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姝,白 浩
(陜西師范大學 遠程教育學院,陜西 西安710062)
案例教學法目前已廣泛應用到法律、工商、醫(yī)學等領域,該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真實問題能力方面具有很大優(yōu)勢。分析已有文獻,有研究者就如何在課堂情境下開展案例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設計模式,[1]有研究者針對網(wǎng)絡學習情境設計了相應的案例教學模式,[2]并有研究者對比研究了課堂情境和網(wǎng)絡情境下案例教學區(qū)別。[3]這些教學設計模式基本沿用“個人準備——小組討論——教師總結(jié)——課后反思”四階段模式,設計較為泛化,尚未細化到具體的學習活動設計層面,信息技術對案例教學所能提供的潛在支持也并未得到充分體現(xiàn)。
而當前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課程設計,已由“以學習內(nèi)容為中心”逐步轉(zhuǎn)向“以學習活動為中心”,課程設計重視以活動為單元進行設計,關注學習活動的內(nèi)部要素,重視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的深度交互[4]。傳統(tǒng)的案例設計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指導在線課程中的案例活動設計,本研究聚焦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案例學習活動設計,通過文獻梳理及實踐研究,提出了案例學習活動設計要素,將學習活動細化為可操作、可評價的學習任務,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并進行合理地串聯(lián)安排,形成學習活動,最終達到活動總目標。
“學習活動”這一概念最早由英國JISC標準化組織專家與LADiE負責人之一Beetham.H于2004年首次明確提出。他們認為“學習活動是指為達成預設的學習結(jié)果,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過程(學習環(huán)境可以包括其他學習者、實踐者、資源、工具與服務等)”。[5]2006年LADiE項目的結(jié)題報告中對“學習活動”定義進行了細化和完善,認為“學習活動是指為了完成指向預期學習結(jié)果的學習任務,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過程(學習環(huán)境包括內(nèi)容資源、工具、手段、計算機系統(tǒng)與服務、“真實世界”事件與對象)”。[6]與04定義相比,06定義強調(diào)學習任務的重要性,細化了學習環(huán)境的內(nèi)涵,將真實世界的事件與對象納入學習環(huán)境范疇,強調(diào)真實情境的作用。分析已有的學習活動定義及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學者們對學習活動作為學習的基本單元或序列達成了共識,并指出學習活動具有目標指向性和情境性。這些關于學習活動內(nèi)涵的闡釋,借鑒至基于案例的學習活動設計中,要求要更加關注活動中學習目標的設定、學習任務的設計、案例的情境設置。
本研究結(jié)合案例教學的特點,在分析梳理國內(nèi)外關于學習活動要素的相關研究基礎上,將基于案例的在線學習活動的組成要素劃分為以下六個關鍵要素:學習目標、案例問題情境、學習任務、其他學習資源、支持工具、學習評價?;谶@六個關鍵要素,提出了基于案例的學習活動設計模板,如表1所示。
表1基于案例的在線學習活動設計模板
基于上述模板,本研究針對提出的六個關鍵要素逐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設計指導。
學習目標要能夠清晰明了地描述學生行為達到的最終結(jié)果。目前學習目標分類有多種理論依據(jù),在設計案例學習活動目標時,建議采用安德森修訂的布魯姆目標分類框架,該二維框架符合案例學習活動的特點。從知識維度上看,簡單案例可以使學生更形象、直觀地獲得事實性知識及概念性知識,而復雜案例則有助于學生在分析過程中獲取元認知知識。從認知過程維度看,在基于案例展開的學習活動中,更多涉及的是高階思維活動,包括學生批判性的評價能力、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能力等。
構(gòu)建一個真實、豐富的案例學習情境,是引發(fā)學習者完成案例學習的關鍵,也是學習者能否將從案例中習得的經(jīng)驗類比遷移至其他情境中的前提。對于基于案例的學習活動而言,案例的問題情境是學習者認知的焦點,好的案例問題應當具有聚焦、啟發(fā)、引導的作用,使學習者能夠圍繞案例展開思考。研究在采用Simon、祝智庭教授的問題分類方式基礎上,借鑒了胡小勇博士問題設計模板的設計思路,設計了兩種案例問題設計模板[7]。具體應用時,設計者可靈活選用設計模版,針對遴選的案例設計相關問題,以確定問題所屬類型及其所能達到的目標程度。以教育碩士課程《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為例,問題設計模板及示例如表2、表3所示。
表2 案例問題設計模板及示例(一)
表3 案例問題設計模板及示例(二)
一個學習活動包含若干學習任務,每個任務的實施又包括一個或多個學習步驟。良好的學習任務設計是學習者有效達成學習目標的關鍵。結(jié)合開發(fā)實踐,研究總結(jié)形成了五種常見的基于案例的學習任務類型,包括:案例引入(設計任務時選擇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實際案例作為導入性材料)、案例分析(選擇與學習目標相關的、源于實踐和真實情境的典型案例作為教學案例)、案例辯析(選擇具有異議性、探討性和評析性特點的案例)、案例反思(選擇具有警示、反面示范的案例)、案例模擬(主要適用于涉及相關技術操作的案例)等。
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根據(jù)學習需要及活動目標要求,上述任務類型可與其他學習任務(如知識講解、自學自測、學前反思等)組合為一系列任務序列。多個任務按照一定的目的串連為任務鏈,形成完整學習活動,用于引導學習者順利完成學習活動。本研究總結(jié)形成了以下三種任務序列模式,在具體活動設計時可以獨立或組合應用。
(1)平行式
該任務序列中各學習任務之間屬于平行關系,學習者完成這些任務需要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難度相同,擬達成的學習目標也相同。這種方式有利于強化學習者對某知識內(nèi)容的深化。由于各任務之間屬于平行關系,任務順序可隨意調(diào)整,學習者可以根據(jù)個人偏好形成不同的差異化的學習路徑。
(2)遞進式
該模式中,各任務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呈現(xiàn),存在層次遞進關系,學習者需要運用更難的知識才能完成下一步任務,按照順序逐步完成所有學習任務才能達到活動目標。由于前一個任務順利完成后,才有可能完成后一個任務,因此,每個學習任務都要充分開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3)混合式
