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科幻電影,最重要的是什么?諾蘭也許會回答:參與感。
這個導(dǎo)演以拍攝燒腦片著稱,“燒腦”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觀看時“需要大量思考才能明白”。于是,對他的新片,5月便有人開始了“科普蟲洞黑洞,備戰(zhàn)星際穿越”。11月12日,《星際穿越》公映,當天的豆瓣評分就達到了9.2分,第二天是9.3,險勝諾蘭4年前的那部《盜夢空間》(9.2分),更遠勝于去年的《地心引力》(7.8分)。然而,在國外著名評論網(wǎng)站Metacritic上,《星際穿越》的評分只有74分;與之對照的,《地心引力》有90多分。《星際穿越》在中國的流行讓人有點看不懂,尤其考慮到,電影里還有堅實、嚴肅的科學(xué)內(nèi)核。
在那本《星際穿越中的科學(xué)》里,《星際穿越》的科學(xué)顧問、理論物理學(xué)家基普·索恩寫了電影在物理科學(xué)上的兩條原則:“這部電影中不能有任何元素違背現(xiàn)在的物理定律,以及我們對這個宇宙的已知認識。電影中那些關(guān)于我們目前尚不甚明白的物理定律,以及真實宇宙的大膽設(shè)想,必須有某些‘受人尊敬’的科學(xué)家曾經(jīng)暗示過其可行性。”
就這樣一個故事簡單、背后的科學(xué)道理繁難無比的科幻電影,很難想象,可以在中國流行成這樣。
海量的中文影評中,有人提到,“諾蘭能為如此硬核如此嚴肅的科幻拉到這種級別的投資和制作,實乃我輩科幻迷之幸?!庇谑牵臣颐襟w的報道開頭便找了個理由:《星際穿越》的上映,“最激動的卻是三體迷”——他們激動地討論這部電影,以及,這部電影展現(xiàn)的《三體》拍攝的可行性(某著名影評人語),全然忘記這并不是一個由知名科幻作品改編的科幻電影。根據(jù)統(tǒng)計,近5年來,排名前30位的科幻電影中,大部分都并非改編,而是原創(chuàng)電影,只有5部改編自小說。
科幻作家又會怎么看這部電影呢?我問《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怎么看《星際穿越》與《三體》的關(guān)系,他用慣常的那種北方人的平緩語速回答,“沒什么關(guān)系呀?!?/p>
劉慈欣是在電影上映那周的周末晚上才看了,距首映已經(jīng)過去4天,地點是在一家小影院,“沒什么人,普通銀幕,沒有IMAX?!?/p>
而在11月初剛剛拿到了星云獎的年輕科幻作家寶樹,則是特意趕在上映那日的晚上去了影院,人很多,“快坐滿了”。
“看之前,我以為它會是一個以星際穿越為主的,會出現(xiàn)外星人、外星怪獸之類的一個故事??赐曛?,確實有點跟想象的不大一樣?!睂殬浣o這電影打了四星,算優(yōu)秀,但不算完美,然后被人埋怨,“如此神作你只打了四星,豈不等于是罵?!?/p>
作為科幻作家,也是北京師范大學(xué)研究科幻的教授,吳巖對這電影的感覺也是類似的。他說,“每個片子出來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期待,創(chuàng)意上的超越、特效上的超越,但這個片子,我感覺創(chuàng)意和特效都沒有(超越)?!?/p>
問題拋給劉慈欣,他仍然是那么漫不經(jīng)心地說,“肯定是近年來比較好的一部科幻片,但不像網(wǎng)上說的那樣好,它是一部很優(yōu)秀的科幻片,但沒覺得有接近偉大的感覺,到不了那一步。”“它的優(yōu)勢在于,這是個比較純粹的科幻電影,整個內(nèi)容比較集中于科幻的表現(xiàn)?!?/p>
同時,這讓人想起了其他好的科幻電影,比如《2001太空漫游》,“《星際穿越》讓人確信,《2001太空漫游》只有一個,不可超越?!眲⒋刃勒f,近年比較好的科幻電影還有,“《盜夢空間》,也是諾蘭的,就比這個好?!兜匦囊Α芬膊诲e?!彼J為后者“富有詩意”。
