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鈴
我母親識字不多,但她知道識字的好處。我五歲那年,跟著母親去田里。她讓我看田壟,一道道田埂把土地畫成方格。母親說,這個就是“田”字。那天,我用樹枝在地上畫了許多“田”字,在回家的路上告訴每一個遇到的人:“‘田字就是許多小方格”。人們都夸我聰明,我對這一點也十分相信,于是乎內(nèi)心升起很高的學習熱情。我希望冰也如此,自己想學習,才不會覺得累。我把露天的陽臺開辟成一個菜園,由許多花槽組成。我希望將來有一天,冰回憶起她母親的一些細節(jié),譬如去陽臺上掐蒜葉為她做一碗熱氣騰騰的陽春面,譬如也摘個西紅柿為她做一碗蛋花湯,這些都能溫暖她的心。
我讓冰全程參與買花槽、運泥土等菜園子建設(shè)事宜。我們一起刨土、種菜,給小菜苗灑水,拔掉雜草,教她收獲成熟的青菜,和她一起在一架紫花爛漫的豆莢前自拍。夏天在陽臺待久了,就有了汗流浹背的體驗。冰在旁邊捉瓢蟲,我在掐絲瓜架上多余的花,一滴汗水落在泥土里,冰的小臉被曬得通紅,問她開心嗎?她大聲答,開心!
冰對味道怪的食物有抵觸,像芹菜、芫荽、香椿之類的,都不吃。我對冰說,別說芹菜不好吃,小心她們聽到了會難過的哦。當餐桌擺上了炒芹菜,冰吃了一小口,說:“味道也不差呢。”小時候,母親告誡我,說話做事都得像泥土里長莊稼,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不欺心。記得有一次母親買錯了種子,應該說賣種子的人給錯了,青菜長成了油菜。賣種子的人不承認自己的錯,推說是我母親分不清什么是青菜什么是油菜。母親心平氣和地說,土地不騙人,你種什么她就長什么。
母親還說過,對待土地要實誠,施肥、澆水、鋤草,不能打馬虎眼,這樣土地才給你長東西,待人也是一樣的,得真心。這些年,我跟冰一起在陽臺上種菜,斷斷續(xù)續(xù)地把母親的這些理論傳給她。冰的作文里,戲謔地稱這是我們家的傳統(tǒng)——“菜地式”家教。
暑假前,母親打電話給我,說我小侄子太嬌氣太任性,要我勸我弟把孩子送到鄉(xiāng)下跟她住一陣子。放假后孩子立即就回去了,七歲的孩子,母親帶他劃船捉魚撈菱角,帶他到樹林里捉知了,帶他去果園摘果子,帶他到菜園拔草澆地。沒有手機,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玩具,只有汗水和泥土。我們回老家看,他不再耍脾氣了,吃東西知道給奶奶夾菜了,像是變了一個人。母親笑著說,咱們家的孩子,都是在泥土里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