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要:課堂的深度和學生真實參與度直接影響品德課堂教學效果。追問,就是通過師生連續(xù)對話,引領學生思辨、喚醒、求真、升華,展現(xiàn)思想的發(fā)展過程,深刻挖掘并逼近對事物本質(zhì)的認識,從而打造有生命的課堂。
關鍵詞:品德;生命課堂;追問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019-1
作為品德課的老師,若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要從問題入手。問題設計要有連環(huán)性、梯度性、發(fā)展性,那提問的方式就是——追問。追問,要講究質(zhì)量,講究實效,不能流于形式,到底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如何追問?下面以低段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一些看法。
一、分歧處追問引導思辨
低段學生因為年齡小,還不能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往往表述模糊,回答顯得粗淺,甚至會產(chǎn)生歧義。追問中,思路更加清晰,觀點更加明確,表達愈加流利。下面就是我在執(zhí)教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我不耍賴皮》中的一個片段——
師:平時,你和小伙伴最喜歡做什么游戲?
生:跳格子、比賽跳繩、捉迷藏……
師:在一起做游戲很快樂!那有沒有出現(xiàn)游戲玩不下去的情況呢?
生1:我們跑步比賽時,××同學每次都早跑,雖然他得了第一名,但是這個成績是耍賴得來的。
這時,我注意到所提的××同學嘴里嘟囔著,于是我問他。
師:××,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生2:老師,我每次跑步時,總是在口令喊完那時候就跑。
師:對方認為是你違反了規(guī)則,那該怎么辦?
生2:我得檢討自己。
師:說得很好,因為都能夠遵守規(guī)則,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為最好的玩伴。同學們,你認為遵守游戲規(guī)則有什么作用呢?
……
片段伊始,學生沒想起游戲中的不愉快,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屬于選擇性的遺忘。但是遺忘,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應該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心理參與。對此,積極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當學生講述身邊的小摩擦時,矛盾對象就是身邊的同學,雙方各執(zhí)一詞。當這種沖突暴露出來,教師就要通過追問幫助梳理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能夠站在自己和對方的角度分析問題,不斷溝通交流,從而正面積極地解決生活中的矛盾,強化了規(guī)則意識,解決了人際交往的障礙。
二、錯誤中追問升華情感
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身上或多或少帶有家庭的影子,在品德課堂上就表現(xiàn)出不同價值取向。比如在教學《有多少人為了我》(三下)一課時,談到農(nóng)民工進城問題時,有個孩子就覺得農(nóng)民工不講衛(wèi)生,干活又臟又累,流露出看不起農(nóng)民工的思想。在教學中,我及時追問“你知道農(nóng)民工平時都做哪些工作?”“如果沒有農(nóng)民工,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如果你看到農(nóng)民工朋友手上都是油污,會怎么辦?”“我們設計怎樣的生活條件,才能讓農(nóng)民工朋友成為城市中受歡迎的人呢?”四次追問后,那學生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對農(nóng)民工的認識有誤并作出自我批評,并稱要給自己小區(qū)的農(nóng)民工送去溫暖。這時,在我的帶動下,教室響起一陣掌聲。
有錯誤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這時不應以一個“錯”字堵學生的嘴巴,而應正確解讀學生的錯誤,弄清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通過巧妙的追問,從不同角度來引導學生解讀生活中的人、事、物,正因為認識的深入,了解的豐富,學生對在錯誤中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情感得到升華。
三、意外處追問喚醒心靈
課堂上,出現(xiàn)意外是最正常的事情。當發(fā)現(xiàn)意外存在的價值,精彩的追問仿若神來之筆,成就一段傳奇,生成課堂的亮點。我在教學公開課《不說話的朋友》時,發(fā)生這么一個小意外:
我問:“生活中有沒有因為缺少公用設施朋友發(fā)生的故事?”
一孩子說:“我回農(nóng)村老家時,大小便都是在露天解決的,我很不習慣。可是我有一次拉肚子,肚子疼得要命,公共廁所離家還很遠,結(jié)果拉在褲子里了!”他難為情地捂住嘴巴。
頓時周圍全都哄堂大笑,場面一時失控。
我摸了摸這個孩子的頭,說:“老師真得夸夸你!你是個講衛(wèi)生的孩子,當時是因為生病的,才會發(fā)生這種事。你還是個勇敢的孩子,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能夠把自己的糗事說出來,需要多大的勇氣呀!”這時,周圍漸漸安靜下來,我又問:“能告訴大家出了這個事后,你想說些什么嗎?”
孩子說:“我覺得公用廁所這個朋友真的不能少!應該多建幾個公用廁所?!?/p>
像這種難登大雅之堂的事情放到課堂上講述,出現(xiàn)失控的場面應該在意料之中。但面對這樣的回答要不避讓,不退縮,相反分外珍惜這個話題,通過追問和表揚的方式,既還原這個學生真實的經(jīng)歷,又照顧了他現(xiàn)場的感受。在這種寬松安全的氛圍中,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開始關注生活中真實的經(jīng)歷,這才是真正的兒童在生命課堂上的真實表現(xiàn)。
四、虛假處追問倡導求真
在低年級品德課上常常會出現(xiàn)人云亦云的造句現(xiàn)象。在一節(jié)《我為班級添光彩》課上,老師問:你為班級添光彩,做些什么呢?有一個學生說因為他認真做操,班級得了第一名,這就是給班級添光彩。有的說自己跑步第一名……令人啼笑皆非。原本是加強集體意識為目標設計的問題,卻變成個人的自我表彰會,老師雖意識到謊言存在,但無法意義戳破,顯得十分被動。
其實當?shù)谝粋€同學回答時就應該及時追問: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在比賽時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全班還有人是這么想,這么做的嗎?當獲得第一名時,你又是怎么想的?連續(xù)性的具體生活問題將會使學生在回憶中還原事件真實的面貌,表達真實的感受。學生在肯定個人努力的同時,也體會到集體團結(jié)的力量,增強了集體的榮譽感。
這樣的追問也會將一切假象暴露無疑。當?shù)湍昙墝W生習慣性地認識到品德課是一門與真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課程時,自然就能夠用真實的狀態(tài)面對課堂的提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