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交華
摘 要:通過列舉案例,著重分析了沉井開挖、澆注、下沉等情況,并通過計算分析,在各環(huán)節(jié)滿足技術和規(guī)范要求的基礎上,最終使沉井達到了設計和施工質量要求。
關鍵詞:沉井下沉;施工計算;過程控制;下沉驗算
中圖分類號:TU753.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2-0092-02
1 沉井定義
沉井是一個基礎構筑物,是深基礎的一種型式。其施工流程為:先地上預制完成,然后通過井壁自身圍護,在井內挖土,使沉井通過自身重量克服摩擦力下沉,待達到設計標高后再進行底板、內部結構和上部結構的施工。沉井由井壁、刃腳、隔墻和梁板組成,具有施工簡便、技術可靠、無需特殊設備和避免過大沉降等優(yōu)點,在橋梁、煙囪、水塔基礎、地下泵房、水池和檢查井等項目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施工工藝
沉井施工工藝包括施工準備、地基處理、井壁制作、沉井下沉和沉井封底五大部分。
3 沉井計算要點
沉井施工計算基本可分沉井下沉前的地基承載力計算、沉井下沉時的計算、沉井下沉完成后的穩(wěn)定性驗算。
4 計算案例
4.1 工程概況
以浙江某不銹鋼廠雨水排水泵房為例,其位于處理廠西部,泵房分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下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沉井結構,地上為框架結構。泵站深8.18 m,設計室外地面相對標高為±0.000 m。根據(jù)使用要求,沉井設計為長方形,長13.5 m,寬7.9 m;池壁剖面為階梯形,井刃腳踏面標高為-6.180 m,制作高度為6.180 m。井壁厚為500 mm,刃腳長為520 mm,刃腳寬為200 mm。
根據(jù)地質資料,施工區(qū)域從上而下分別為:①雜填土。呈灰色等雜色,成分以碎石、塊石等混黏性土為主。結構松散,以塊徑在30 cm以下的塊石為主,土質極不均一。層厚在0.40 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75 kPa。②黏土。呈黃灰色,軟可塑和軟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含少許鐵錳質渲染。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一般表部有0.3~0.4 m厚的灰色種植土,結構松散,富含植物根須。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0.90~2.60 m,地基承載力為60 kPa。③淤泥質黏土。呈灰色,流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土質不均,含少量有機質條帶,局部為淤泥。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2.50~3.60 m,地基承載力為50 kPa。④黏土。呈灰色,軟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土質較均一。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8.50~10.90 m,地基承載力為60 kPa。地下水位為-1.0 m。
4.2 沉井結構形式
沉井的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
4.3 沉井施工前的計算要點
4.3.1 沉井下墊層的驗算
沉井工藝是先在淺基坑或地面澆注成型,待強度達到要求后再在井內和井壁下取土下沉。在此之前,預制好的井壁和內部構件靠井壁下刃腳承重,為了避免在下沉前因井壁自重破壞了下部的土層而發(fā)生沉降和傾斜,要對下部的地基承載力進行驗算。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要采取增加沙墊層、磚墊層或枕木的形式處理地基。
4.3.2 沉井下沉驗算
沉井下沉有兩種形式,分別為靠自重下沉和靠輔助下沉。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是靠自重克服井壁四周和土的摩擦力來實現(xiàn)下沉,所以首先要進行沉井下沉的驗算。
4.3.3 沉井上浮驗算
沉井封底后,由于井內是空的,受地下水壓力的影響,整個沉井會受到被排出的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因此,應對封底后的沉井進行抗浮穩(wěn)定性驗算,如果此時的沉井自重小于上浮力,那么沉井就會向上浮動,造成相接的管道差,無法滿足使用要求,所以要提前進行上浮驗算。
