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玲
(河南警察學院警體部 河南鄭州 450046)
在運動項目里,中長跑能夠鍛煉運動員的耐力及意志力,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上,也是一個復雜性的教材。盡管一直以來很多一線老師不斷地研究教學方法,并獲得了不少進展,不過并沒有很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就目前的教學現(xiàn)況來看,很多大學生對中長跑的理解僅僅是短期運動,而在訓練的重點上,也是思考該如何應付考試,因此當成績及格之后,就不再管了。甚至還有一些大學生有些僥幸的心理,認為考試時咬咬牙就可以完成了,這種錯誤的觀點可以看出大學生沒有健康意識及長遠計劃,這阻礙了體育教學上的任務計劃的開展。針對大學生這種抵制的情緒及消極的心理,參與高校體育研究者在制定一些應急制度的時候無法更好的完成,傳統(tǒng)教育理念也影響著當前的教學方式。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也沒有系統(tǒng)的科學理念,對于學生的練習量有時候會超越學生的耐受素質及心理承受范圍。盲目的追求教學計劃,甚至還有個別老師選擇一些暴力手段來限制大學生訓練,這些都造成了體育教材在教與學形成的矛盾處境。
體育專業(yè)設立是為了教育出能夠勝任中小學體育教育的老師,因此在培養(yǎng)老師的過程中,教學能力是最關鍵的,而學習基礎知識、運動技術是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前提,有目的地增強技術水平對于影響在校學生的教學質量觀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中長跑教育,主要評價指標技術與運動成績,但這會對在校生的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對田徑專業(yè)甚至整個體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造成負面作用。
中長跑的教學計劃重視技術性、競爭性、模糊性的運動技能、技術與健康的聯(lián)系,卻輕視技術和技能的關系。這會讓大學生提起中長跑而害怕,雖然一定要增強學生的運動技能,但也要從根本上增強在校生的執(zhí)教能力。
現(xiàn)今教學技術日益成熟,不過對于中長跑教學來說,依舊在講解、示范、連續(xù)訓練、引導糾正上徘徊,注重統(tǒng)一化、規(guī)格化,但卻忽視了學法的指引,關注“三基”教育,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化及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在技術、技能上有所收獲,但是對動作基理、教育手段上的理解不是很全面,甚至在思想品德及情感體驗上更差勁,考慮教學條件及教師本身存在著一定的水平限制,不能更好地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資源和技術,這會降低教學效果,同時阻礙學生的教學能力的學習。
體育師范院校的教學方式受到傳統(tǒng)固有的觀念的影響,也就是老師是教學中的掌控者,開展教學科研說是單一性的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過程。而師生間就存在這種“僵硬”的傳遞聯(lián)系。課堂上按照準備活動、解說、演示、組織、口令教導、訓練、輔導改正、放松、歸納、安排任務、整理器材這個流程來開展的,老師并不是教學的中心,卻是掌控者;學生不是教學中的關鍵,而是順從者,對于這種教學方法來說,與現(xiàn)今教學需求相違背,對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及實踐能力是有負面影響的。
思想主宰著行動,開展思想教育的過程是統(tǒng)一學習及實踐行動的過程。對于高校的中長跑教育來說,要意識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對全體大學生提出基礎要求,教育內容才能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高校體育老師在中長跑教學上推動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最棘手的是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一要讓大學生明白參與長跑訓練不僅鍛煉身體、強身健體、培養(yǎng)堅強的毅力、塑造個性化特點,同時也可以防治某些疾病,需要長期訓練。二是要讓大學生明白中長跑在訓練時不會受到場地或器材的影響,屬于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的低成本體育訓練。三是要讓大學生明白中長跑是衡量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指標,可以對身體健康狀況監(jiān)控。四是要讓大學生意識到參與中長跑訓練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斷地堅持和體驗。有規(guī)律性的了解,影響了大學生在中長跑的認識上無法一下理解,因此對于高校的體育老師來說,推動思想教育不能操之過急,要意識到思想教育的連續(xù)性,同時也要重視反復性。而想要通過一兩次教學就讓大學生在思想上清楚認識是不現(xiàn)實的。在大學校園這種特殊育人的環(huán)境中,慢慢地增進思想教育的進程和內容,是高校體育教育者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關鍵方法。
