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概述諸城的清明習俗
◎李 娟
寒食節(jié),又稱熟食節(jié)、禁煙節(jié),冷節(jié)。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jié)日的主要節(jié)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 冬至 紀念 寒食
寒食節(jié),又稱熟食節(jié)、禁煙節(jié),冷節(jié)。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jié)日的主要節(jié)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節(jié)相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的臣子介子推。重耳被同父異母的兄弟追殺流亡在外時,介子推跟隨左右,保駕護航,立下大功。一次重耳餓昏,介子推還從自己的大腿上割肉給重耳吃。重耳返國坐上皇位后,論功行賞,卻忘記了介子推。當他想起叫大臣去找介子推時,介子推背著老母,躲入了綿山。怎么喊話,介子推都不出來,就有大臣給重耳獻計,三面燒山,把介子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柳樹,活活燒死。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今山西介休縣境內),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jié)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介子推抱著燒死的那棵柳樹,第二年竟然抽出一枝新芽,活過來了。附近鄉(xiāng)里的人在寒食這天,都去這棵樹上折幾根柳條,以示紀念。
從此,每到寒食這天,就斷火。宮里會在第二天舉行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就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民間又稱為“鬼節(jié)”、“冥節(jié)”,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jié)”,有城隍出巡的儀式。這天,是上墳祭祖的日子。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jié)日,但在諸城民間大都把兩個節(jié)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有的鄉(xiāng)鎮(zhèn)叫寒食節(jié),但過節(jié)卻是在清明這天。
掃墓,是清明的一項主要活動。多數(shù)地區(qū)是在清明這天掃墓,諸城農村的掃墓儀式比較隆重,男主人挑著酒菜到祖墳,先將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燒紙,灑酒祭奠。祭奠完后,還要給墳墓添新土。據說,這是給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實質上是對祖先的懷念。早些年,都在這天“起骨”、“合墓”。解放后,機關、學校、廠礦企業(yè)等多于清明節(jié)組織集體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現(xiàn)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掃墓。
清明節(jié)諸城各地都插柳條、松枝,據說是紀念介子推。家家戶戶插柳條,并給狗戴上柳條圈。民謠:“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庇械募议T口戴松枝,寓意要像松柏一樣興旺。用柳條、松枝在墻壁等處輕輕抽打,邊打邊說:“一年一個清明節(jié),楊柳單打青幫蝎,白天不準門前過,夜里不準把人蜇?!崩先苏f:如果這一年柳孩長得滿,這年就會有個好收成。
小伙伴們一邊給自家的小狗編個柳帽,一邊做很多柳哨。當他們背著幾捆柳條,吹著柳哨快樂地回家時,單調貧窮的時光變得特別富有。
諸城農村的秋千主要分三種:一種是直秋千(適合老年人玩),第二種是轉秋千,第三種是翻秋千。秋千打得高,意味著生活過得好,所以大家都你爭我搶,爭先恐后地打秋千。這一天,婦女玩得十分痛快,此地有女盼寒食男盼年之說。節(jié)日期間,婦女們描眉畫眼、穿紅著綠、成群結隊、歡聲笑語,秋千架上技藝紛呈,成為清明最亮麗的一景。
這一天,女人玩得十分痛快,因此,都說,寒食是女人的節(jié)日。
家家都有一個秋千,懶惰的父母甚至把秋千拴在兩棵大樹的中間,總之,是每家都有的。村子的中央,會有一個大的秋千。我們最喜歡去看鄰村的轉秋千,三年一次。四個座位,頂部插有松柏枝子和大鈴鐺,四周掛有紅布條,下面幾個壯小伙輪流推秋千。轉秋千不能坐著,要跪在秋千板上轉。誰上去轉,就要交一個雞蛋,有的人轉著轉著,雞蛋從口袋里掉出來了,下面就是一片哄搶聲,如果雞蛋搶碎了,又是一片惋惜聲。有的小伙看上了轉秋千的俊姑娘,非但不要雞蛋,還推得格外均衡,姑娘便轉成一個輕柔的飛燕。最驚的是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也要上去轉,小伙子那個小心啊,老太太卻像一朵蓮花,穩(wěn)穩(wěn)當當,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的十八歲。
清明踏青在家鄉(xiāng)極為普遍。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風箏。有的用柳條做成口哨吹,哨聲十分動聽。仰臉大口呼氣,據說可以泄內火。
我們經常去南嶺放風箏,風箏是我們自己做的八卦。手巧的小伙伴還有做蜈蚣,燕子的,風箏在天上飛,我們半躺在麥田里,望著大大的天空,毯子似的麥田,設想著斷了線的風箏會飛上哪里?我們長大后又會漂泊到哪里?可無論我們走到那里,故鄉(xiāng)都會像一根長長的風箏線,時不時地把我們拉到身邊。
風箏有“劉?!?、“蝴蝶”、“八卦”等多種,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小伙伴們還會去河汊、溝間拔扎人。扎人是茅草的花,剛長出的時候,像一把把嫩綠的剪刀,剝開就可以吃到它柔軟的肉身。在清明哪天,每個小伙伴的口袋里都鼓鼓的,都裝著扎人。
清明節(jié)這天家家吃面餅卷雞蛋,炒豆芽菜。小伙伴把分到的兩個熟雞蛋藏在口袋里,一有機會就拿出來找小伙伴顯擺。有的男孩還互相以蛋的尖端用力頂住,誰的雞蛋破了,誰就為輸,換一個再斗,你推我頂,以為笑樂。
(作者單位:濰坊日報諸城分社)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