科幻片是電影史上出現(xiàn)最早的類型片。早在1902年,梅里埃那部16分鐘的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就上映了,而且取得很大成功,號稱巴黎萬人空巷。從那之后,電影人認識到科幻可以為電影提供更好地呈現(xiàn)特效的空間。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科幻電影成了試驗場,不少電影人做了很多有著豐富的特技、卻不注重講故事、更談不上內(nèi)涵的不入流的科幻電影。大約在1940年代之前,科幻電影被認為是非常低俗的片子。五六十年代開始,有些人開始想把科幻電影拍得好一些,開始嘗試討論一些有點深度的東西,比如《地球停轉(zhuǎn)之日》。但總體來講,當時的科幻仍然屬于B級電影,故事簡單,拍起來快,成本便宜。
這一切偏見終結(jié)于1968年。鬼才導(dǎo)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用了4年時間拍出《2001太空漫游》,一下把科幻電影提升了一個檔次。它展現(xiàn)了科幻電影可以充分表現(xiàn)的宏大價值觀,“不是人際關(guān)系,不是愛什么的,而是宇宙?!眳菐r說,“當時的庫布里克并沒有把《2001》當作科幻片來拍,而是希望借這樣一個片子來表現(xiàn)自己的價值觀,非常宏大的價值觀。”
《2001太空漫游》之后,科幻電影變成一個可以表現(xiàn)得比所有的主流片更恢弘價值觀的“高級電影”。之后是1977年,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zhàn)》系列,“那是個讓科幻電影回歸大眾的片子”,用各種特效,展現(xiàn)電影人的視覺夢想。此后,《銀翼殺手》、《黑客帝國》、《阿凡達》……雖然導(dǎo)演們?nèi)栽谂ψ尶苹秒娪翱瓷先ジ猩疃?,卻已經(jīng)不再有電影能達到庫布里克的高度。
吳巖認為,“今天,好的科幻電影需要既能滿足人的夢,又能有點高大上的精神追求,這次的《星際穿越》就是希望做到這兩點。然而,遺憾在于,它在這兩方面都沒有什么特別的創(chuàng)新。”
即使如此,在科幻電影史上,“《星際穿越》大概能排到前幾十,前五、前十肯定排不上”,嚴蓬這樣評價這部電影,他是時光網(wǎng)高級編輯、資深科幻評論家。在豆瓣網(wǎng)上,他也給《星際穿越》打了四星,雖然,“毫無疑問,《星際穿越》是近年來最具野心、視野最宏偉、涉及科學(xué)和科幻構(gòu)思最深入的科幻電影?!?/p>
微博上,科幻作家韓松則感慨,“《星際穿越》這部電影,讓人感到恐怖”,西方可以拍出這樣好的科幻電影。韓松說,科幻電影中,特別要緊的是哲思,“那是一種對人類未來命運的終極關(guān)懷”——那是類似宗教的東西。
對這種哲思,寶樹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在西方,更寬泛一點講,這是一種對終極問題的追問。宇宙的起源、時間的起源,有沒有神?這類問題。他們有這樣一個情結(jié),去探索世界的彼岸。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另外一邊,他們有很強烈的探索欲望,這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科幻小說、宗教、哲學(xué)很大程度上都是這類東西的表現(xiàn)。在中國,對這類東西的探索就要稍弱一點……”他覺得,“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要更入世一點?!?/p>
同樣的問題拋給劉慈欣,他的回答是:“科幻文學(xué)的核心靈魂就是人對于宇宙、對于大自然的那種向往、敬畏感,對新世界的那種向往的感覺,這些感覺都有點類似于一種宗教感情的感覺。但它們不是宗教,是一種類似于宗教的感情吧?!彼f,“科幻是需要一種科幻情懷的。我覺得,中國的科幻電影,可能最缺的就是一種科幻情懷。我覺得諾蘭就有這種‘宗教’情懷。”
人物周刊:作為一個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在中國這么火,你怎么看?