對于教學方式要注重個性與多樣化,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理解技能、戰(zhàn)術,并主動利用一切時間參與鍛煉、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語言表達力及養(yǎng)成努力刻苦、堅持不懈等良好品質,滿足社會需求。這種方法是可以積極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要考慮到安全因素,這是中長跑教學中無法忽視的問題。第一,要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及出現(xiàn)教育事故的嚴重性,提高警惕,杜絕馬虎大意。上體育課需要在室外進行,遇到一些干擾情況就多一些,如果不留意的話就可能出現(xiàn)事故。在中長跑教學中遇到意外事故,會影響到教學計劃的安排,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第二,要全面考慮出現(xiàn)事故的原因,做好針對性預防。在中長跑教學開始之前,要注意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于有疾病并且無法做中長跑訓練的學生要做好康復聯(lián)系。中長跑訓練時基本上是在野外開展的,要對交通及路況提前做好了解。在總結事故原因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生理不適的情況出現(xiàn),要讓學生清楚了解一些“極點”、胸肋痛、肌肉痛的正常生理變化。第三,要安排大學生做好跑前準備活動、跑中調適及跑后整理等活動技巧。跑前準備是中長跑訓練時一個重要的步驟,它是指四肢、內臟及心理上的全面準備,可以有效地預防一些意外的出現(xiàn)。跑中調適可以說是健康跑步的一個首要前提,在跑步的過程中,運動員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感覺,自我調整呼吸及跑速。跑后整理指的是中長跑結束后對在四肢、內臟及心理上調理恢復。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容易受到廣大師生的注意,加上認識不足的原因,如果出現(xiàn)“急剎車”式的調理恢復的話,會對身體造成隱形傷害的。正確的跑后整理的方法是:跑后10min內要堅持走深呼吸、慢跑、慢走的放松訓練,在跑后半小時后要避免進食。
教學評價對教學行為是有不錯的引導效果,它是指對教學效果的一個評估。參與教學評價的對象是老師和學生,要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老師和學生開展雙向評價。這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在某種作用上來看的話,學生得到的學習收獲是可以衡量老師的教育效果。所以在高校的中長跑教學評價中,開展大學生學習效果調查評價是一個關鍵的內容。開展高校的中長跑教學,當前對于大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評價選擇的方法是最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可以說是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方式,評價的核心是老師。不過在評價中基本上是結合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對于老師來說,會根據(jù)標志性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工作,這樣就忽視了教材及學習對象還有實際教學需要的影響,就會導致中長跑教學形成一個體能鍛煉,把這個訓練當做體能考核的過關測試。對于這種評價方法來說,老師比較看重學生的運動素質,而學生看重的是自己的考試分數(shù),如果師生均把達到考試要求當做教學的目的的話,就會對影響到師生感情、態(tài)度、能力等一些非智力性的因素的積極效果,對中長跑教學的改革及提高大學生訓練的積極性缺乏動力。因此正確的評價方式是:將定量和定性統(tǒng)一起來,對老師和大學生都進行評價,這樣既重視最終的評價結果,而且也注重教學過程的效果。在開展評價的時候,一要在評價學習的指標上對定量評價有個明確的認識,要最大化地降低定量成績所占的比重。由于大學生在身形及體力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進步不是同步的,若僅用定量指標來衡量成績的話,有些學生不努力就可以達到優(yōu)秀,但是有的學生再努力也很難及格。二要對中長跑的運動行為能力進行重點評價。這個目的是為了評價大學生是否學會在中長跑訓練中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在開展評價的過程當中,一要關注對行為態(tài)度的評價;二是要關注對教學過程的衡量評估;三是要增強評價方法的多樣化特點。即:在進行評價的主體階段,要衡量對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的結果;而在評價的內容上來看,也要考慮身體檢測、生理檢測、學習態(tài)度行為表現(xiàn)、技能和達標狀況等;對于評價的指標來看,要做到定量和定性指標相統(tǒng)一;對于評價方法來看,要對大學生在中長跑的成績上給予評估,同時也要選擇一些和評價沒有關系但是又可以起到合理性反饋效果的評價方法,而對于結果和過程的雙重性評價指標來說,對選拔及鑒別功能進行淡化,同時增進了激勵和發(fā)展的性能,某種情況上消除了一考定終身的不足,這不僅可以推動中長跑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同時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大學生對中長跑健身知識的掌握,同時也促進大學生在中長跑運動上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1]周廣仁.普通高校中長跑教學的現(xiàn)狀與創(chuàng)新思考[J].科技信息,2010(16).
[2]秦紀強,陶運三.對高校中長跑教學的理性認識與創(chuàng)新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1).
[3]姚磊.普通高校中長跑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