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榮
(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河北 石家莊 050024)
1988年,Preiser等人在其著作 《使用后評價》中對“使用后評價”(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簡稱POE)進行了定義:在建筑建造和使用一段時間后,從使用者的角度,對建筑進行系統(tǒng)嚴格的評價過程。
POE以其科學、系統(tǒng)評價方法,對建筑的室內環(huán)境、設計方案、公共空間、自然景觀、人群的使用感受進行評價,起到檢驗建筑的設計方案是否合理,發(fā)現潛在問題,并針對使用中的問題給出妥善的改進措施的作用。圖書館建筑的設計、規(guī)劃、布局同樣需要科學的評價方法。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圖書館界建館熱潮洶涌,新館數量猛增,館舍面積越來越大。以高校圖書館為例,2009年,103所高校圖書館上報在建新館,館均面積2.1萬平方米;2010年,112所高校上報在建新館,館均面積2.44萬平方米;2011年,83所高校上報在建新館,館均面積2.2萬平方米;2012年,318所高校上報在建新館,數據有效的有87所,館均面積2.2萬平方米。這些圖書館的建筑物空間利用率如何?空間布局是否適合讀者使用?哪些功能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本文嘗試利用POE方法對圖書館的空間布局進行評價,對讀者使用效果進行分析,以期全面闡釋空間布局與讀者使用的關系,為進一步探討圖書館空間利用率、改進空間布局提供方法和建議。
POE評價方法關鍵是數據的真實、科學性,基于數據分析,進行比較客觀地評價。本次POE研究主要關注圖書館空間的使用情況及讀者的感受。選取對象為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新館運行后的使用數據。
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新館于2 013年9月2日正式開館,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地上五層,分為南北中三部分。中部為辦公區(qū)域,南北及通道為讀者使用區(qū)域。共有閱覽座位5 000多個,藏書300萬冊。配備了自助借還、自助打印復印、自助電子閱覽室上網等多種自助服務系統(tǒng)。本文選取圖書館運轉一年的數據及問卷調查為分析數據,具體數據來源為:
——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數據。選取門禁系統(tǒng)、座位管理系統(tǒng)記錄的讀者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獲取讀者在圖書館不同功能空間的分布及對空間的使用習慣。觀察讀者在不同時間段、不同空間的流動狀況,記錄讀者行為數據,獲取讀者潛在的空間功能需求,從而提出改善空間功能的建議。
——問卷調查數據。對進館讀者進行問卷調查,獲取讀者對于圖書館各區(qū)域功能的不同感受,分析空間設施、空間布置及空間功能對于讀者學習的影響。
本次數據收集與分析,以讀者利用閱覽座位的數量為重點,不考慮借還圖書、設備使用、電子閱覽室的使用等行為。
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數據方面,選擇門禁系統(tǒng)、座位管理系統(tǒng)記錄的讀者數據進行分析,以期獲取讀者在不同時間段利用不同空間的數據,評價讀者流分布的均勻性、布局功能的合理性。
3.1.1 門禁統(tǒng)計數據
門禁數據記錄了讀者到館情況,取2 013年9月2日到2 014年7月19日的門禁數據 (不排除放假期間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同時間段到館情況如圖1所示??梢钥闯?,每天上午9點是入館高峰期,八點到九點,平均每天有近800人次讀者入館。進館人流量是門禁通道數量設置的依據,如果門禁通道數量太少,人流量大,就會出現排隊、擁擠現象。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門禁是6通道,平均每分鐘每個通道只有2人次通過,所以不存在擁擠現象。此外,門禁數據還顯示出6個門禁閘機接待讀者的數量,最多的每天接待人次是最少的138倍。也就是說讀者進門會選取最近距離。長時間持續(xù)如此大的比例差距,會導致利用率高的門禁閘機老化過快。所以,在規(guī)劃門禁通道位置時,既要考慮讀者流量,還要考慮讀者習慣。門禁要與大門口有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最好超過50米,這樣,讀者流就會分散,避免不同位置門禁通道的讀者使用量差距過大。對于門禁已經安裝好的圖書館,如有類似現象,則需要定時人工干預讀者使用閘機的方式。比如擋住利用率極高的閘機,讓讀者走利用率低的閘機。
