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開鑿“陸海運河”改善京津環(huán)境
近日,北京市社科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fā)布2013—2014年《北京公共服務發(fā)展報告》、《北京社會發(fā)展報告》、《北京社會治理發(fā)展報告》等系列北京藍皮書。在討論北京促進人口資源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這一問題時,藍皮書提出了開鑿“京津陸海運河”的設想,建議通過海水淡化為北京及其周邊地區(qū)提供水資源,同時改善京津大氣環(huán)境。
藍皮書提出,首都需要構筑城市新骨架,開鑿“京津陸海運河”??傮w設想是西起北京通州宋莊,東至天津濱海新區(qū)蔡家堡,經河北香河,天津寶坻區(qū)大口屯、大唐莊,再經寧河縣樂善莊,最后到達濱海新區(qū),在蔡家堡入海?!熬┙蜿懞_\河”全長約160公里,運河平均寬度1公里,可以通航30萬噸級輪船。
“京津陸海運河”的主要功能設計有四個方面:一是通過運河引流海水,通過海水淡化為北京及其周邊地區(qū)提供水資源,解決北京水資源不足的困境;二是通過運河引流海水,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氣環(huán)境,為打造宜居城市創(chuàng)造條件;三是通過運河航運,打開北京的直接出???,發(fā)展北京及周邊地區(qū)的航運事業(yè),使北京向世界城市邁進;四是通過運河引流海水,大力發(fā)展海洋經濟。
藍皮書提出,貫通“京津陸海運河”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舉措:第一,“京津陸海運河”的貫通將使作為首都的北京大大減輕城市承載力不足的問題。第二,“京津陸海運河”的貫通將提振整個環(huán)渤海地區(qū)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既有利于環(huán)渤海區(qū)域內部進行資源整合和優(yōu)化配置舉措的落實,又有利于全國均衡發(fā)展格局的形成,還會進一步刺激和帶動全國經濟的長期發(fā)展。第三,“京津陸海運河”的貫通將會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產生積極的影響。
藍皮書指出,北京要想躋身世界城市之列,打造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業(yè)總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和諧宜居之都,沒有出??诤统渥愕乃Y源肯定不行。出??诩仁菄H貿易中大宗商品集散的重要通道,也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交匯點?!熬┙蜿懞_\河”的開鑿雖然不能將北京變成一個完全的沿海城市,但可以通過寬約1公里的“京津陸海運河”使北京成為一個“準沿海城市”,從而大大提升北京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中的海洋特色。隨著中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長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區(qū)水資源也會越來越緊張,南水北調的成本與壓力會越來越大,長江流域無水可以北調的局面將會形成,通過“京津陸海運河”引渤海海水進京進行海水淡化將是北京未來解決水資源不足的無奈選擇,也是必然選擇。
此外,“京津陸海運河”的開通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北京的霧霾天氣,但可以通過“微氣候”的調適來降低北京部分PM2.5的來源。
沒有必要擔心“京津陸海運河”對北京地下水的污染,因為北京地下水超采所形成的地質災害要遠遠高于地下水被污染的程度。
建議引熱議,招“拍磚”無數(shù)
海水淡化的成本不低
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建華認為,這邊比那邊低,水才能引過來,肯定還是要往上提水,所以這條河本身有一個成本問題;第二個成本問題就是海水淡化的成本,這個成本目前來看不低。
說到北京的水,生活在北京的人肯定評價都不高,水垢多,水質渾濁,有異味,對于這個問題,北京自來水集團新聞發(fā)言人梁麗早前表示,北京的供水40%使用的是地下水、60%是地表水,地下水的硬度(俗稱的水堿)要比地表水高一些。但是北京的水資源有限,只有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資源都用上,才能滿足兩千多萬人口使用。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把難喝的地下水換掉。今年汛期之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正式通水,到時每年10億方的長江水將進京,根據(jù)北京水務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6年到2013年,全市總用水量控制在34億至36億立方米,扣除再生水利用量,2013年實際用新水量為28億立方米。王建華認為,南水北調的水完全可以替換掉地下水,但是如果引海水進京,恐怕對水質不會有大的改善。
海水引進來以后,是咸水,肯定會影響地下水,這里邊有一個風險就是海水入滲地下水,有可能造成地下水的問題。
實施可能性為零