劉慈欣:說明科幻電影在中國越來越受到歡迎了吧?!侗I夢空間》、《變形金剛》、《地心引力》的票房都很高。
人物周刊:怎么看《星際穿越》的故事?
劉慈欣:如果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它的意識還是比較超前的;但如果是作為科幻小說的話,像這樣的科幻小說多的是。它里面描寫的情節(jié)、題材、科幻創(chuàng)意呀,在科幻小說中都很多,包括它進入黑洞的那個場景,就與我們國家70年代末的一部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類似——那部小說是被稱為中國科幻之父的鄭文光寫的,最后的情節(jié)也是借助黑洞引力。
人物周刊:怎么看電影里的時間?
劉慈欣:科幻中經(jīng)常有這種情節(jié)呀,時間是科幻中最常見的一個題材?!缎请H穿越》中也一樣嘛,時間把人和人分開了。它把一部分生活和另一部分生活在時間軸上拉開了,女兒變得歲數(shù)比父親還大。如果時間再發(fā)展,再長一些、流逝速度再快一些,人和人就分開了,永遠無法再見面了。
不過,電影里面那個星球上為什么時間流得那么慢,我沒看明白。它是不合理的呀。電影里說,離黑洞那么近,黑洞的引力使時間變慢,但那個星球上的引力不是跟地球上也差不多嘛。
人物周刊:怎么看電影中的人物?
劉慈欣:整個電影里,都不是什么太鮮明的人物。我談不上喜歡哪個。這是個典型的科幻片兒,人物在里面不是太鮮明的。
人物周刊:怎么看電影中的父女之情?
劉慈欣:作為一個父親,我完全理解他呀。為全人類做事情,一個人首先要盡的是他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責(zé)任,他要對孩子盡責(zé),為父母盡責(zé),為愛人盡責(zé)。然后才談得上對全人類盡責(zé)。如果那種連自己的親人都照顧不了的人,還談得上什么更多的東西?我一直這么認為。
人物周刊:怎么看電影里友好的宇宙?
劉慈欣:它畢竟是一部科幻片嘛。描寫的并非真正的太空,真正的太空比《星際穿越》要險惡得多。比如穿越黑洞,當你接近真正的黑洞時,你就完了,或者被潮汐力拉成一串分子,或者被輻射殺死。你根本不可能接近黑洞,更不可能穿越黑洞。當然,在電影里,黑洞可以是很溫和的,那么一個飛船就可以接近甚至穿越黑洞,這在真實的宇宙中肯定是不存在的。所以,電影描寫的宇宙不完全是那種真實的宇宙。
人物周刊:怎么看文學(xué)和電影之于科幻?
劉慈欣:文學(xué)和電影講述科幻的區(qū)別在于,電影是用畫面去表述,而畫面是文學(xué)所沒有的一種東西——科幻中的很多場景只能用電影來表現(xiàn)。當然,有些作家、評論家夸大文字的作用,認為文字多么多么了不起,多么多么神奇,其實,單靠文字,有些場景,特別是科幻中的場景,再高明的文字也表現(xiàn)不出來,只能靠畫面。所以,我覺得科幻更適合于電影和電視來表現(xiàn)。
留白?那是無奈之舉。留白有什么用呀,有些東西,科幻中的畫面,用文字根本就沒法描述。就說《星級穿越》里的黑洞,對黑洞一點概念都沒有的人,單用文字,你能讓它想象出這種東西來嗎?但(電影里那個畫面),不用多看,就看一眼,勝過多少文字。而且這個跟人的欣賞能力還無關(guān)。即使對黑洞全無感覺的人,只要看一眼那個黑洞,它必然就會有震撼。
在科幻中,在圖像面前,文字是軟弱無力的。
人物周刊:怎么看《三體》拍電影?
劉慈欣:我當然希望。每個作家都希望他的作品會拍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