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適用話題】獨立 教育理念 鍛煉
那天,我在印第安納大學附近一家超市里出來,看見一對四五十歲的中國夫婦,滿臉是汗,腳下堆著一堆滿當當的塑料袋和紙袋。上前一打聽,是老鄉(xiāng),來自北京,請假專門來這里參加兒子的畢業(yè)典禮的。
不一會兒,一輛白色寶馬車開到了他們的面前戛然停住,跳下一個小伙子,從副駕的座位上裊裊婷婷地走出位中國姑娘。兩個年輕人把堆在地上的東西麻利地拿進后備廂里。按照這對父母的說法,這里的小汽車比北京更便宜,于是給孩子買了輛。
又一天,下著蒙蒙小雨。在印第安納大學的校園里,碰見了一對來自密西根的美國父母,也是來參加兒子的畢業(yè)典禮的。他們告訴我,布魯明頓和附近的旅店都被訂滿了,他們只能在哥倫布市的一家旅店里住。哥倫布市,離這里有四十多公里。他們聳聳肩,沒想到人會這么多。他們從密西根開車出來,先接上女兒,一起來參加哥哥的畢業(yè)典禮。典禮結束,他們一起回家。然后,兒子再回學校,打理他自己的東西。
他們告訴我,他們沒有為兒子買車。孩子讀大學了,一切需要自己打理,他們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如果需要車,他自己會貸款,以后工作后償還。如果不需要,他可以自己應付這一切。
我問那對父母:孩子有那么多東西,沒有車怎么拉回家,你們還要再開車來一趟嗎?
他們搖搖頭告訴我:孩子會租一輛車的。
我們的想法和他們的想法,有時候就是這樣不同。路途那么遠,孩子又一個人,我們總有些不放心,而他們則很自然地想到孩子可以自己租一輛車回家。做父母的,不必像個跟包的似的,事必躬親。
那一刻,我想起了前兩天在超市門前遇見的那對來自北京的父母,和他們開著寶馬的兒子。
【素材分析】成長免不了要獨立,做父母的,實在沒有必要像個跟包的,事必躬親,這樣的陪伴與幫助反而更像是一種束縛,既束縛了家長,也束縛了孩子。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風雨,才能真正看到成長的彩虹。因為獨立,所以踏實;因為獨立,所以自信;因為獨立,所以走得更遠。
【速用名言】
1.獨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礎。
——科威特作家 穆尼爾·納素夫
2.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現代文學家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