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纖
教材簡介: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用生動的語言對名揚中外的古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及目前保存的情況做了介紹,讓讀者感受《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激發(fā)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由于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教學時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走進畫中,身臨其境的氛圍,并運用圖文對照學習法,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歷史價值,讓學生對燦爛的中華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以疑促解,情景導入
1.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一道古色古香的大門徐徐打開,配著古琴曲《高山流水》舒緩的曲調,清明上河圖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
2.教師揭題:輕輕打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我們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燦爛,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欣賞一幅“名揚中外”的古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學生緊扣課題質疑?!懊麚P中外”是什么意思?(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名揚中外”能換個意思相近的詞嗎?(舉世聞名、世界著名、聞名于世、聞名中外、名揚四海等。)
設計意圖:利用電子版《清明上河圖》導入新課,動態(tài)、唯美的畫面及優(yōu)美的配樂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閱讀期待,并通過老師優(yōu)美的語言和對課題的質疑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二、自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⑴注意讀準字音;⑵讀通課文。
2.交流互動。⑴你讀懂了什么?⑵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課文先是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從人物所從事的行業(yè)之多來表現(xiàn)的;然后講畫上的街市熱鬧非凡,介紹了畫面上各種人物的形態(tài);之后,選擇一個小的場景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最后,簡單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解決問題。同桌相互說一說,議一議:為什么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同桌學生交流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以讀促解,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通過交流互動,自讀自悟的過程,既可以體現(xiàn)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想、邊理解、邊概括總結的閱讀能力。)
三、品讀賞析,突出重點
1.學習第1~5自然段。(1)讀了課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張擇端,這幅畫已經有八百年的歷史,現(xiàn)在還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幅畫長528厘米,高24.8厘米。通過畫還能看到八百年前的古都風貌,看到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2)小結:最后一段告訴我們這一幅畫的歷史價值。(板書:歷史價值)
2.從第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課文對照畫面細細品讀。
3.反饋交流。(1)播放《清明上河圖》全景圖。你能從畫中找到你剛才讀到的內容嗎?(2)賞讀第2~4段。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清明上河圖》確實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3)學生指著《清明上河圖》相應位置結合課文進行解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涉及到的行業(yè)也很多。板書:人物眾多)⑷出示課文插圖,根據(jù)這些人物的外貌動作猜猜他們是干什么的?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指名讀。)⑸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①教師:小小的一幅畫,承載著三百六十行的人,那畫家得下了多大功夫啊!這幅畫真了不起!學生有感情的齊讀“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雹诮處煟哼@幅畫展現(xiàn)了街市上的熱鬧場面。學生齊讀第3自然段(板書:街市熱鬧。)③教師:街市上有各種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語氣放慢,引導學生繼續(xù)想像。)街上的人,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什么樣的?(生進行想像,交流并回答。)這可真是“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4.激發(fā)情感。⑴教師:這五百多人與這熱鬧的街市濃縮在一張長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畫面上,會是什么樣子呢?(讓學生與自己平時畫畫進行比較,談出感受。)⑵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雹浅鍪揪植慨嬅?。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人物細節(jié),然后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⑷教師歸納引導:多么精致畫面??!如此內容豐富的畫卷,展示了張擇端高超的畫技,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讀一讀這句話。⑸教師:橋北頭的場景非常有趣,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學生齊讀第4自然段。)⑹教師:就連生活中這樣一個普通的場景都被張擇端描摹的活靈活現(xiàn),趣味十足,畫家的技藝真可謂‘高超”。這幅畫真可堪稱是“一幅____(學生齊讀)名揚中外的畫。
設計意圖:在初讀交流學習心得與再讀欣賞圖畫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課文中抓住最能突顯主題的段落進行學習,采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讀書,抓重點段落、關鍵詞語進行品讀、交流,輕重適宜,有的放矢,從而有效地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四、再賞名畫,有效拓展
1.播放課件,深化認識。教師:是呀,《清明上河圖》確實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在這一幅畫卷里,共描繪了550多個不同身份、不同形態(tài)的人物,除此之外,還畫有13種動物、170多棵數(shù)木,56匹各種牲畜,二十多輛不同車轎,二十多艘大小船只,描繪了數(shù)量眾多的房屋建筑。如此豐富的內容,如此宏大的規(guī)模,如此高超的畫技,讓我們驚嘆,讓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p>
2.總結:同學們,《清明上河圖》的確是一件畫中瑰寶,讓我們?yōu)橹械津湴梁妥院馈T诼v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曾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令世人驚嘆的燦爛文化,《清明上河圖》只是打開這座傳統(tǒng)文化寶庫的一把鑰匙。作為一名小學生,你們是祖國文化的傳承人,希望你們能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親近我們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讓傳統(tǒng)文化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欣賞名畫和歸納總結,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豐富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責任編輯:王天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