5 砂墊層鋪設厚度計算
沉井在地面上施工時,為了減少下沉的深度,一般會在沉井制作前開挖基坑,位置應根據(jù)設計的坐標確定,基坑底平面尺寸要滿足施工的需要?;拥姿闹茉O300 mm×300 mm的排水溝,并設置集水井(1 000 mm×1 000 mm)。要在基坑四周鋪設碎石,邊上設明溝和集水井。沉井內地面鋪100 mm厚的碎石,刃腳下鋪設1 m厚的砂墊層,墊層上均抹4 cm厚的水泥砂漿。
承載力驗算公式應滿足R>P,即砂墊層承載力大于沉井自重。
6 沉井下沉驗算
7 沉井抗浮穩(wěn)定計算
沉井封底后,水壓力會造成沉井上浮,如果沉井自重能夠克服上浮力,沉井會相對穩(wěn)定,否則就會造成上浮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分別為沉井外未回填土和沉井外已回填土。
8 沉井的抗滑移和抗傾覆計算
沉井下沉封底后,由于使用的需要,常開挖進、出水管道的基槽,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沉井側面土壓力不均勻,因此,需要對抗滑移和抗傾覆進行計算。
9 測量控制與觀測
9.1 沉井井筒垂線傾斜度的觀測
觀測方法:提前在井筒內壁對稱標注垂直直線,并掛好垂直線錘。當井筒發(fā)生偏斜時,垂球錐尖就會偏離垂直線,垂球吊線就會偏離井筒內壁上的垂線。根據(jù)垂球偏離標盤中心和偏離井筒內壁垂線的方位和大小進行糾偏,一般在沉井下沉前后各觀測一次。
9.2 沉井刃腳踏面高程和下沉量的觀測
觀測方法:在沉井外地面上的軸線位置處預先設置水平標尺,然后前后分別測出下沉時刃腳踏面的高程及其前后差值(即下沉量),刃腳踏面下沉前高程減去測得下沉時踏面高程就是總下沉量。同時,兩個相對點高差值的正、負差也表示沉井井筒傾斜的方向和傾斜程度。一般上述觀測要在每次下沉前后各進行一次。
9.3 井筒傾斜度的測量
一般用水準儀或激光水平儀觀測在井外壁事先設置4個對稱點的高程,然后算出踏面的高程,最后用相對稱點的高程差算出井筒傾斜角。
9.4 沉井封底
根據(jù)以上計算可知,如果沉井下沉到標高不穩(wěn)定,即我們前面計算的K和K1均過大時,我們可以在封底前提前在井底用大塊石或大比例礦渣預壓,增加井底和四周基地的抵抗力,確保沉井下沉時的穩(wěn)定性。
如果計算封底后抗上浮系數(shù)不夠,可采取下沉到設計標高前,先對部分上部結構施工或在井上部放置重物等方法,來確保沉井下沉時的穩(wěn)定性。
10 結束語
通過對實例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沉井施工計算的要點和施工注意事項,只有對各環(huán)節(jié)進行驗算,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確保沉井施工的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段良策,殷奇.沉井的設計與施工[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2]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JGJ/T 8-97 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
〔編輯:王霞〕
摘 要:通過列舉案例,著重分析了沉井開挖、澆注、下沉等情況,并通過計算分析,在各環(huán)節(jié)滿足技術和規(guī)范要求的基礎上,最終使沉井達到了設計和施工質量要求。
關鍵詞:沉井下沉;施工計算;過程控制;下沉驗算
中圖分類號:TU753.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2-0092-02
1 沉井定義
沉井是一個基礎構筑物,是深基礎的一種型式。其施工流程為:先地上預制完成,然后通過井壁自身圍護,在井內挖土,使沉井通過自身重量克服摩擦力下沉,待達到設計標高后再進行底板、內部結構和上部結構的施工。沉井由井壁、刃腳、隔墻和梁板組成,具有施工簡便、技術可靠、無需特殊設備和避免過大沉降等優(yōu)點,在橋梁、煙囪、水塔基礎、地下泵房、水池和檢查井等項目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施工工藝
沉井施工工藝包括施工準備、地基處理、井壁制作、沉井下沉和沉井封底五大部分。
3 沉井計算要點
沉井施工計算基本可分沉井下沉前的地基承載力計算、沉井下沉時的計算、沉井下沉完成后的穩(wěn)定性驗算。
4 計算案例
4.1 工程概況