一條運河能否解決北京的水資源、氣候、經濟等問題?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zhèn)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就此事有自己觀點和看法:如果這個項目要操作的話,會產生一些不利影響,首先,“京津陸海運河”可能使北京更多吸納資源,不利于京津冀一體化。事實上在京津冀一體化的情況下,河北和天津的濱海實際上從某個大的區(qū)域來說,它也是北京的沿海。同時,北京未來更重要的不是經濟中心,更多的應該是把沿海經濟發(fā)展放在河北和天津去做,北京更多的是體現(xiàn)四個中心的作用。第二,畢竟這個運河有160公里長,1公里寬,也就意味著占地面積有160平方公里,而北京和天津的土地相對比較緊張。同時,河道要深,要做到10米到30米左右,要通30萬噸的大船,實際上可能會導致資源的錯誤配置。第三個,這個工程投資額會非常巨大,要給相關方都帶來債務,可能會加重各個地方政府的負債率。我認為這件事弊遠遠大于利,所以推行這個工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改善環(huán)境還是要靠治理
環(huán)保部城市環(huán)境管理專家組成員彭應登認為,開鑿“京津陸海運河”對改善PM2.5沒有太直接關系。針對“改善大氣”一說,彭應登認為沒有對癥下藥,北京目前的污染主要原因有三個,即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量大、特殊城市結構和特殊地理環(huán)境,運河對這三部分都沒有觸及,而且引入的海水對揚塵沒有根本性影響。
治理PM2.5,說到底最關鍵的,仍在于減少污染物排放。也只有實現(xiàn)生活低碳化,如調整周邊的產業(yè)結構,控制重化工業(yè)、節(jié)約能源、控制機動車數(shù)量等,增加自然界的吸附和凈化能力,才可能有意義。
彭應登說,北京市社科院作為北京的智囊機構,建議被政府采納的可能性很大,相關研究需要經過嚴格論證和評估,否則會對社會產生誤導。
北京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謝紹東認為,這個建議聽上去“沒什么邏輯”。目前北京的空氣質量相比去年有明顯好轉,北京從去年至今采取的清潔行動計劃等應該發(fā)揮了作用,“改善環(huán)境根本還是要靠治理?!?/p>
網(wǎng)友:看上去很美
果真如藍皮書所描述,“京津陸海運河”不僅能解決北京水資源不足,還能治理PM2.5,當然是好事一樁;可是,渤海是半封閉海灣,海水交換能力差,全部交換一次也要30年,其污染問題也由來已久,雖有《渤海碧海行動計劃》的555億元“藥方”,仍然面臨失效的尷尬。水質得不到保證的渤海水如果引入北京,不會改善北京大氣環(huán)境。
“運河‘微氣候’的調適也利于降低部分PM2.5的來源”,有些癡人說夢:僅一條運河怎么可能形成小循環(huán)?真要形成“微氣候”,需要的是密布的河湖,河湖周邊還得有良好的天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良好的城市生物多樣性,這樣才能增添城市的生態(tài)容量。更何況,沒有內河支撐的陸海運河,只能依靠海水倒灌,形成死水積水潭不說,單海水蒸發(fā)便可使京城除霧霾外,更添一股咸魚味。要是開通一條運河就能減輕霧霾,長江兩岸、運河沿途,都不該有霧霾才對;指望開鑿陸海運河改善空氣質量,實乃天方夜譚。
建議者回應:
技術不是問題 利益是最大障礙
對于公眾的質疑,提出“京津陸海運河”建議的北京市社科院管理研究所所長施昌奎回應稱,海水滲入確實會引起土地鹽堿化,但這是兩害取其輕,因為北京地下水超采所形成的地質災害要遠遠高于地下水被污染的程度。與其加大地質災害風險,不如引入海水,而鹽堿化的危害可以通過技術處理。
施昌奎說,開鑿運河并不是直接降低PM2.5,而是對環(huán)境的改善有正面意義。運河通過對微氣候的影響,通過空氣濕度的增加可以降低城市工業(yè)噴涂和揚塵帶來的污染。
“有人說我腦殘,我覺得大家的質疑可以理解,大家擔心水污染、安全、技術、資金、人員搬遷等問題,這些憂慮都是情有可原的,任何一個工程都是有利于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損失。大家說我不務正業(yè),我覺得‘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圈內人久而久之就有了限制,很難有創(chuàng)新性,圈外人會提出一些超前的、目前不能實現(xiàn)的想法,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或許可以解決。”施昌奎說。
施昌奎介紹,“開鑿京津陸海運河”的建議前期論證約半年,主要是就技術上的問題咨詢工程專家。在咨詢的過程中,很多專家有顧慮。兩年前提出這個建議就打算上報院里,當時院里說暫時放一放,因為考慮到海水如何引入以及引入后引發(fā)的水污染等問題很難解決。這次發(fā)布藍皮書我又提出了這個觀點,但只是引用的部分內容,不是所有詳細論證的內容。確實有些內容是粗線條,比如該地區(qū)涉及的搬遷人口等,因為是做社會科學的,不能從工程角度來論證。不過經估算,開鑿這樣一條運河大約需搬遷20余萬人員,運河兩邊的區(qū)域可以消納這些人員。
施昌奎還認為,開鑿“京津陸海運河”技術其實不是問題,利益是最大的障礙。
編后語:建議應具有科學性內涵
開鑿“京津陸海運河”無疑是一個極為浩大繁重的工程,一個牽扯到京津冀三地區(qū)域協(xié)調合作、環(huán)境治理、民生問題的大動作。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判斷,切不可操之過急。
畢竟,這種思路是超前的,這種設想是大膽的,但是,這一提法能否真正從美好藍圖到現(xiàn)實圖景,這一判斷是值得商榷的,這既涉及當前開鑿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更涉及開鑿之后的可利用性和可持續(xù)性。這些都需要我們堅持科學的可行性論證、縝密的區(qū)域性協(xié)作和嚴謹?shù)娜诵曰I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