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先來看一下《巍巍中山陵》的上課實錄:
(生:課前三分鐘演講、點評。)
師:在學習《凡爾賽宮》一文后(執(zhí)教者將蘇教版教材順序作了調整),我們知道學習說明文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生:說明對象、說明中心、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五個方面。
師:很好!大家看看這篇課文的標題:《巍巍中山陵》,能看出哪些內容呢?
生:說明對象是中山陵、巍巍是說明的中心。
師:說明中心應該是一句完整的話?!拔∥ 笨梢哉f是中心詞,或者可以說說明對象的特征是巍巍。
師: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認識一下中山陵。請大家速讀課文,結合解說圖指出中山陵的各個組成部分。
(投影解說圖。解說圖是將課后探究練習二的圖修改得來,修改點主要是將③放在②的兩側,且縮小長度,縱線距離不超過④;將⑦縱線拉長,以突出8段290個臺階。)
(生:瀏覽課文,圈劃書寫。)
師:(巡視,發(fā)現(xiàn)有學生找的位置不對。)“提示一下,應該從哪個小節(jié)開始尋找?”
生:該從第6小節(jié)開始。
師:是的,可是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是從第一小節(jié)開始的。
師:我看有的同學在爭論,是在討論⑨指代的建筑嗎?再提示下,⑨在文章中好像有兩個名稱。
師:好了,大家都填完了,那我們小組內相互交流一下吧。
(生相互交流)
師:請個同學來給大家說一下。大家看說得對不對。
生:①是石牌坊、②是墓道、③是小屋、④是陵門、⑤是石階、⑥是碑亭、⑦是石階、⑧是大平臺、⑨是祭殿、也就是祭堂,⑩是墓室。
師:有要訂正的嗎?
生:沒有。
師:非常好。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出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生:是由下到上的空間順序。
師:很好,下面我們再從圖片上來直觀認識一下各個建筑,看看各個組成部分的樣子。
(出示“石牌坊”的圖片)
師:用個詞來形容一下它。
生:高大(有學生用宏大、莊重等)
(依次②---⑩圖片展示,學生各用一個詞形容,老師從中甄別恰當?shù)脑~語。)
師:看完了,讓我們閉上眼睛,重走一遍中山陵,好嗎?我們一塊兒說。
師生:首先,我看到了高大的石牌坊,走過緩長的墓道,來到了莊嚴的陵門,走過一段臺階,看到了高聳的碑亭,再經過曼曼的石階,來到了開闊的平臺,駐足于巍峨的祭殿,最后瞻仰了靜謐的墓室。
師:走完了中山陵,你有沒有感受到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巍巍”這個特征呢?
師:先問問,巍巍什么意思???
生:高大。
師:對,字典就這么解釋的,我查了。可是老師總覺得“高大”和“巍巍”兩個詞在表達上還是有些區(qū)別的,大家讀讀揣摩這兩個詞的區(qū)別。
生:我覺得巍巍還有一種高聳的意思。
師:你是想強調出高度的差別。大家可以嘗試從情感的角度來品味,“巍巍”還能夠引發(fā)人們怎樣的一種情感?
生:還有點敬佩。
師:對,我覺得應該還有一種欽佩、敬仰、崇敬的情感是吧?比“高大”更有感情色彩。
師:可以了。大家在概括中山陵如何體現(xiàn)“巍巍”特點的時候,可以從這兩方面來考慮。
(生批注、概括)
師:有想法了嗎?(看到有些學生想回答)這個問題有點大,有點難,要有點全局眼光,大家先交流一下吧。
(學生討論交流)
師:下面我們來展示下成果。
生:它有一種安詳寧靜、莊嚴肅穆的氣氛,所以就感到巍巍了。
師:哪兒找到的這句話?你再往前讀讀,把那個句子完整地讀出來。
生:道外的丘崗陂陀之上,密植著眾多的落葉樹和常綠樹,林叢復疊,莽蒼深遂,使人們在未達陵墓以前,就已逐步進入安詳寧靜、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師:這句是什么描寫?
生:環(huán)境描寫?
