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大難點,常常是學生感覺無話可說,教師感到無從下手,難于達到教學目的。當前,為了把學生和教師解放出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一些語文教師開始推行隨筆化寫作,學生每天寫隨筆,有了一點成效,但總感覺進展緩慢,效果也不太明顯。隨筆寫作課如何上,有哪些常見課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寫好隨筆,還需要不斷探索。因此,開展隨筆化寫作有效性研究,特別是對常見課型的研究勢在必行。
一、情境隨筆課重在活動體驗
七年級下期,我和年級備課組的教師開始在年級推行隨筆化作文的寫作。情境隨筆課是隨筆化寫作最基礎的課型。所謂情境隨筆,就是在情境激發(fā)的體驗中寫作。這種情境,可以是真實的生活,可以是生動活潑的游戲,還可以是想象夸張的虛擬空間。上課的大致流程是:在游戲中觀察體驗——在寫作中一吐心聲—在展示中體味收獲。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哪一個孩子不喜歡游戲。所有的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進入了游戲情境,獲得了深刻的體驗。學生們在課上飛紙飛機、比劃猜詞、掰手腕、畫鼻子、擊鼓傳花,或喜或悲,或笑或鬧,異常投入,而游戲之余的自由交流,則讓他們找到了不吐不快的感覺。這時的說,恰是從體驗到書寫的鋪墊和蓄勢待發(fā),是一種自然的過渡,它使下面的寫變得更加條理清晰,水到渠成。
這樣的情境隨筆課,能有效觸動學生的內(nèi)心,讓他們在情動中自覺尋求表現(xiàn)的機會,所引發(fā)的情感,無疑是真切的,是飽含熱隋的,是流暢自然的。也是讓學生明白了:寫作實際就是說出自己最想說的真話,寫作無疑就是生命中最有趣的事。從這個角度可以說,隨筆情境課是真實的課。
二、隨筆展示課重在展示激勵
學生完成作品之后,最需要的是讀者。這個讀者,可能首先是學生自己,自己讀自己的作品是一種回味和梳理。所以,我常常讓他們在早自習、在課間大聲地朗讀自己的作品,看看每次朗讀有沒有不一樣的感受。
當然,如果讓別人來聽聽自己的作品,會滿足—個人傾訴的需要,或者說自我表現(xiàn)的需要。所以,我定期上隨筆展示課,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班內(nèi)讀自己的隨筆,讓學生把隨筆本當做一本書來看,把隨筆作文本當做作品集來看,他的“書”和作品集可以在班內(nèi)“出版”。如把最得意的地方讀給小組同學聽一聽,讓同組的同學進行點評,再選出佳作在全班展示一下。這樣,他就會有一種自豪感。寫得特別好的,可以在隨筆成文課上修改成作文,投出去發(fā)表。
所有這些做法,無疑都在滿足學生“發(fā)表”的欲望。當自己的作品得到認可時,小作者們就會享受到自我實現(xiàn)的更深層次的成就感,學生對作文的熱情及想再寫作文的熱情,就在這展示交流中得到了激發(fā),就會更喜歡寫作。
三、隨筆評議、成文課重在交流完善
如果說七年級是教師指導學生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寫作之隨意,進而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習慣的重要階段,那么八年級就是教師指導學生深刻而生動地再現(xiàn)生活,有選擇、有條理、有深度地描繪事物,向隨筆成文進軍的好時段。于是,我們在情境隨筆課、隨筆展示課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隨筆評議課、隨筆成文課的研究,以提高隨筆化寫作的有效性。
在讀評交流中學習、反思。隨筆情境體驗式教學時,學生寫出的作品往往是情感的噴涌而出,具有原生態(tài)性,但也存在中心不太明確、條理不夠清晰、詳略處理不當?shù)葐栴},這就需要開展隨筆評議課及時指導學生加以評改。常用形式是一寫三評,即個人自評、小組互評、班內(nèi)師生共評,教師幫助學生查找隨筆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修改提高。當然,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初中學生既做到語言優(yōu)美,又做到內(nèi)容充實,還要做到內(nèi)容深刻,不同的學情我們應制定不同的評改標準,并且逐步遞進。評改時注意分類,提高針對性,讓評議成為學生學習、認識、反思的過程,成為培養(yǎng)興趣、提高能力的過程。
在修改加工中成文、收獲。學生在讀評交流中學習、反思,評改文章,就可以隨筆成文了。隨筆成文課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在前面兩種課型基礎上,按照一定的寫作技巧,將以前的隨筆進行整合、修改、潤色,通過打磨,使之成為一篇新的作品,再整理作品成集。課前,我往往要精心篩選學生隨筆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探求原因,尋找解決方法,提供成功范文。課上一般有讀、評、改、展四個環(huán)節(jié)。先出示一篇需要加工潤色的學生隨筆,請大家讀一讀,評一評,找出典型的問題,再對這一問題進行歸納總結(jié),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展示一篇成功的范文請大家對比分析。然后大家找出自己有類似問題的隨筆,修改成文,在組內(nèi)或班內(nèi)展示。若有特別優(yōu)秀的文章,我們會推薦到??蚱渌s志社發(fā)表,讓學生享受到自我實現(xiàn)的更深層次的成就感。
隨筆化作文有效性研究開展以來,我從教師和學生身上深深地體會到變化二字。一篇篇隨筆,記錄著學生生命的點點滴滴,有的學生還把自己的優(yōu)秀作品打成電子件,做成一本像書一樣的小冊子,取—個漂亮的書名,虛擬出版社,在班內(nèi)交流展示。《囈語》、《淡墨柔煙》、《盛夏流年》、《秋思若雨》、《青澀十三》等一個個詩意而生動的書名,展示著學生的才情。教師也有了實踐經(jīng)驗可循,寫作課不再隔靴搔癢不見效果,而成為操作性很強、顯性標準突出、切實可行的一門學科,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松有效,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雙贏。
但是,在開展原生態(tài)隨筆化有效性研究的過程中,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整體處理好幾種課型的關系。在隨筆化寫作教學常見的四種課型中,情境隨筆課是一種提供寫作前提的基礎課,其后的三種課型則是它的延伸和拓展,整體處理好幾種課型的關系,可以避免學生對情境活動過度依賴;二是應將偶爾的激動轉(zhuǎn)化為持久的興奮。情境隨筆課可以讓師生振奮,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沖動,應將課上的激動轉(zhuǎn)化成有形的文字,再通過展示、發(fā)表等多種激勵形式,使學生的言說表達欲得以持久;三是隨筆、作文應緊密聯(lián)系。日常寫作不但要隨筆化,隨筆也要轉(zhuǎn)化成作文,這樣就使寫作教學中的兩個要素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四是重動機激勵,輕技巧指導。教師應該在學生情動辭發(fā)的基礎上對其作文進行適當點撥,讓學生作文更趨于完美;五是注重不斷積累。情境隨筆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但再精彩的活動,如果頭腦中沒有豐富的詞匯和一定的語言積累,恐怕也寫不出精彩的文章。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把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并學會點評、賞析、甚至仿寫,并用多種形式進行評比,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才能在習作時做到信手拈來,為我所用。
隨筆,記錄了學生求知路上的艱難困苦,定格了學生們心靈顫動的寶貴瞬間。當前,隨筆化寫作有效性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是需要不斷探究,不斷思索,使作文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成為學生抒情達意的百花園。
(責任編輯 楊晶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