昔日的地位乃至生存都將受到嚴峻的挑戰(zhàn)。走出這一困境的關鍵因素之一就在于圖書館員自身能力與素質的提高,而這也正是圖書館員拓寬個人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前景的出路。圖書館員應緊跟社會發(fā)展趨勢,與時俱進,主動融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學習環(huán)境當中。在學習型社會中,圖書館員只有成為一名學習型館員,才有可能在圖書館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個人的職業(yè)生涯中綻放光彩。
2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習型館員培養(yǎng)策略與建議
2.1加強各高校圖書館之間的“互粉”與“聯誼”
微博、微信等應用服務在信息傳播、維護用戶關系、實現信息交互功能等方面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各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互粉”的方式對同行之間的發(fā)展動態(tài)加以關注,業(yè)界加強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彼此相互學習,推進服務創(chuàng)新。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采取“聯誼”的形式,根據不同崗位職責的需要,分批、定期地派送館員外出交流學習,館員在各館之間的業(yè)務參觀與交流學習,不僅有利于相互借鑒先進經驗,補充與完善圖書館服務,對圖書館員個人見識和眼界的提高也很有幫助。目前很多圖書館的館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不少館員知識結構相對老化、信息技術知識缺乏。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正進入轉型變革的發(fā)展新時期,有實力的高校圖書館會引進或自主培養(yǎng)適應圖書館發(fā)展的中堅力量,這些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高層次人才就是同行當中應當學習的榜樣。各高校圖書館之間持續(xù)地相互關注與交流往來是培養(yǎng)學習型館員的有效途徑。
陸思霖: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學習型館員的培養(yǎng)策略陸思霖: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學習型館員的培養(yǎng)策略2.2開設虛擬學習社區(qū),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結合
在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可利于現代信息技術為館員開設虛擬學習社區(qū),館員可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建立個人學習環(huán)境。移動環(huán)境下的虛擬學習社區(qū)以交互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為主,學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交互靈活,相比于傳統(tǒng)學習,移動學習方式具有更快捷、更高效、更智能及更注重學習體驗等特點。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學習者更加需要一個系統(tǒng)的平臺幫助他們安排好學習資源,而不是任由復雜的網絡占據他們的時間。圖書館員的虛擬學習社區(qū)建設不僅僅是網站平臺的建設,而是應該與現實圖書館相結合,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圖書館活動,推動館員的數字化學習。如組織開展各種活動,通過專題講座、業(yè)務培訓等多種形式鼓勵圖書館員參與學習,同時將該活動制作成相應資源上傳到虛擬學習平臺,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結合與互動。endprint
2.3設計合理的館員學習激勵機制,加強學習評價體系建設
學習態(tài)度通??煞譃榉e極和消極兩種類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會表現出主動學習、虛心求教、勤奮進取的行為;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則表現為學習行為被動,缺乏學習熱情等。在如今信息量快速增長的時代,一般在缺乏強大的外部壓力時(如制度壓力等),大多數人會演變成為“即用即學者”——他們認可學習的價值,但是不愿意為學習付出代價。在高校圖書館員隊伍當中,不乏積極主動學習的館員,也會有學習動力不足,相對被動的館員,因此,圖書館應該設計合理的館員學習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措施鼓勵館員主動學習。激勵作為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是建立在滿足個人某種需求期望的基礎上的,圖書館可通過滿足館員的榮譽、晉升、尊重、自我實現等需求來達到激勵的目的。此外,圖書館還需加強館員學習的評價體系建設,學習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比較被評價館員的總體績效,促進館員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還有助于圖書館的人員管理,充分發(fā)揮館員的優(yōu)勢與特長。
2.4推進開放互動環(huán)境中館員學習與服務的相輔相成
信息社會中的知識與信息呈幾何級數增長,學習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在具有開放性、動態(tài)性及融合性的移動環(huán)境下,主張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使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嵌入式學習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學習方式。嵌入式學習(Embedded learning)是將學習真正“嵌入”到日常的工作中,確保了知識的有效轉化。在當今日益變化的工作環(huán)境中,過去傳統(tǒng)的結構化課程教育很難為工作者提供可隨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而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泛在學習則可以化解這個難題。IBM提倡的“隨需學習”或“在做中學”就是嵌入式學習的另一種注解。高校圖書館員可根據讀者的需求變化,主動獲取新知,調整完善知識結構,并根據圖書館發(fā)展的需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讀者服務當中,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開放互動的新技術環(huán)境下,結合讀者需求,推進館員學習與服務的相輔相成,是高校圖書館培養(yǎng)學習型館員行之有效的方式。
3結語
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對學習型館員的培養(yǎng)是與時俱進且合乎時宜的舉措,高校圖書館想要成為讀者心目中的學術、文化中心,除了圖書館本身要成為一個持續(xù)學習的組織,還需要每個圖書館工作者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自主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做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習型館員。
參考文獻:
[1]全民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8.38億.[EB/OL].[2014-09-07].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6/12/c_126607595.htm.
[2]張愛科.現階段我國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調查探析——以“211工程”院校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5):65-68.
[3]黃孝群.轉型變革期高校圖書館館員能力建設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14(9):51-56.
[4]陳傳夫,吳鋼.圖書館業(yè)態(tài)的變化與發(fā)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3):5-13.
[5]張雪,李子運.打開終身教育希望之門的學習方式——泛在學習[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2):43-45.
[6]劉秋讓,燕輝. 論閱讀社會構建中的圖書館價值定位[J].圖書與情報,2011(3):37-40.
[7]初景利.圖書館發(fā)展趨勢調研報告(三):資源建設與用戶服務[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3):3-9.
[8]鄧李君,楊文建.移動服務助推下的圖書館服務轉型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3):46-48.
(編校:嚴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