師:對啊,有了這樣的環(huán)境,它就營造了一種安詳寧靜、莊嚴肅穆的氣氛,就讓人有“巍巍”之感了。這是用環(huán)境來襯巍巍。(板書:環(huán)境襯巍?。┪覀兂Uf情景交融,有了這樣的景,巍巍之情就油然而生了。當然,文章還用了更大的環(huán)境來襯托“巍巍”的,大家能找到嗎?
生:第2段有。
師:讀一下。
生齊讀:它的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險峻。
師:陡坡峭崖、巉巖林立都顯示了這座山“分外雄偉高大”,那建在這座山上的中山陵自然也就高大雄偉了。
師:很好,我們概括出了一個大方面,作者還從哪些方面來體現(xiàn)巍巍的特點呢?
生:還有它的雄偉氣魄??梢詮摹凹捞门c南端入口處石坊的水平距離為700米,垂直高差為73米。其間有392個踏級。祭堂是寬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等句子看出來。
師:你所體會的這個“雄偉氣魄”是通過什么顯示出來的?
生:建筑本身。
師:對??!我們是否就可以概括出第二點了,是通過什么來體現(xiàn)“巍巍”特點的?
生:建筑顯巍?。ò鍟?。
師:好,7---11像這樣用數(shù)字來說明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都能體現(xiàn)出這個高大的特點,我們不多說了。
師:還有第三個嗎?
(生沒有反應)
師:我們學過《凡爾賽宮》,大家回顧它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燦爛明珠的”?
生:建筑風格、陳設和裝潢、大花園。
師:是的,我們來做個比較,建筑風格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建筑顯巍巍,大花園相當于環(huán)境襯巍巍,那還有一個陳設和裝潢沒有對應起來。大家找找,能對應起來什么呢?endprint
生:有孫中山的雕像。
師:嗯,孫中山雕像是栩栩如生、神態(tài)安詳?shù)?,那怎么就能體現(xiàn)“巍巍”特點了呢?
生:還有鐫刻著“天下為公”幾個金光大字。
師:是金光閃閃,讓人有“巍巍”感嗎?不是吧。
師:來我們來讀讀“天下為公”幾個字,理解它的意思,多換一些語氣,讀出一些味道來。
(生嘗試不同讀法)
師:能感受到些什么?
生:能體會到孫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懷、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真讓人佩服!
師:我也有同感。類似讓人佩服的字還有嗎?
生:天地正氣。
師:浩然正氣,讓人肅然起敬!
生:還有“民族、民權、民生”
師: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民族要獨立,民權尚自由,民生求安養(yǎng),這不正是我們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不懈追求嗎?這些都是什么所體現(xiàn)出來的“巍巍”?
生:品格。
師:對,老師用個“溢”字來表達,叫品格溢巍巍。(板書)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鐘山因為有了中山先生的高尚品質、高貴人格讓我們高山仰止。簡單的幾個字就把他的品質宣泄出來了,四溢出來了。
師:再請大家看看當代人寫的兩首詩詞,體會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投影)七絕·中山陵懷古
濟世英才曠世雄,黎民遠客謁南鐘。
功高不用碑文顯,落定塵埃我為公。
七絕·南京中山陵
蒼松翠柏偉人陵,博愛民生倡振興。
天下為公高理想,中山遺志永傳承。
(生默讀、品味)
師:我們來總結一下收獲吧。作者是如何突出說明事物特征的,對你有何啟示?
生:我們除了可以從事物本身來說明描寫之外,還可以把它放在特定的環(huán)境和背景下來襯托其特征,更可以從它所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文化方面來顯示特征。
師:非常好,后面兩點啟示請大家記住,在以后寫作時嘗試運用。
師:兩個大問題我們探討結束了,接下來該是說明方法了。老師覺著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我們就略過去了,我想帶著大家來看看這篇文章的語言。上一課說過,說明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生:要生動、準確。
師:要把準確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生動。要準確說明語言就要平實,要達到生動的效果,就該有生動說明。這篇文章有生動說明的句子嗎?大家找找看,集中在哪兒?