所謂混合式即在任務序列設計中既包括平行式,又包括遞進式,交叉組合在一起。混合式任務序列縱向上仍然以遞進式為主,橫向上采用平行式,對于平行式的內(nèi)容仍然可以互換順序,而對于遞進式的任務,則需要至少完成平行式任務中的任意一個。
學習評價的作用在于明確告知學習者完成每個學習任務需要達到的標準,面向?qū)W習活動的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評價以及對活動成果(如作業(yè)、報告等)評價。對學生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評價主要考量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觀點表達是否清晰、邏輯、有深度。對活動成果的評價則重點考量文字表達是否清晰、正確、有邏輯性;闡釋的觀點是否有深度等。
在基于案例的學習活動中,案例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學習資源。除了案例以外,用于學習的資源還包括教師提供的其他學習材料。一般來說,課堂環(huán)境下的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打印出來的紙質(zhì)材料、授課PPT、課件、音視頻等。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則主要是電子材料,如以文字和圖像為主的網(wǎng)頁、三分屏課件、音視頻、動畫、電子教案等。
工具是學習活動開展的基本環(huán)境,是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nèi)容、同伴、教師等)互動的中介要素。在傳統(tǒng)課堂環(huán)境中,支持工具包括桌椅等基本設施,以及投影儀、投票器、電子白板等電子設備。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常見的學習支持工具包括在線討論區(qū)、實時交流工具、異步答疑、概念圖工具、文件傳輸、文字處理工具、在線日志、協(xié)作學習區(qū)、在線測試等。
《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是師范院校語文教育碩士的一門學位必修課程。該課程強調(diào)理論與實踐、基礎性與研究性的統(tǒng)一。課程主要采用以活動為中心的設計思路,劃分為13個專題,各專題單元包含2-4個學習活動,各學習活動包括3-4個學習任務。課程以案例為特色,設計了21個案例任務,這些案例任務既能凸現(xiàn)理論的應用性,也增強教學的可操作性,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碩士的學習實效。課程中的任務序列包括“自主學習——案例分析——學后測試”、“自主學習——案例反思——拓展閱讀——學后測試”、“案例導入——知識講解——案例辨析”等多種形式。在課程的活動單元中,主要嵌入了筆記、討論區(qū)、作業(yè)提交等工具,并提供了與任務相關的學習資料。
2012級教育碩士對該課程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學習,課程結(jié)束后我們對參與課程的學生進行了訪談及問卷調(diào)研,以了解課程的建設效果。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此類課程打破了傳統(tǒng)課程中學生“看視頻、做作業(yè)”的模式,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普遍反映“通過案例能夠更加深刻理解理論知識”、“案例活動形式豐富”;問卷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學生對課程的整體滿意度達到87.6%,對課程中的案例質(zhì)量、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服務等也均顯示出較高的滿意度。
總的來說,目前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案例教學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是作為課堂案例教學的補充,如通過網(wǎng)絡發(fā)布案例及相關資源,供學生課下思考,具體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仍然在真實課堂環(huán)境下進行,學生可通過網(wǎng)絡環(huán)境提交分析報告等;二是完全基于網(wǎng)絡情境的在線案例學習模式,即所有教學和學習活動均在網(wǎng)上開展。網(wǎng)絡學習情境下的案例學習活動可以使教學案例呈現(xiàn)更加立體化,教學任務安排更加靈活,學員互動形式更加多樣,教學資源共享范圍也更加廣泛。當然,案例學習活動設計不能解決和避免所有問題,在具體實施網(wǎng)絡課程時,還要重視提高教師的學習監(jiān)控力、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持服務等。
[1]孫軍業(yè).案例教學[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3):90-102.
[2]劉亞彬,朱亞莉,章方煒.基于網(wǎng)絡的案例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9):71-73.
[3]李雅玲.課堂案例教學與基于網(wǎng)絡的案例教學的比較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12):48-51.
[4]喬愛玲,王楠.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的學習活動設計模型及相關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5):41-47.
[5]Beetham,H.Review.Developing e-learningmodels for the JISC practitioner communities[EB/OL].2004,http://www.elearning.ac.uk/resources/modelsreview.
[6]Isobel Falconer,Gráinne Conole,Ann Jeffery,Peter Douglas.Learning Activity Reference Model-Pedagogy[EB/OL].2006.http://m isc.jisc.ac.uk/refmodels/LADIE/www.elframework.org/refmodels/ladie/guides/LARM_Pedagogy30-03-06.doc.
[7]胡小勇,問題化教學設計——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