圖1 讀者到館情況
3.1.2 座位管理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數據
選取與門禁相同時間的座位管理系統(tǒng)統(tǒng)計數據,對讀者人流量比較大的幾個閱覽區(qū)進行分析,包括自修室、圖書借閱二區(qū)、圖書借閱三區(qū)和報刊閱覽室。自修室,供讀者自修用,閱覽座位567個,開放時間7:00-2 3:00,對讀者沒有任何限制。圖書借閱二區(qū)是社科類圖書的借閱一體區(qū),閱覽座位300多個,開放時間8:00—2 2:00,讀者不能帶包進入。圖書借閱三區(qū)是自然科學類圖書的借閱一體區(qū),規(guī)則、面積同圖書借閱二區(qū)。期刊閱覽室,存放現刊,規(guī)則同圖書借閱二區(qū)。統(tǒng)計數據為2 013年9月2日到2 014年7月18日 (不排除放假期間的時間)的讀者使用不同區(qū)域的頻次。不同時間各閱覽區(qū)域讀者分布平均情況如圖2所示??梢钥闯觯孕奘沂亲x者最多的地方。自修室有五百多個座位,到上午10點就坐滿了450座,這個數字是每天的平均值,也就意味著大部分開館時間里,上午10點鐘讀者就坐滿了??梢?,讀者對于開館時間長、沒有任何限制的自修座位需求量比較大。其他區(qū)域也是在10點到達讀者高峰區(qū),圖書借閱二區(qū)和三區(qū)接近滿座,期刊閱覽區(qū)數量較少。每個區(qū)域都是在上午10點左右達到讀者數量的高峰,說明了讀者往往都是趨向于前往習慣的學習區(qū)域。對比圖書借閱二區(qū)和三區(qū)的讀者數量分布情況,二者非常相似,這與圖書館資源布局的均勻度相關,布局時考慮了讀者使用量與館藏資源數量兩個方面的因素,因此,二者比例比較均衡。期刊閱覽室讀者數量偏少,空座率比較高,說明了讀者對于紙本期刊的興趣減弱。這個數據也提示圖書館需要更改期刊閱覽室的功能,提高座位的利用率。
圖2 不同時間各閱覽區(qū)域讀者分布
一周內每天各閱覽區(qū)域讀者分布平均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一周內每天各閱覽區(qū)域讀者分布
從圖3可以看出讀者對于某個區(qū)域的需求度及讀者的行為。每周三自修室和圖書借閱二區(qū)讀者數量都比較多,而圖書借閱三區(qū)周六讀者比較多。進入圖書借閱三區(qū)的理科學生較多,他們平時課程多于文科學生,周六更需要借助參考書完成作業(yè),所以周六借閱三區(qū)的讀者數量較多。這也說明了不同讀者類型對于不同于區(qū)域功能的需求有差別。周五讀者數量少,說明大學生周末選擇其他活動的人數比較多。自修室最高每天進入的讀者人次達到1 600人次,而自修室的座位數量只有五百多座,可見,目前的數量不能滿足讀者需求。其他區(qū)域每天進入的讀者人次與座位數量基本保持在座位數的2倍左右,從讀者進入閱覽區(qū)的時間段上劃分,屬于能滿足需求的范圍。
不同區(qū)域讀者在座時間長短如表1所示,讀者在座時間長短說明了讀者在不同功能區(qū)域的行為,也揭示了讀者使用圖書館空間的行為,是座位數量布置、功能規(guī)劃的參照。
表1 讀者在座時長
在不同區(qū)域讀者在座時長為2-5小時的比例最高,說明讀者學習時間大部分是這個時間長度。超過5小時的讀者中,自修室與借閱二區(qū)相似,只有借閱三區(qū)讀者占的比例較高,這說明理科學生需要長時間連續(xù)學習的比例較高。1-2小時的時間段中,自修室與圖書借閱三區(qū)相似,借閱二區(qū)比例較高一些,說明讀者進入自修室和自然科學區(qū)域,更趨向于長時間的學習。小于1小時的數據里,借閱二區(qū)占的比例最高,自修室比例最低。說明進入自修室的讀者,基本是長時間學習的學生;到借閱二區(qū)的讀者中,有一部分是短時間的閱讀,可能是翻閱小說類的消遣圖書。這些數據充分體現了不同功能區(qū)域,讀者行為相差很大。也提醒圖書館在布局空間功能時,需要根據讀者專業(yè)考慮讀者行為,進而布局空間功能。
讀者進入圖書館后,會根據需要變換其所在的位置,雖然讀者變換需求的過程無法用數據記錄,但是觀察不同時間段的讀者行為,可以發(fā)現讀者對于空間的需求變化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3.2.1 公共區(qū)域
