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燕YOU Yan;韓娟HAN Juan
(西安工程大學,西安 710048)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China)
大學生公寓空間設計與研究通過對國內外現狀的分析,以及對調研問卷過程數據的整理,得出目前大學生對于學生公寓的需求狀況,項目研究以公寓空間的主體要素(生理,心理,行為)為出發(fā)點,全面綜合考慮現在大學生的需求,并研究符合大學生公寓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在國外,每個國家的大學發(fā)展程度與特色有所不同,縱觀國外大學的發(fā)展,其教育歷史發(fā)展悠久,到如今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尤其在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方面有許多我們值得學習與借鑒之處。
在解決大學生居住問題上,學校會針對不同的人群,如國家文化,社會背景,宗教信仰,其中還包括學生年齡、專業(yè)、經濟、文化、留學生和非留學生,由于學生的類型多樣所以人口結構非常復雜。學生會根據不同的需求與狀況,在設計上要求有多種的戶型與之相適應,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使大學生度過美好的學生時代。
國外大學生居住有宿舍、公寓、單元式住房還有獨棟的小住宅。住宅標準一方面表現在學生居住的面積上,每生的居住建筑面積達到20-30 平方米不等甚至更多。另一方面表現在學生居住的私密性和公共性。一般臥室多采用單人間的形式,配置儲藏、衛(wèi)生間等必要的設施,同時提供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和公共交往空間,如活動室、會客室、學習室、健身室、洗衣房等,以滿足學生生活的多種需要。國外大學生公寓空間形式多樣,有弧形或圓形等異形空間,還有錯層公寓型空間和開放型空間,不同的空間形式配套不同的設施,讓同學的居住更加的豐富。
針對不同的居住群體,在宿舍的空間設計上和設計配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尤其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它會設計出合理的空間,例如,針對藝術類學生來說,它的公寓空間就不會顯得呆板方正,而是具有靈活性,空間多用異形,設計上面來說更具有藝術性(整體空間的色彩,布置等)。而對于文理科生,在公寓空間設計上較之嚴謹,他們更希望公寓空間有更多的公共共享空間,便于交流。
圖1 國外某大學局部平面(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國內的學生公寓發(fā)展可以追溯到文革前與文革后兩個階段。這兩個時期建設標準低,空間功能單一,設施不足。只能滿足最基本的需求。缺乏個人私密性和公共性。第三個階段(90年代),隨著國家富強、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各大高校各方面的體制也在不斷的完善和加強。關于高校公寓的建設研究方面也不斷的加強,學生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各方面越來越完善。
國內公寓現存特點:
①國內空間形式單一,公寓在各種空間上相互結合,形成了各單元套型為主的形式,但是在宿舍的布局上仍以長直走廊、規(guī)則的矩形平面為主,使得空間缺乏變化與個性。這種空間使不同需求的學生空間得不到滿足。
②空間層次比較單一。目前我國高校公寓空間層次相對單一,大多是以寢室、走廊、門廳為主。樓層內沒有大的公共共享區(qū)域或交流的平臺,學生在公寓內部交流的平臺僅僅局限于臨近的幾個宿舍,而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寢室內,這樣就使得學生的生活與社會交往得不到很好的滿足。
圖2 普遍高校公寓空間層次
③公寓服務設施不足。據我們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學生的居住標準還有待提高。以西安高校為例,大學生公寓本科生大多數為六人一間,人均6.5/每平方米,碩士生多為四人一間,人均10/每平方米。但還存在有本科生是八人或十人的宿舍。