生:第9小節(jié)。第二小節(jié)也有。第五小節(jié)也有。
師:我們來看看第9小節(jié)。請大家自由朗讀這一小節(jié),品味下語言。
生讀賞析:我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句子很對稱,讀起來朗朗上口。比如方山如屏、秦淮似帶;再有城猶潛蛇,山若伏鱉等。
師:是的,這是哪種修辭的妙處?
生:對偶,也有比喻。
師:整齊的句子讀起來總是給人一種節(jié)奏感,富有韻律。比喻修辭會使表達更生動。
生:描寫時從不同角度,當陽光燦爛時是一軸工筆長卷,看得纖細入微,當晨煙夕霧時是一幅潑墨山水,景物只能依稀可辨。
師:有價值。不僅發(fā)現(xiàn)是從不同時間描寫景,還注意到作者行文前后照應的一致性。
師:還有兩分鐘,請大家把這幾個優(yōu)美、生動的句子讀讀背背吧!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注重挖掘說明文的文學性和語文味。新版課程標準在閱讀說明性文章時提出的要求是“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依此,很多老師在教學說明文時,就只關注說明文的知識性和科學性,卻忽略了“語文”的涵養(yǎng)。本節(jié)課在突出說明文教學重點的同時,也充滿著靈動的文學性和語文味。本節(jié)課在第一環(huán)節(jié)認識說明對象時,教師讓學生用個詞來形容各個建筑,這是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是讓學生來用語文。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分析說明特點的時候,讓學生對比“巍巍“和”高大“含義的區(qū)別,這是在品味語文。在“襯巍巍”一環(huán)是通過分析描寫來賞析語文,在“溢巍巍”一段是用誦讀來體悟語文,最后的“讀讀背背”是在積累語文,唯一的拓展也是通過詩詞來開闊學生的視野,回到積累語文上來。整堂課都在圍繞“語文”做文章,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積累,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文本解讀提綱挈領,環(huán)節(jié)處理靈活高效。傳統(tǒng)的說明文教學過分遵循分析說明對象及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原則,使得課堂教學機械化,氣氛沉悶,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本節(jié)課,對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的處理極為簡略。因為說明順序在“重走中山陵”后變得一目了然。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在前一課《凡爾賽宮》中已經重點講解,而本文主要是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也無需多言。作為重點的“認識說明對象”一環(huán),在梳理完各個建筑名稱后,又通過“重走中山陵”來加深學生對中山陵的認識。在“把握說明特征”這個難點上,老師能帶著學生“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從幾句景物描寫、幾個數(shù)字列舉、幾個引用文字,輕而易舉地總結出了“環(huán)境襯巍巍”“建筑顯巍巍”“精神溢巍巍”三個大方面,確有四兩撥千斤之效。特別是“精神溢巍巍”一段,和常規(guī)通過大量引用孫中山的生平事跡、卓越貢獻、用歷史來代替語文的設計完全不同,用悟讀語氣、涵詠詞意、誦讀詩詞來領略偉人情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點撥適時,引導到位。老師自然應該充當起學生學習引路人的角色。學生的思維是有差異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點撥,學生常會徘徊不前,迷惑倦怠。在這節(jié)課上,當老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從第一小節(jié)開始尋找建筑名稱時,及時地給出了第一個提示。在有的學生糾結于第⑨個是祭殿還是祭堂時,老師又適時地給出了第二個提示。簡潔的一句點撥,讓學生回歸了“正途”,避免了無效的時間浪費,提高了學習的時效性。在概括如何體現(xiàn)“巍巍”特點一環(huán)節(jié)時,老師考慮到學生能夠從建筑和環(huán)境兩個方面來歸納總結,應該很難品味到人物精神所蘊含的巍巍之情。所以,在開始階段老師先引導學生對比“巍巍”和“高大”兩個詞的表達區(qū)別,為學生的探討鋪了路,并提示學生在概括時可以從情感的角度來考慮。在深入探討階段在學生無路可走的時候,老師又拋出了《凡爾賽宮》一文是如何體現(xiàn)說明特點的提示,并一一對照,引導學生從內部陳設和裝潢角度來打開思路,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心領神會從雕刻的文字入手。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品讀、點撥去體會文字背后隱含的深意,學生就會很好地理解孫中山先生的高尚品格了。
(張 梅 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 223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