公共區(qū)域是指樓道、閱覽區(qū)過道及不同區(qū)域之間的通道。公共區(qū)域的功能本身是通道或是讀者緩沖區(qū),一般布置簡單的座椅或沙發(fā),沒有刻意布置學習的場所,燈光、采光等都不考慮學習的需求。但通過觀察發(fā)現,讀者停留在公共區(qū)域的時間遠遠大于原來的預計。讀者會在樓道、樓梯等處朗讀英語、坐在地上或靠窗站立著看書,過道中的排椅、沙發(fā)上更是坐滿了學生。筆者詢問過部分學生,發(fā)現并非不是閱覽室中的座位數量不夠,而是他們喜歡這種學習的環(huán)境。由此看來,并非正規(guī)的學習環(huán)境才是學生的最佳去處。這些現象提醒圖書館,在桌椅擺放、布置學習空間時,要考慮到這部分讀者的需求,在樓道中適當布置些方便學習的座椅。另外,朗讀也是讀者的需求之一,需要設置空間,讓大家可以朗讀,又不影響別人看書。
3.2.2 書架過道
書架過道本是館員整理圖書、讀者查找圖書的通道,但經常有讀者席地而坐看書。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閱覽區(qū)域書架過道寬度為1.5米,一般不會因為席地而坐的讀者導致堵塞。在屢次勸阻未改變現狀的情況下,圖書館需要考慮這部分讀者的需求,如購進部分小坐凳,解決地上坐人不美觀的現狀,也為那些愿意在書架過道中閱覽的讀者提供舒服的環(huán)境。
3.2.3 讀者流量分布
根據座位上座率觀察不同樓層的讀者數量,可以了解讀者流量分布。筆者不定期選擇上午10點記錄不同樓層的上座率,結果如表2所示??梢钥闯觯x者分布在二層、三層的數量大,四層、五層的讀者數量較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四層、五層的資源是研究型資源,按照各個專業(yè)的需求布局,適合教師和研究生使用,對于人數眾多的本科生來說,需求量不大。二層、三層布置的是圖書借閱、期刊閱覽、電子閱覽室及學習空間,是本科生需求量比較大的地方。這種現象很明顯地顯示了區(qū)域功能對于讀者流量分布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讀者喜歡就近,不喜歡上高層的地方。這就提醒我們,在布局空間功能時,要將讀者需求量大的盡量放在低一層的地方,但要防止同一層面的讀者量過大,那樣不利于安全疏散。
表2 讀者上座率
問卷調查分三個部分:一是空間功能的合理性,包括采光、衛(wèi)生間和飲水處、館內溫度及開館時間等,目的是了解現有空間提供的功能能否滿足讀者使用需求;二是新館布局,包括座位布置、館藏布局、設備設施的使用,目的是了解新館運轉中布局是否合理,哪些需要調整,如何調整;三是公共空間,包括樓道、公共大廳、休閑區(qū)域讀者的行為。
在問卷調查中,第一部分的結論是,52%的人對圖書館采光表示非常滿意,25%的人覺得比較滿意,6%的人表示一般,17%的人表示不滿意。不滿意的人比例偏高,其原因可能是圖書館樓道中的光線比較暗,恰恰有部分讀者喜歡坐在樓道或休閑區(qū)域看書,這是圖書館所疏忽的,需要后續(xù)改進。衛(wèi)生間和飲水處是保證讀者長時間在館內學習的基礎條件。衛(wèi)生間與飲水處分散在圖書館的南北中三個部分,也就是每個區(qū)域的讀者在20米內基本都找到衛(wèi)生間和飲水機,布置比較合理,衛(wèi)生保持得很好,開水供給充足,故80%的讀者選擇滿意。室內溫度也是影響圖書館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圖書館有中央空調,冬暖夏涼,學生也非常滿意。在開館時間是否滿意的題目中,有9.3%的讀者選擇“非常滿意”,61.8%的讀者選擇“比較滿意”,有16.3%的讀者選擇“一般”,有2.6%的讀者選擇“不滿意”。圖書館開館時間是7:00-23:00,借閱區(qū)是8:00-22:00,一周七天,開放時間比較長,應該能夠滿足大部分讀者的需求。但有些讀者希望有24小時開放的區(qū)域,考慮到安全管理,目前無法實行。
在這部分調查中可以看出,基礎設施的完善對于讀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讀者是否舒適。通過調查發(fā)現,采光是圖書館建筑的重要方面,需要在環(huán)保與采光之間尋求一個比較平衡的方案,不能浪費能源,又要保證所有區(qū)域的光線適合學習。
第二部分對新館布局的調查中,在評價座位布置與數量的題目中,有60.8%讀者選擇座位布置合理,數量能夠滿足使用;18.3%讀者選擇座位布置不合理,數量能夠滿足使用;15.6%的讀者選擇座位布置合理,數量不能滿足使用;5.3%的讀者選擇座位布置不合理,數量不能夠滿足使用。整個圖書館共計有座位5 000多個,如果加上公共區(qū)域的沙發(fā)、座椅,將近六千個。理論上,這個數量應該能夠滿足讀者的使用需求,但由于有些空間是讀者比較喜歡的,如學習空間、自修室等,一開門就會被占滿。所以,在圖書館空間中布置座位時,總體數量僅僅是一方面,還要考慮讀者的學習習慣、學習環(huán)境及位置。