目前,大學生公寓設施不足表現為衣櫥柜儲藏空間不足,小部分沒有陽臺、家具功能,造型單一,公寓內部僅滿足學生的生理需求,在生活交往等服務設施上面很不完善。
④公寓內部人性化不足。目前,大學生公寓中床體結構大致有兩類:一類是上下鋪結構,分別于居室兩側,中間則集中布置書桌或將雙層床與書桌集中于房間兩頭。這種布局一般適合于一室6-8 人,目前在我國高校最為普遍,在這種公寓中。家具除了床,就只有2-3 張公用的書桌和幾把椅子,每個人擁有一個抽屜或儲藏柜。這遠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條件好一點的宿舍,不過就是上下鋪的形式。它包括床、書架、寫字桌、大衣柜以及一定的儲物空間,這種床體結構適用一室4-6 人。這種結構雖然功能上滿足大學生的要求,但在設計上存在很多問題,大學生公寓內部沒有獨立的個人空間和學習空間,并且存在相互的干擾,對于大多數的高校老校區(qū)來說,宿舍都存在上下鋪的形式,這就導致了相互之間的干擾和影響。宿舍樓在設計上,在男女學生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居住行為差異沒有很好的區(qū)分,在內部裝飾上比較傳統。
⑤公寓環(huán)境。目前,大學生公寓多為半封閉式長廊為主,沒有良好的通風性,對于長廊的設計上呆板,缺乏裝飾與綠化,環(huán)境單調。公寓內部墻面都是刷大白乳膠漆,沒有視覺上的美感和沖擊。
通過對國內外大學生公寓居住空間以及特點,對比分析了國內外大學生的居住狀況,論述了大學生國內外宿舍特點、空間設計、功能、環(huán)境等存在差異,分析了國外大學生公寓的優(yōu)點,并對我國大學生公寓現狀進行了分析??偨Y出目前我國大學生公寓空間形式和層次比較單一,公寓服務設施以及對于人性化設計上面存在不足,環(huán)境內部較差,為方案的設計提供初步的探索。
由表1 數據顯示,目前陜西大學生公寓的內部環(huán)境是以矩形規(guī)則形為主,開間普遍范圍是以3.00-3.50m 為主,進深5m-7m 之間,層高為3.00-3.50 之間,而人行過道普遍過道的范圍在1.00-1.50 間,最小的范圍為0.86m,最大的為2.30m。
3.1.1 公寓布局內部形式(1)
圖3
圖4
圖5
公寓布局內部形式(1)是四人間為主,內部的形式如圖4,即上床休息,下床學習(附帶衣櫥柜、書桌、書架)。
3.1.2 公寓布局內部形式(2)
公寓布局內部形式(2)是六人間為主,內部的形式即上下都是床,學習區(qū)域(書桌,書架組合)布置在床的兩側,剛進入公寓內,有一個小小的衣櫥柜供同學們的使用。據實地的調研,該類型衣櫥柜不能夠滿足同學們的需求。
3.1.3 公寓布局內部形式(3)
圖6
表1 陜西部分大學生公寓單元間基本尺寸
公寓布局內部形式(3)是十二人間為主,公寓內的形式是上床下床的形式,沒有個人獨立書桌,宿舍僅有兩個公共書桌,供學生擺放洗漱用品。但據實際調研,其內部是十人間宿舍,其中兩張床是提供同學們堆放行李箱使用。
3.2.1 調研問卷(表2)可以看出:
①學生對于公寓的功能性和設計性要求很高。學生對于目前大學生公寓的儲藏空間較不滿意(公寓儲藏功能不足以及公寓衣櫥內沒有防潮功能)。
②現在大學生的審美越來越高對寢室的形式也很重視,所以在形式的建設上要求有創(chuàng)意性,由于大學生生活的多樣化和社交廣泛性,大多數學生希望在公寓樓棟內設立活動室,會客室,學習室,健身室,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表2 大學生公寓空間設計調研問卷數據統計
③對于公寓內部的家具,學生們傾向顏色多樣,造型獨特,材質的要求也較高。
④學生們傾向宿舍為公共的獨立和學習空間,內部的居住形式傾向4 人一間。同時希望宿舍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通過對大學生公寓的實地調研,以及調查問卷數據的整理分析,從大學生公寓主體要素(生理,心理,行為方面)展開具體分析研究總結,為以后高校大學生公寓設計提供一些參考。大學生是學生公寓使用的主體,這一時期的大學生的有著獨特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征。大學生的公寓設計對大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影響,從學生公寓主體要素上出發(fā),我們在調研中發(fā)現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
