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英 陳彤
心臟病是一類比較常見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 能顯著地影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早期對心臟病的確診及分型, 對心臟病的治療及康復具有積極作用。本課題中, 作者分別對患者肌鈣蛋白與心肌酶譜進行檢測, 并對兩種檢測結(jié)果進行比較?,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就診的心臟病患者130例(男67例, 女63例)為研究對象, 年齡35~75歲。其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占60.77%(79/130)、風濕性心臟病占16.92%(22/130)、高血壓性心臟病占11.54%(15/130)、肺源性心臟病占6.15%(8/130)、內(nèi)分泌性心臟病占4.62%(6/130)。心臟病組130例, 平均年齡(62.2±12.7)歲。常規(guī)組為同期健康體檢者130例(男69例,女61例), 平均年齡(63.2±1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于胸痛癥狀開始約3 h抽取肝素鈉抗凝靜脈血。3 ml檢測心肌肌鈣蛋白I(cTnI)。同時以普通管采靜脈血3 ml, 檢測心肌酶譜。
1.3 評價標準 cTnI測定[2]:肌鈣蛋白<0.05 ng/ml 判斷為陰性, 肌鈣蛋白0.05~0.1 ng/ml 為低, 1 h后復查肌鈣蛋白濃度可持續(xù)改變。肌鈣蛋白0.1~2.0 ng/ml 提示發(fā)生心肌損傷, 肌鈣蛋白>2.0 ng/ml 為高, 心肌大面積損傷。心肌酶譜測定[3]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K), 谷草轉(zhuǎn)氨酶(AST), 乳酸脫氫酶(LDH), α-羥丁酸脫氫酶(HBDH), 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檢測結(jié)果為CK-MB>25 U/L, ALT>40 UL, LDH>220 U/L, CK>196 U/L,HBDH>182 U/L則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心臟病組陽性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cTnI陽性率為94.62%, 心肌酶譜陽性率分別是LDH為71.54%、CK-MB為86.92%、CK為68.46%、AST為52.31%, cTnI陽性診斷率要高于心肌酶譜陽性率。見表1。
表1 兩組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測定陽性率比較[n (%)]
心臟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心悸、呼吸困難、發(fā)紺、咳嗽、咯血、胸痛、水腫、少尿等。常見體征有:心臟增大征、異常心音、心律失常征、脈搏異常等。目前心臟病檢查主要分為兩方面:①侵入性檢查:主要有心導管檢查和與該檢查項結(jié)合進行的選擇性心血管造影, 選擇性指示劑(包括溫度)稀釋曲線測定心排血量, 心腔內(nèi)心電圖檢查、希氏束電圖檢查、心內(nèi)膜和外膜心電標測、心內(nèi)膜心肌活組織檢查以及心臟超聲顯像、心血管內(nèi)鏡檢查等。這些檢查容易給患者帶來一些創(chuàng)傷, 但是可以得到比較直接的診斷資料, 診斷價值較大。②非侵入性檢查:包括各種類型的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超聲多普勒血流圖檢查、實時心肌聲學造影、數(shù)字減影法心血管造影等[4]。這些檢查對患者無創(chuàng)傷性, 故較易被患者所接受, 但得到的資料較間接。近年來, 隨著儀器性能和檢查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提高, 其診斷價值也在迅速提高。
研究報道AST、CK-MB、CK、HBDH和LDH作為心肌內(nèi)細胞酶是目前國內(nèi)外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酶[5]。其中CK-MB、CK指標的靈敏度較高, 它們可在發(fā)病早期的血液中檢測出來。LDH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 當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后, 在早期LDH1、LDH2活性會升高, 而LDH1增高更為明顯和更早[6]。因此, 在本次研究中選擇測定CK-MB、CK和LDH等心肌酶。本次研究中CK-MB檢測的陽性率為86.92%、CK為68.46%。這是因為, 由于CK-MB、CK存在于心肌和非心肌組織中, 當糖尿病、乙醇中毒、骨骼肌肉創(chuàng)傷和疾病時CK-MB、CK都可升高, 所以檢測的特異性稍差。當發(fā)生急性骨骼肌損傷時, CK-MB出現(xiàn)一時性增高, 而且易受CK-BB、CK-MM等同工酶亞單位的干擾, 導致假陽性結(jié)果。LDH檢測的陽性率為71.54%, 這是因為, 血清LDH是低特異性酶類, 存在于紅細胞、肝、腎、肺、心肌、骨骼肌中,易受溶血標本的影響。
心肌肌鈣蛋白是心肌細胞的特異性蛋白, 在血液中含量極低。心肌肌鈣蛋白相對分子質(zhì)量比其他心肌酶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小, 在心肌受損后極易血液中而持續(xù)升高且較CK 及其他酶更早的出現(xiàn), 患者在發(fā)病后3 h心肌肌鈣蛋白的陽性率就可達到40%, 發(fā)病后4~6 h 陽性率達更高達88.6%。而且心肌肌鈣蛋白在發(fā)病后5~12 d 仍可檢出陽性。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病3 h抽取肝素鈉抗凝靜脈血cTnI。結(jié)果cTnI陽性率為94.62%。提示cTnI是心肌缺血損傷最敏感的的指標。
綜上所述, 心肌肌鈣蛋白作為心肌損傷的非酶學指標,在心臟病患者檢測中, 以其特異性強、敏感性高, 對病情的早期診斷、病情監(jiān)測和預后判斷等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李存仁,劉麗媚,李雪峰.心理支持干預療法對心臟病患者介入治療的影響.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4, 20(2):202-204.
[2]彭暉,文錕,王明建.cTnI聯(lián)合心肌酶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意義.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0, 31(11):1344-1346.
[3]陳曉燕,王坤.兒童過敏性紫癜心肌損害時心肌酶譜、心肌肌鈣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中國當代醫(yī)藥, 2009, 16(22):41-42.
[4]余霞輝,馬小艷,王順華,等.中國西部城鎮(zhèn)兒童先天性心臟病診治現(xiàn)狀調(diào)查.重慶醫(yī)學, 2011, 40(7):683-685.
[5]易峰,陸海湖,袁旭光.血清肌鈣蛋白及心肌酶譜在急性有機磷中毒心肌損傷中的臨床意義.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 2009, 15(04):207-208.
[6]劉振云,馬春鳳.血清肌鈣蛋白I與心肌酶譜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價值的對比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 8(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