館藏布局是否合理,體現了讀者使用資源的方便程度。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按照二線體系布置,一線圖書布置在二三層,二線圖書在一層,四五層是學術型資源。進大門后直接是圖書館的二層,所以讀者使用一線圖書非常方便。選擇對于資源布局“非常滿意”的占21.8%,“比較滿意”的占61.6%,“一般”的占 12.3%,“不滿意”的占 4.3%。在問及不滿意的方面時,有讀者提出了學習資源偏少等意見,不屬于本次調查的范疇,故不贅述。
對于設備、設施的使用,讀者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圖書館購進了不少新的設備,如自助借還機、自助文印設備、電子圖書下載機、電子讀報機等,讀者還不熟悉,不少讀者提出圖書館要加強這些設備使用方法的宣傳。
第三部分是公共空間的布置,公共空間本是讀者從一個功能區(qū)到另一個功能區(qū)的通道,但實際上許多讀者喜歡在公共空間看書,尋求一種非常態(tài)學習的感受,所以公共空間的座位、休閑空間的座位常常坐滿了讀者。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公共空間面積比較大,除了二樓大廳外,還有各層的南北通道,每層公共空間面積都在1 000平方米以上。對于公共空間調查,主要是想了解讀者需要在公共空間做什么。問卷設置了閱讀、學習、休息、聊天、其他五個選項,可以多選。結果選擇閱讀的占30.1%,選擇學習的占21.8%,選擇休息的占26.3%,選擇聊天的占15.6%,選擇其他的占6.2%。可見有超過一半的讀者愿意在公共空間閱讀、學習,這與設計公共空間是為了休息的想法有偏差,也提醒圖書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進公共空間的環(huán)境,讓這些空間也適合部分讀者的學習使用。
圖書館空間作為一種資源提供給讀者使用,其功能、布局、設施及其內部的服務,都是吸引讀者到來、滿足讀者學習需求的關鍵因素。通過本次POE方法分析看出,規(guī)劃圖書館空間布局與功能時,要注重讀者行為與心理感受,重點要關注以下幾點。
讀者需求在空間布局時往往被忽視,特別是一些細節(jié)方面,如不同專業(yè)、類型的讀者對于不同功能區(qū)域的需求不同,在空間布局時,就要將讀者需求、讀者數量與空間功能、面積相結合起來規(guī)劃。另外,有一部分讀者習慣在相對隱蔽、獨立的空間學習,如樓道的邊角空間,故需要配備可移動的桌椅,讀者需要時可隨時調整座位的位置。
資源布局是圖書館空間布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設計資源布局時,不能只考慮管理的方便性,更要考慮讀者使用的便利性。要結合館藏數量、讀者結構、館舍結構設計館藏的布局,做到資源布局與讀者使用均衡性。切忌出現某個空間讀者特別擁擠,而某個空間讀者特別稀少的現象。
讀者到圖書館后的行為會依據自身需求不斷變化,所以空間功能不能太刻板,如閱覽室與自修室不要有太多的區(qū)別,借、閱區(qū)不要刻意分開等,否則,會影響讀者需求變化時的方便性。又如期刊閱覽區(qū)功能減退,可以考慮使其兼?zhèn)淦渌膮^(qū)域功能,沒必要將功能區(qū)分得十分明顯。另外,可將公共區(qū)域定義為既是讀者流動的通道,也是休閑學習的空間??臻g功能多樣性是方便讀者使用不可忽視的因素。
目前新建的圖書館,與傳統(tǒng)圖書館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引進了大量新的信息技術和設備來提升服務水平。如自助借還機、自助打印復印、座位預約管理系統(tǒng)等等,這些技術和設備的引入確實提升了服務效率,提高了服務水平。但是它們的使用方式、安裝位置及數量,都影響著讀者使用的便利性。另外,沙發(fā)、座椅等家具的款式、位置、數量也影響著讀者感受。因此,在引進這些設施時,需要根據讀者的使用特點、館舍結構進行布局和設計,盡量做到讓讀者方便、快捷地使用。
[1]使用后評價.[EB/OL][2014-08-1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68387/985 915 5.htm?fr=aladdin.
[2]韓靜,胡紹學.溫故而知新——使用后評價(POE)方法簡介[J].建筑學報,2006(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