以浙江某不銹鋼廠雨水排水泵房為例,其位于處理廠西部,泵房分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下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沉井結構,地上為框架結構。泵站深8.18 m,設計室外地面相對標高為±0.000 m。根據(jù)使用要求,沉井設計為長方形,長13.5 m,寬7.9 m;池壁剖面為階梯形,井刃腳踏面標高為-6.180 m,制作高度為6.180 m。井壁厚為500 mm,刃腳長為520 mm,刃腳寬為200 mm。
根據(jù)地質資料,施工區(qū)域從上而下分別為:①雜填土。呈灰色等雜色,成分以碎石、塊石等混黏性土為主。結構松散,以塊徑在30 cm以下的塊石為主,土質極不均一。層厚在0.40 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75 kPa。②黏土。呈黃灰色,軟可塑和軟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含少許鐵錳質渲染。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一般表部有0.3~0.4 m厚的灰色種植土,結構松散,富含植物根須。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0.90~2.60 m,地基承載力為60 kPa。③淤泥質黏土。呈灰色,流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土質不均,含少量有機質條帶,局部為淤泥。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2.50~3.60 m,地基承載力為50 kPa。④黏土。呈灰色,軟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土質較均一。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8.50~10.90 m,地基承載力為60 kPa。地下水位為-1.0 m。
4.2 沉井結構形式
沉井的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
4.3 沉井施工前的計算要點
4.3.1 沉井下墊層的驗算
沉井工藝是先在淺基坑或地面澆注成型,待強度達到要求后再在井內和井壁下取土下沉。在此之前,預制好的井壁和內部構件靠井壁下刃腳承重,為了避免在下沉前因井壁自重破壞了下部的土層而發(fā)生沉降和傾斜,要對下部的地基承載力進行驗算。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要采取增加沙墊層、磚墊層或枕木的形式處理地基。
4.3.2 沉井下沉驗算
沉井下沉有兩種形式,分別為靠自重下沉和靠輔助下沉。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是靠自重克服井壁四周和土的摩擦力來實現(xiàn)下沉,所以首先要進行沉井下沉的驗算。
4.3.3 沉井上浮驗算
沉井封底后,由于井內是空的,受地下水壓力的影響,整個沉井會受到被排出的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因此,應對封底后的沉井進行抗浮穩(wěn)定性驗算,如果此時的沉井自重小于上浮力,那么沉井就會向上浮動,造成相接的管道差,無法滿足使用要求,所以要提前進行上浮驗算。
5 砂墊層鋪設厚度計算
沉井在地面上施工時,為了減少下沉的深度,一般會在沉井制作前開挖基坑,位置應根據(jù)設計的坐標確定,基坑底平面尺寸要滿足施工的需要?;拥姿闹茉O300 mm×300 mm的排水溝,并設置集水井(1 000 mm×1 000 mm)。要在基坑四周鋪設碎石,邊上設明溝和集水井。沉井內地面鋪100 mm厚的碎石,刃腳下鋪設1 m厚的砂墊層,墊層上均抹4 cm厚的水泥砂漿。
承載力驗算公式應滿足R>P,即砂墊層承載力大于沉井自重。
6 沉井下沉驗算
7 沉井抗浮穩(wěn)定計算
沉井封底后,水壓力會造成沉井上浮,如果沉井自重能夠克服上浮力,沉井會相對穩(wěn)定,否則就會造成上浮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分別為沉井外未回填土和沉井外已回填土。
8 沉井的抗滑移和抗傾覆計算
沉井下沉封底后,由于使用的需要,常開挖進、出水管道的基槽,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沉井側面土壓力不均勻,因此,需要對抗滑移和抗傾覆進行計算。
9 測量控制與觀測
9.1 沉井井筒垂線傾斜度的觀測
觀測方法:提前在井筒內壁對稱標注垂直直線,并掛好垂直線錘。當井筒發(fā)生偏斜時,垂球錐尖就會偏離垂直線,垂球吊線就會偏離井筒內壁上的垂線。根據(jù)垂球偏離標盤中心和偏離井筒內壁垂線的方位和大小進行糾偏,一般在沉井下沉前后各觀測一次。
9.2 沉井刃腳踏面高程和下沉量的觀測
