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末端環(huán)節(jié),卻是一直困擾教師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寫作興趣較低,平時積累的素材也不多,導致不愿動筆寫,再加上單一的寫作形式,學生常常呈現(xiàn)出“談文色變”的狀態(tài)。在探索與努力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充分發(fā)揮文學社團的作用,積極開展文學社團活動,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文學社團;寫作興趣;閱讀習慣
作為一名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深感作文教學的艱巨與不易,體驗了作文教學的苦惱和困惑,也親歷了學生對寫作文的煩惱和怨言。
一、學生“談文色變”的原因
1.寫作興趣較低,不愿寫
作文,學生抱怨最多的一項。學生一遇到寫作文,便撓頭咬筆,皺著眉頭,無從下筆,寧愿撐著頭發(fā)呆,也不愿意動筆寫。老師看得干著急,卻無能為力。探其原因:平時學習緊張,生活經(jīng)歷簡單,生活單調(diào),無法燃起寫作激情,不知寫什么,無事可寫,無話可說。
2.寫作資源匱乏,不肯寫
學生每天的日子重復而單調(diào),似乎考高分、爸媽滿意的笑臉才是他們所關心的。所以,他們對于身邊的人和事極少去用心觀察、用心體會。當遇到寫人、寫事、寫景的作文時,腦子里的資源儲量遠遠不夠,導致“無米可炊”。雖然教師恨不得學生天天能記日記來積累素材,培養(yǎng)語感,可是學生卻恨不得只動動嘴皮了事,動筆成了一項苦差事。
3.寫作方式單調(diào),不會寫
通常學生的習作都是在作文課上進行,教師先講明寫作要求,然后學生動筆寫草稿。筆和紙,從上學期就一直陪伴身邊,大概是因為陪伴太久,沒有了新鮮感,甚至是有負擔,似乎一拿起手中的筆,學生就開始進入“煎熬期”。筆雖握在手中,可是無字出來,作文本依舊干凈如初。
為了解決這個頭疼的問題,我也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上學期,我校語文教研組成立了文學社團,我便把開展好學生文學社活動、探索學生寫作興趣作為研究的一個突破口,并將其與語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經(jīng)過一學期的嘗試發(fā)現(xiàn),如若能充分發(fā)揮文學社團的作用,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二、文學社團對學生寫作的重要作用
1.文學社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平時的作文教學,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都有一定的規(guī)定要求,同時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也使學生缺少構思和潤筆的時間,所以學生很難寫出高質(zhì)量的文章。而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只有當教師施加的教育影響與學生的特點相符時,才能克服學生的消極態(tài)度或厭惡抵觸情緒,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愛好,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迷戀,誘發(fā)出他們學習的潛能。因此,文學社給了學生一個課外用武的陣地,它打破了作文的時空、主題和題材對學生的限制,給了學生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接觸社會、親身體驗、激發(fā)情趣。學生自由布局謀篇,敘想敘之事,寫想寫之人,抒心靈之感。
2.文學社團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覺閱讀習慣
批改學生作文時,通常感到內(nèi)容單調(diào),語句重復,這顯然是“無話可說”的一種表現(xiàn)。那么,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提煉寫作材料,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素材來源于生活,學生可以從閱讀這個渠道中獲得相應的寫作素材?!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我校文學社定期會開展“讀書會”活動,上學期開展的關于“美文誦讀”的系列活動,學生紛紛埋進書的海洋中,《窗邊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記》《時代廣場的蟋蟀》等優(yōu)秀書籍,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在活動中,教師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多向思考。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痹陂喿x過程中,倡導學生養(yǎng)成勤于觀察、善于積累的習慣,及時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哪怕只是些許的詞語都記錄下來,這樣就能為以后的寫作做準備。只要學生擁有寫作素材,就不會“無米下炊、無話可說”了。
3.文學社團靈活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記、說,而文學社團活動有著比課堂教學更為豐富的內(nèi)容、開放的主題、精彩的活動、靈活的方式、有效的組織。主要表現(xiàn)在:
(1)文學社團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在文學社團活動中,由于突破了課堂和教材的束縛,無論在內(nèi)容還是形式上都比較自由,文學社團的每次活動中,學生自由圍成一個圈,老師在中間,面對面展開“聊天”,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有啥說啥,這樣無疑為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提供了機會與條件。
(2)文學社團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在文學社團活動中,學生能有各種成就感。在上學期的社團活動中,我們有小品劇比賽,學生就自己閱讀讀物中最感興趣的一個段落,自編自演;自創(chuàng)詩歌比拼中,學生們自己當小詩人,詩歌作品雖有優(yōu)秀和一般之分,但是學生們很喜歡這種詩人的體驗,所以詩歌無論長短優(yōu)劣,我們都給予獎勵;每個月我們都會定期出期刊,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以及美文賞析都能刊登在期刊上供全校師生閱讀。其實能參與活動,本身也是一種成功。且在活動中,學生必須親自動腦、動口、動手、動耳,因此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了綜合性的鍛煉,這定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文學社團是一種外推力,是一劑催化劑,是一個展示的平臺,它讓作文不再是艱難的冥思苦想,而成了學生樂于表達自己見解的良刀利劍。作文變成學生快樂心靈之旅的一艘航船,載著學生徜徉于語文學習的樂趣中,并且促進了學生對自身生活的關注,豐富了學生情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把寫作由一件苦惱的事情,轉變成喜歡做的事;把習作由外部強加轉化成了自己內(nèi)心所需。學生們也感受到了寫作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其實產(chǎn)生的良好作用,遠不止這些,只要我們用心去挖掘,我們還會有許多新的收獲。
參考文獻:
吳福蓮.淺談文學社團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上,2012(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