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海 攝/崔益軍
王海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評論主筆
李天濟的生活照很少,此張是“戲外”的抓拍??磮D中的表情形象,容易讓人誤會是在演戲,其實是李天濟在著名導(dǎo)演鄭君里電影藝術(shù)研討會上的發(fā)言姿容。其時在1989年5月,曾經(jīng)與鄭君里、趙丹合作過《烏雅與麻雀》等多部影片的李天濟在會上激情發(fā)言,當他回憶起“文革”中與鄭君里、趙丹一起蹲“牛棚”、“勞動改造”的情形時,聲淚俱下,當講到含冤死去的鄭君里時幾乎是泣不成聲。
攝影師老崔與李天濟相熟。在他印象中,李天濟天生一副喜劇臉蛋,樂天派。在一次影片拍攝現(xiàn)場,老崔見他分秒必爭,稍有空隙便在一邊寫點什么,老崔就揶揄李老拍片已夠辛苦還要“爬格子”,李天濟笑著說:“笨嘛,就得勤奮點?!闭f時還表現(xiàn)出一副可憐無奈的樣子,令人捧腹。
《圍城》劇中的李天濟
于我,第一次看見李天濟,是在黑白電視里,大約3 0年前,同樣的黑白電影《烏鴉與麻雀》。李天濟扮演一個無良的國民黨軍官兼大房東,被“軋金子”的趙丹等租客背后稱作“猴子”。那部電影里,趙丹的妻子黃宗英扮演“猴子”的太太,老戲骨魏鶴齡則飾演一名憂郁的房客。
后來念中學(xué),翻開歷史書,明朝開國那一章。明太祖朱重八的畫像,一張如假包換的鞋拔子臉躍然紙上。我用手肘碰碰同桌:看過《烏鴉與麻雀》嗎?看過??粗煸跋窭镞叺恼l?“猴子”。
時間又過了很多年,還是在電視里,電視劇《圍城》,“兄弟我在英國的時候”出場了——這不是李天濟嘛!扮相比“猴子”的時候頹了些,但氣場不輸陳道明和葛優(yōu)。
大約在五六年前,某天,我打開電視。黑白膠片淅淅瀝瀝,一段傾圮的城墻,云靄陰沉,荒草凄凄,一男一女孑孓而立,民國范兒的對白,壓抑、簡潔。我看見了李緯、魏鶴齡……心里一動,這莫非就是那個著名的《小城之春》吧?一口氣看到底,果然。
看完,上網(wǎng),查了點《小城之春》的資料,驀地,一個名字躍入眼簾,幾乎雷倒了我:編劇李天濟。出生于1921年的李天濟,在他26歲那年,操刀完成了《小城之春》的劇本。名導(dǎo)費穆隨即將之成片。這部成就于那個大時代來臨之前的黑白經(jīng)典,日后被無數(shù)或文藝或小資的青年們頂禮膜拜。
這還不算牛。最近一年來,我因?qū)憣?,翻閱了不少老電影的資料。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著名的歌頌式喜劇《今天我休息》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頗具知名度的時裝輕喜劇《愛情啊,你姓什么》的編劇,都是李天濟。沒錯,“馬天民之父”不是別人,正是李天濟。編劇之余,李天濟還參演了多部喜劇電影,如《魔術(shù)師的奇遇》等。
真是一條奇妙的事業(yè)線啊。寫出過中國十大名片《小城之春》的編劇,在大時代到來之后風(fēng)格戛然而止,轉(zhuǎn)投喜劇領(lǐng)域,居然也玩得風(fēng)生水起,成就斐然。也是哦,那條分水嶺之后,再玩“傾圮”、“荒蕪”、“凄迷”之類的小頹廢,斷然是不合時宜的了,而且不言而喻的危險。只是,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夠自如地切換自己的頻道,并且看上去幾乎是無痕拼接。后來,再也寫不出一個精彩句子的老作家們,就是最好的例子。換了費穆,你能想象他后來能導(dǎo)出《今天我休息》嗎?
費穆早逝于1951年,香港。李天濟1995年病逝于滬上,享年74歲?!缎〕侵骸纺兄鹘恰斑h方來客”的扮演者李緯,解放后一直是李天濟在上影廠的同事,2005年方去世,享年86歲。而《小城之春》的女主角,也是當年的“穆女郎”韋偉,一直生活在香港,近年還在賈樟柯的《海上傳奇》里出鏡,當年電影里的哀婉隱忍,已化為今日的矍鑠淡然。
李天濟去世之后7年,田壯壯翻拍《小城之春》。李老地下有靈,如果看過這一版,不知會嘆惋?氣結(jié)?哂笑?還是……
怪不得田壯壯,他是個有能力有想法的導(dǎo)演。只是,時代變了,一個不錯的大廚,按照舊菜譜的精確指點,也未必能做出一如當年的珍饈。食材名字沒變,構(gòu)成來源變了,食客還是那張嘴,饕餮心理殊異。
還是余光中的感喟到位——當你的女友已改名瑪麗,你怎能再送她一首《菩薩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