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敏
【適用話題】珍惜糧食 細節(jié) 社會風氣
前不久去德國女兒家探親,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進餐前會有一個提醒珍惜糧食的小環(huán)節(jié),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
一個雙休日,全家人圍著餐桌坐好后,手拉手形成一個整體,一起朗誦。然后才能拿起刀叉,按自己的需求,揀選食品,放進餐盤,開始用餐。女兒告訴我大概意思是:我們相互愛對方,吃飯不要亂丟糧,謝謝主??!賜給我們豐盛的五谷、牛奶、面包和香腸……這是進餐前的提醒,不要浪費糧食,吃多少,拿多少。難怪兩個外孫女兒每次進餐都盆干碗凈盤子光。
德國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進行這項啟蒙教育,進餐前的提醒,已成常態(tài)。讀小學的外孫女兒拉拉告訴我:在學校進餐,也要有這個餐前表演,提醒大家不要浪費每一粒糧食。
有一次,我們在一家知名老字號餐館用餐。但就是這種生意火爆,需提前訂位才能進餐的餐館,也沒見有人大吃大喝。這里就餐環(huán)境也很一般,條桌條凳,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曾在這里就餐。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在德國已成全民共識。
德國是世界上處罰餐廳浪費最嚴的國家。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浪費,任何見證人都可舉報,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按規(guī)定罰款。在德國,餐館一般不設(shè)包間,就是總理、部長用餐也在大庭廣眾眼皮底下,非常陽光。我們的前總理溫家寶訪德時的一次工作午餐就是和默克爾總理在面包車上吃的。
聯(lián)想到國內(nèi)的餐館,浪費驚人,不禁令人汗顏。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國家也有了八項規(guī)定,打擊奢靡之風,規(guī)范三公消費;杜絕餐桌上的浪費,提倡“光盤”行動。打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應(yīng)從小事做起,從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做起。
【素材分析】從小背誦著《鋤禾》長大的我們是不是真的理解了這首詩的真正含義呢?珍惜糧食、“光盤”行動并不只是口號而已,是我們實實在在要踐行的目標。良好的社會風氣,就體現(xiàn)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里。
【速用名言】
1.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髂├韺W家、教育家 朱用純
2.誰在平日節(jié)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guān);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
——中古波斯詩人 薩迪《薔薇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