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拍攝電影《致青春》之前,她先后獲得了26個影后、9個視后,可是外界總是為她貼上“小燕子”的標簽。
《致青春》拍攝期間,趙薇曾開啟不同于“女明星”的高速運轉(zhuǎn)模式:第一、第二場戲都連拍30多個小時,她逼迫自己也逼迫整個劇組向前推進,以至于各部門人員輪流打點滴。她說,在這些粗糲的日子里,讓她真切地感受到內(nèi)心那個“自己”存在的分量。拍電影讓她如此興奮,是源自她內(nèi)心深處“必須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改變自我”的呼喊。
導演處女作的成功,并沒有讓趙薇停下改變甚至顛覆自我的腳步。在陳可辛導演的電影《親愛的》中,她素顏飾演一位農(nóng)村媽媽,這與平時參加各種時裝周的她相差甚大,但是趙薇卻很歡喜。她說:“我喜歡挑戰(zhàn)自己不熟悉的角色,就像是走了一趟自己從沒有去過的旅程。沒有挑戰(zhàn)的事情我不愛做?!?/p>
角色上的顛覆,尚屬于行業(yè)內(nèi)的改變,而嘗試成為珠寶設計師,則是她一次大膽的跨界。從設計靈感到材質(zhì)搭配,每一步她都經(jīng)過精雕細琢。無論干什么,趙薇都會花很長的時間去準備,去揣摩,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幾年。
每隔一段時間,趙薇都會讓別人認識一個新的自己,從演員到導演,從導演到設計師。在她看來,沒有挑戰(zhàn),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事情。全情地投入工作,不知疲倦地顛覆與超越,這才是最值得保持的狀態(tài),更是她最想要的人生。
【人物速寫·挑戰(zhàn)自我】
從演員到導演,從導演到設計師,趙薇在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她并不滿足于人們熟識的“小燕子”形象,而是不斷挑戰(zhàn)自己不熟悉的角色,甚至身份。她成功了,她的成功告訴我們:人生并沒有固定式,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也是多元化的。
【人物速寫·專注】
無論是飾演一個角色,還是執(zhí)導一部電影,抑或是設計一款珠寶,趙薇都會花很長時間去準備,去揣摩,可能幾個月,也可能幾年。她這種干一行鉆一行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zhì)。具備了這種品質(zhì),我們距成功就會更近一步。
(特約教師 常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