3.2.2 據調研過程中的實地調研,走訪和問卷調查中分析的結果來看,在生理方面,學生們對于床鋪的反映比較大,學生對于普遍存在的上床下床的形式感覺非常不滿意,同學們更傾向于上床下桌的形式,對于床板的硬度以及寬敞性也感到不滿意,尤其強調的一點,就是宿舍沒有衛(wèi)生間的現象比較多,針對陜西高校來說,絕大部分的高校公寓都是在樓層里面設置公共的洗漱區(qū)和廁所。
①生理方面(從局部分析)。大學生公寓內部床的材料是金屬制的鋼與木材板,冬天的時候,床板很涼,使人感到身體不舒服。而且金屬材質另一特征就是硬,這使得同學經常碰到該支架。住在上鋪的同學在攀爬中容易發(fā)生打滑、跌倒現象。同時,床的穩(wěn)定性也不夠。
公寓椅子椅面材料多為合成木材,經常容易開裂甚至掉渣,坐在上面時間久了,就會覺得酸累,根據人機工程學,椅背和椅面的面板之間距離大,角度過小,長時間使用,會導致人不舒服。大學生公寓陽臺,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大部分高校陽臺面積狹小,排水效果不佳,晾曬衣服的支架設置的過高。對于身高較矮的學生來說掛曬衣服很吃力。對于陽臺地面的選材缺乏合理性。陽臺地面有水的話容易打滑。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大部分高校內部存在儲藏柜不足,很多學生為了節(jié)省室內空間,把行李箱集中堆放在少有的櫥柜下面,這樣不僅給室內帶來不雅的外觀,同時給在室內行走的人帶來安全隱患。
②心理方面。大學生公寓的空間布局,寢室設施,衛(wèi)生狀況,環(huán)境美化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調研過程發(fā)現,空間布局依附墻兩側,布局規(guī)則方正呆板,給人帶來不活躍感,由于寢室內部設施的不足(例如儲藏柜、鞋架不夠)導致宿舍物品隨意擺放造成宿舍內部凌亂,給人帶來煩躁感。
③行為分析。大學生是公寓構成的主要主體,這就決定了大學生的行為方式與其他群體存在不同。作為大學生,我們避免不了在公寓內其行為中受到一定的影響。作為學生的我們除了學校提供的公共教學樓以外,我們也更希望學校能夠人性化的從我們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在學生公寓內部提供相應的自習室或活動室,這是大學的學習特點,同時也是我們學生的行為規(guī)律。然而據調研發(fā)現,目前大學生公寓內部沒有更多的考慮到同學們行為交往模式這方面,陜西各大高校公寓內部沒有設立相應的自習室或者活動室。即沒有單獨的行為共享的學習區(qū)域。
通過對大學生公寓環(huán)境,生理和心理,行為不同方面的影響,我們可以發(fā)現構建合理規(guī)劃公寓空間的布局的特點,同時在學生公寓居住區(qū)的物質環(huán)境建設中考慮大學生的行為模式特性,為不同群體的活動和相互的交往提供必要的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群體活動。
①在學生公寓單元間的設計中,我們應從居住空間的基本尺寸和裝飾美化以及居住空間的家具、色彩、照明出發(fā)。一個好的居住公寓空間應做到色彩與建筑裝飾,家具及設施設備(包括衛(wèi)生潔具)進行統一設計,以取得理想的效果。②在大學生的交往空間層次性中,我們可以劃分為公共性空間、半公共性空間、半私密性空間、私密空間。這些空間一般都兼有交通和交往的雙重功能,故應創(chuàng)造出動靜皆宜的空間。③在對國內外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內外宿舍特點、空間設計、功能、環(huán)境等存在的不同,我們應從公寓的功能、造型、顏色、材質出發(fā)結合居住的學生群體特點做出與之相適應的設計方案;在空間形式上學習借鑒國外優(yōu)秀的學生公寓,講究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性,以及人性化進行方案的設計,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要摒棄以往的不足力求做到創(chuàng)新,實用,美觀的大學生公寓。
[1]周湖逸,宋澤方專著.高等學校建筑規(guī)劃與環(huán)境設計[M].1994.
[2]高冀.大學生公寓的研究與認識[J].世界建筑,2003年10月.
[3]高冀生.我國高校學生宿舍設計探析[M].廣州:南方建筑,1991.
[4]何炳泉.人性化的居住空間——我國高校學生公寓設計研究[D].2006.
[5]許瑩瑩.多層次的大學生公寓交往空間設計研究[J].華中建筑,2008,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