觀測方法:在沉井外地面上的軸線位置處預先設置水平標尺,然后前后分別測出下沉時刃腳踏面的高程及其前后差值(即下沉量),刃腳踏面下沉前高程減去測得下沉時踏面高程就是總下沉量。同時,兩個相對點高差值的正、負差也表示沉井井筒傾斜的方向和傾斜程度。一般上述觀測要在每次下沉前后各進行一次。
9.3 井筒傾斜度的測量
一般用水準儀或激光水平儀觀測在井外壁事先設置4個對稱點的高程,然后算出踏面的高程,最后用相對稱點的高程差算出井筒傾斜角。
9.4 沉井封底
根據(jù)以上計算可知,如果沉井下沉到標高不穩(wěn)定,即我們前面計算的K和K1均過大時,我們可以在封底前提前在井底用大塊石或大比例礦渣預壓,增加井底和四周基地的抵抗力,確保沉井下沉時的穩(wěn)定性。
如果計算封底后抗上浮系數(shù)不夠,可采取下沉到設計標高前,先對部分上部結構施工或在井上部放置重物等方法,來確保沉井下沉時的穩(wěn)定性。
10 結束語
通過對實例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沉井施工計算的要點和施工注意事項,只有對各環(huán)節(jié)進行驗算,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確保沉井施工的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段良策,殷奇.沉井的設計與施工[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2]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JGJ/T 8-97 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
〔編輯:王霞〕
摘 要:通過列舉案例,著重分析了沉井開挖、澆注、下沉等情況,并通過計算分析,在各環(huán)節(jié)滿足技術和規(guī)范要求的基礎上,最終使沉井達到了設計和施工質量要求。
關鍵詞:沉井下沉;施工計算;過程控制;下沉驗算
中圖分類號:TU753.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22-0092-02
1 沉井定義
沉井是一個基礎構筑物,是深基礎的一種型式。其施工流程為:先地上預制完成,然后通過井壁自身圍護,在井內挖土,使沉井通過自身重量克服摩擦力下沉,待達到設計標高后再進行底板、內部結構和上部結構的施工。沉井由井壁、刃腳、隔墻和梁板組成,具有施工簡便、技術可靠、無需特殊設備和避免過大沉降等優(yōu)點,在橋梁、煙囪、水塔基礎、地下泵房、水池和檢查井等項目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施工工藝
沉井施工工藝包括施工準備、地基處理、井壁制作、沉井下沉和沉井封底五大部分。
3 沉井計算要點
沉井施工計算基本可分沉井下沉前的地基承載力計算、沉井下沉時的計算、沉井下沉完成后的穩(wěn)定性驗算。
4 計算案例
4.1 工程概況
以浙江某不銹鋼廠雨水排水泵房為例,其位于處理廠西部,泵房分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下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沉井結構,地上為框架結構。泵站深8.18 m,設計室外地面相對標高為±0.000 m。根據(jù)使用要求,沉井設計為長方形,長13.5 m,寬7.9 m;池壁剖面為階梯形,井刃腳踏面標高為-6.180 m,制作高度為6.180 m。井壁厚為500 mm,刃腳長為520 mm,刃腳寬為200 mm。
根據(jù)地質資料,施工區(qū)域從上而下分別為:①雜填土。呈灰色等雜色,成分以碎石、塊石等混黏性土為主。結構松散,以塊徑在30 cm以下的塊石為主,土質極不均一。層厚在0.40 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75 kPa。②黏土。呈黃灰色,軟可塑和軟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含少許鐵錳質渲染。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一般表部有0.3~0.4 m厚的灰色種植土,結構松散,富含植物根須。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0.90~2.60 m,地基承載力為60 kPa。③淤泥質黏土。呈灰色,流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土質不均,含少量有機質條帶,局部為淤泥。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2.50~3.60 m,地基承載力為50 kPa。④黏土。呈灰色,軟塑狀態(tài),厚層狀,高壓縮性,土質較均一。土面有油脂光澤,無搖震反應,韌性高,干強度高。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8.50~10.90 m,地基承載力為60 kPa。地下水位為-1.0 m。
