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建
(安徽省銅陵市特種設備監(jiān)督檢驗中心,安徽銅陵 244000)
某國企一起起重機械傷害事故調查技術分析暨防范措施和建議
沈福建
(安徽省銅陵市特種設備監(jiān)督檢驗中心,安徽銅陵 244000)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國家法律法規(guī)等有明確規(guī)定和要求,可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安全工作錯位或越位或不到位等現象,時而造成安全生產事故。本文作者就參與一起政府安全生產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的技術分析等工作而引發(fā)的深刻思考談點個人體會和感悟。舉一反三,與同行商榷。
安全生產事故 原因分析 預防措施 建議和意見
2013年10月15日下午約3點35分,某央企A車間發(fā)生一起起重機械傷亡事故。
2013年10月15日下午約3點35分,起重機司機D某某(證為有效期),起重工L某某(死者,證為有效期),輔助工W某某(轉崗)、3人使用橋式起重機(型號:QD16/3.2-16.5A7)進行起重作業(yè),在距事故地點約25米處完成主大鉤(額定起重量為16噸)起重作業(yè)后,W某某、L某某摘下鋼絲繩后去住事故地點,準備在小鉤上掛吊索進行小鉤(額定起重重量為3.2噸)作業(yè)。司機D某某在將大鉤提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開動大車行走去往事故地點,到達事故地點時,大鉤已提升至距地面約3~4米的位置,此時司機D某某同時開起小鉤下放,準備掛吊索,在大鉤接近最高位置時,D某某將大鉤控制器手柄推至停車位置(零位),未對大鉤狀態(tài)和位置確認,注意力轉移到下放小鉤掛吊索,實際上大鉤仍在繼續(xù)向上運行,待小鉤下放至地面約1.5米時停止,W某某掛完吊索后離開約2~3米時,大鉤發(fā)生過卷,拉斷大鉤提升鋼絲繩,大鉤墜落。L某某(死者)受傷倒地。小鉤被大鉤砸斷飛出距事故地點約6米遠處。
圖1. 事故第一現場起重機狀態(tài)圖
圖2.事故勘查現場技術分析模擬實驗圖
通用橋式起重機型號:QD16/3.2-16.5A7,設備注冊代碼:41101025420110075,事故前最后一次檢驗日期:2013年5月22日,檢驗結論:合格,使用地點:A車間二整中段(整段共3臺起重機),制造單位:山東華通機械有限公司(曾于2010年12月對該臺起重機改造),制造許可證,TS2410351,制造日期:2008年4月27日,產品編號:201175(改造),額定起重量:16/3.2噸,跨度:16.5米,提升高度:10米,提升速度:0.13/0.07米/秒。
作業(yè)人員持《特種設備作業(yè)人員資格證》證情況:
D某某:作業(yè)工種:起重司機。證書類別:Q4,有效期止:2017年5月11日。
L某某(死者):作業(yè)工種:Q4 ,有效期止:2016年11月30日其他(輔助工等)人員情況:
W某某:作業(yè)工種:輔助工。系轉崗。
(1)大鉤螺桿式起升高度限位器失靈。經現場勘查驗證高度限位器微型觸點開關已銹蝕失靈,導致起重機的安全防護裝置未起到自動切斷電源應有的保護作用。
(2)司機操作失誤。司機在操作過程中,大鉤控制器手柄回至停車位后,未能確認大鉤是否正常停車,就開始進行小鉤作業(yè),造成大鉤過卷拉斷提升鋼絲繩,引發(fā)本次事故。
(1)經勘查現場驗證:四個控制器手柄均存在不同程度停車位(零位)定位偏差(缺陷),大車、小鉤控制器手柄缺停車位(零位)鎖止裝置。
(2)經勘查現場驗證:大鉤螺桿式起升高度限位器失靈(其中,高度限位器微型觸點開關已銹蝕失靈。對起升高度限位器行程因鋼絲繩被全部坼除無法做測試驗證)。
(3)坼除了起重機原制造單位配置的重錘式起升高度限位器(約在二年前)。
(4)車間工作環(huán)境較差,噪音大,粉塵濃度高。
(5)HC制造行業(yè)特點和實際,工人勞動強度較大,車間車架的整理全過程每道工序間的對接(移位,調高,調不同角度,調方向,旋轉等),大部分工序的加工均使用起重機,起重機的工作強度較大,使用頻次較高。
(6)安全管理不到位。維修人員、司機和管理人員對起重機的安全保護裝置檢查和調試等確認不到位;運行、調試、故障、交接班等記錄不全或空白;對W某某輔助工上崗前的安全教育見證未見;日常和定期檢查保養(yǎng)和維保不全面,不到位;司機、指揮、維修、管理等人員崗位職責未落實到位。
(1)進一步落實各級崗位人員安全責任制。
(2)安全管理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節(jié)點在各個層面上要行成閉環(huán)。發(fā)現安全隱患及時消除。不留盲點、盲區(qū)。
(3)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綜合管理水平和安全作業(yè)人員的安全操作技能。
(4)完善特種設備技術檔案。
(5)加強起重機械的日常和定期維護保養(yǎng)。
(1)建議此類型的起重機限位器推薦使用重錘式起升高度限位器,定位準確。
(2)避免起重機大鉤運行時護罩碰磨鋼絲繩。起升高度限位器行程的調試運行確保符合設計圖樣規(guī)定(799毫米)。(3)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措施。(4)改善車間的工作環(huán)境。
(5)按事故處理的“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對職工強化警示教育暨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加強各級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完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并落實到位。
(1)強化安全意識,安全意識決定安全行為。只有提升全民安全意識,才能將國家的安全法規(guī)等落到實處。人民生命和財產才真正得到保障。
(2)各安全崗位的安全責任要落實到位。
(3)安全應急預案應落實到位。提升安全各崗位人員的應急意識、應急水平和應急效果。
附:圖1.事故第一現場起重機狀態(tài)圖
圖2.事故勘查現場技術分析模擬實驗圖
[1]《安全生產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特種設備安全法》(2014年1月1日起實施).
[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493).
[4]《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國務院令549號).
[5]《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國務院令第302號).
[6]《安徽省安全生產條例》.
[7]《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guī)定》(國家質檢總局令第115號).
[8]《起重機械安全監(jiān)察規(guī)定》(國家質檢總局令第92號).
[9]《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導則》(TSG Z0006-2009).
[10]《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橋式起重機》(TSG Q0002-2008).
[11《]起重機械使用管理規(guī)則》(TSG Q5001 -2009).
[12《]起重機械設計規(guī)范》(GB/T3811-2008).
[13]王福錦《.起重機械技術檢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14]馬恩遠《.起重機司機》(第二版).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年.
沈福建(1963—),男,漢,安徽省石臺縣人,現供職單位名稱:安徽省銅陵市特種設備監(jiān)督檢驗中心,現有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起重機械風險評估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