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林
(廣東醫(yī)學院體育教學部 ,廣東 東莞 523808)
武術是中國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它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人們,并且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不斷以開放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團體武術表演作為一種武術與藝術的高度有機結合形式,是展示中華民族精神風貌、弘揚中華武術傳統(tǒng)文化精粹的重要手段[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武術團體表演也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在各種大型運動會中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表演內容。本研究著重探討大型運動會中武術表演的特征,找出其在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大型運動會中武術團體表演的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以大型運動會開幕式中的武術團體表演作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武術、武術團體表演、運動會團體武術表演等相關的文獻資料。
2.2.2 調查法:現場觀看大型運動會武術團體表演,記錄表演內容。
2.2.3 邏輯分析法: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邏輯分析,得出相關的研究結果。
武術團體表演指將武術運用于團體操表演,由一定人數組成的徒手、器械、對練的武術搏擊和套路演練。武術被屢次運用于歷屆重大運動會開幕式表演[2]。第五、六屆全運會的開幕式中就已經加入了武術表演的元素,從此以后武術團體表演就成為大型運動會開幕式中的重要內容。近些年來,武術團體表演更是被頻繁地運用于各種大型的運動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都將武術與團體操的結合運用到了極致,給全世界的人民都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武術表演的內容也不斷創(chuàng)新,從最初的太極拳、少林功夫不斷拓寬到劍術、拳術等等,它以恢弘的氣勢、特殊的表現手法, 向世人展現著地域特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隨著時代的變化,在大型運動會中武術團體表演的特點也呈現出相應的變化。
3.1.1 武術團體表演的內容和規(guī)模
武術團體表演是由一定人數組成的徒手、器械、對練的武術表演[3]。在表演中既有體現技擊特點的搏斗,同時又有充滿藝術特質的套路。武術套路運動是以技擊動作為內容,以攻守進退、動靜急緩、剛柔虛實等矛變化規(guī)律為依據編成的組合及整套練習[4]。從內容上可分為長拳、太極拳、南拳、劍術、刀術、槍術、棍術等等,從表演人數上可分為對練項目(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和集體項目等。武術團體表演在大型運動會中的表演規(guī)模相對較大,可分為大型和特大型武術表演,大型表演人數為 100-600 人,而特大型表演人數則可達到幾千甚至上萬人。
3.1.2 武術團體表演的主題思想
不同的大型運動會的主題思想不同,不同的主題思想就需要不同的表現形式來體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將中國武術元素在大型運動會中運用到極致并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的《自然》由2008名太極拳表演者展示了傳統(tǒng)與現代、古典與時尚相融合的平衡、和諧、自然。這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美畫卷,成為團體武術表演的經典之作。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主題是“水”,在開幕式表演中武術學校的1600多名少年表演了《白云之帆》,少年們伴著音樂節(jié)奏組合成白云與帆,使武術動作與主題形成了完美的契合。專項類的運動會的開幕式的主題更強調武術團體表演與專項特點的結合。2006年鄭州第2屆世界傳統(tǒng)武術節(jié)開幕式的團體武術表演的主題是“中華武德昭天下,世界和平向未來”。2008年十堰第3屆世界傳統(tǒng)武術節(jié)開幕式團體武術表演的主題是“世界武林風,輝煌武當山”。
3.1.3 武術團體表演的價值體現
3.1.3.1 文化價值
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chuàng)造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深受中華文化的滋潤,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5]。武術團體表演中更是將武術文化中的精髓展現給世人,武術中的兼容并包、道德至上、追求中和、務實精神、恒久意識等等傳統(tǒng)文化在武術團體表演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3.1.3.2 教育價值
武術團體表演在展現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在武術運動中無不彰顯著自強拼搏、堅韌的民族精神[6]。武彥有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要求習武者不斷在嚴寒酷暑的環(huán)境中磨練自己,從而造就自己堅韌的意志品質。武術的技擊性同時也造就了習武者拼搏、不畏挫折的意志品質。在團體武術表演中表演者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這一精神的深刻寫照,運動員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優(yōu)秀品質會對觀賞者產生影響。人們也能夠從不同的武術項目中感受到不同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涵。
3.1.3.3 傳播價值
團體表演具有直觀的視覺效應,以其廣泛的受眾、合理的編排、豐富的藝術展現形式和強烈的感官沖擊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傳達廣泛的感情信號及政治訴求的合理形式[2]。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符號的代表形式之一,武術有比語言符號更具備直觀、易識別的特點。在媒介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大型運動會能夠通過各種媒介傳播出去,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夠通過觀看開幕式表演了解中華文明。
3.1.3.4 美學價值
武術團體表演的編排通過對武術動作進行精心的設計,將武術動作融入舞蹈、藝術體操、雜技等其他藝術形式當中,使得武術團體表演具有多元的藝術特點,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武術團體表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它表現出來的強烈動感、均衡的態(tài)勢、恰當的節(jié)奏和和諧的韻律都能使人受到深深的震撼。
大型運動會中武術團體表演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并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與輝煌,但是在繁榮發(fā)展的背后它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3.2.1 武術團體表演單一化的發(fā)展趨勢
近些年來,“少林功夫”在團體武術表演中獨領風騷,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太極拳也是團體武術表演中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中國武術的其他各大門派如武當、峨眉、華山派的影響力卻相對較小,目前還沒有能夠具有獨特代表性的團體武術表演節(jié)目,因此,要不斷深入挖掘、發(fā)展團體武術表演內容的多元性,使武術團體操表現形式呈現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3.2.2 武術團體表演的非均衡發(fā)展
技擊性是武術運動非常重要的特點,但是在團體表演中為了增強表演的觀賞性而加強了技術的難度,直接導致技擊性的降低,進而影響武術傳統(tǒng)的技術風格,因此在動作編排中要注重技術特點的均衡性,不可偏廢。
3.2.3 武術團體表演的局限性
大型運動會中的團體武術表演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開幕式中它呈現了美輪美奐的藝術效果,但是這一耗費了巨大心血的藝術成果在伴隨著開幕式的結束就消失了,這是巨大的損失,應該將這些成果逐步形成商品的市場化,形成武術團體表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1 對大型運動會中武術團體表演的規(guī)模、內容、價值體現等特征進行總結,使人們對其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4.2 大型運動會中武術團體表演這種表現形式是對武術運動的一種創(chuàng)新,應使武術的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
4.3 大型運動會中武術團體表演具有重要的價值體現,這也是其能夠得到蓬勃發(fā)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4.4 團體武術表演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需要組織者與參與者共同努力引領其走向更為科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
[1]劉冬笑.大型團體操中民族體育形式的價值及應用前景[J].體育學刊,2005,11(6):87-88.
[2]徐巧.中國武術在大型運動會開幕式表演中的運用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2.
[3]王軍.淺論武術團體操的價值[J].搏擊,2008,5(4):40-41.
[4]蔡仲林.武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
[5]樊藝勇.中華團體武術表演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0.
[6]劉安兵.武術在大型運動會開幕式上的運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8,9(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