4.2 沉井結構形式
沉井的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
4.3 沉井施工前的計算要點
4.3.1 沉井下墊層的驗算
沉井工藝是先在淺基坑或地面澆注成型,待強度達到要求后再在井內和井壁下取土下沉。在此之前,預制好的井壁和內部構件靠井壁下刃腳承重,為了避免在下沉前因井壁自重破壞了下部的土層而發(fā)生沉降和傾斜,要對下部的地基承載力進行驗算。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要采取增加沙墊層、磚墊層或枕木的形式處理地基。
4.3.2 沉井下沉驗算
沉井下沉有兩種形式,分別為靠自重下沉和靠輔助下沉。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是靠自重克服井壁四周和土的摩擦力來實現(xiàn)下沉,所以首先要進行沉井下沉的驗算。
4.3.3 沉井上浮驗算
沉井封底后,由于井內是空的,受地下水壓力的影響,整個沉井會受到被排出的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因此,應對封底后的沉井進行抗浮穩(wěn)定性驗算,如果此時的沉井自重小于上浮力,那么沉井就會向上浮動,造成相接的管道差,無法滿足使用要求,所以要提前進行上浮驗算。
5 砂墊層鋪設厚度計算
沉井在地面上施工時,為了減少下沉的深度,一般會在沉井制作前開挖基坑,位置應根據(jù)設計的坐標確定,基坑底平面尺寸要滿足施工的需要?;拥姿闹茉O300 mm×300 mm的排水溝,并設置集水井(1 000 mm×1 000 mm)。要在基坑四周鋪設碎石,邊上設明溝和集水井。沉井內地面鋪100 mm厚的碎石,刃腳下鋪設1 m厚的砂墊層,墊層上均抹4 cm厚的水泥砂漿。
承載力驗算公式應滿足R>P,即砂墊層承載力大于沉井自重。
6 沉井下沉驗算
7 沉井抗浮穩(wěn)定計算
沉井封底后,水壓力會造成沉井上浮,如果沉井自重能夠克服上浮力,沉井會相對穩(wěn)定,否則就會造成上浮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分別為沉井外未回填土和沉井外已回填土。
8 沉井的抗滑移和抗傾覆計算
沉井下沉封底后,由于使用的需要,常開挖進、出水管道的基槽,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沉井側面土壓力不均勻,因此,需要對抗滑移和抗傾覆進行計算。
9 測量控制與觀測
9.1 沉井井筒垂線傾斜度的觀測
觀測方法:提前在井筒內壁對稱標注垂直直線,并掛好垂直線錘。當井筒發(fā)生偏斜時,垂球錐尖就會偏離垂直線,垂球吊線就會偏離井筒內壁上的垂線。根據(jù)垂球偏離標盤中心和偏離井筒內壁垂線的方位和大小進行糾偏,一般在沉井下沉前后各觀測一次。
9.2 沉井刃腳踏面高程和下沉量的觀測
觀測方法:在沉井外地面上的軸線位置處預先設置水平標尺,然后前后分別測出下沉時刃腳踏面的高程及其前后差值(即下沉量),刃腳踏面下沉前高程減去測得下沉時踏面高程就是總下沉量。同時,兩個相對點高差值的正、負差也表示沉井井筒傾斜的方向和傾斜程度。一般上述觀測要在每次下沉前后各進行一次。
9.3 井筒傾斜度的測量
一般用水準儀或激光水平儀觀測在井外壁事先設置4個對稱點的高程,然后算出踏面的高程,最后用相對稱點的高程差算出井筒傾斜角。
9.4 沉井封底
根據(jù)以上計算可知,如果沉井下沉到標高不穩(wěn)定,即我們前面計算的K和K1均過大時,我們可以在封底前提前在井底用大塊石或大比例礦渣預壓,增加井底和四周基地的抵抗力,確保沉井下沉時的穩(wěn)定性。
如果計算封底后抗上浮系數(shù)不夠,可采取下沉到設計標高前,先對部分上部結構施工或在井上部放置重物等方法,來確保沉井下沉時的穩(wěn)定性。
10 結束語
通過對實例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沉井施工計算的要點和施工注意事項,只有對各環(huán)節(jié)進行驗算,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確保沉井施工的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段良策,殷奇.沉井的設計與施工[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2]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JGJ/T 8-97 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