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忽浩杰
(1.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腦病內(nèi)科,貴州 貴陽550000; 2.河北醫(yī)科大學 研究生學院,河北 石家莊050017)
由于脂肪代謝或轉(zhuǎn)運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zhì)高于正常,稱高脂血癥,可表現(xiàn)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或兩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癥[1]。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guān),是缺血性心腦血管病( 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 的危險因素之一,調(diào)脂治療有利于降低該類疾病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以總膽固醇( TC) 與低密度脂蛋白( LDLC)增高為主,首選他汀類降脂藥物,但其調(diào)節(jié)甘油三酯( TG) 的作用不佳; 以TG 增高為主,首選貝特類藥物,但對TC、LDL 水平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稍差;如TC、LDL-C、TG 均顯著升高,臨床上單用他汀類或貝特類難以達到滿意的療效,若二者聯(lián)合用藥,尤其使用大劑量他汀類藥物時,雖明顯改善血脂譜,但增加橫紋肌溶解癥等肌病和肝臟毒性的風險。筆者采用血脂康聯(lián)合苯扎貝特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安全有效,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患者21 例均為2010年~2013 就診于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腦病內(nèi)科的混合型高脂血癥,其中男10 例,女11 例,年齡23~60 歲,其中高血壓病10 例,腦卒中7 例,糖尿病5 例,冠心病3 例。混合性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參照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建議[2]。具有以下情況者除外:①年齡>60 歲; ②肝、腎功能不全者; ③繼發(fā)性高脂血癥;④有多發(fā)性肌炎或肌酸激酶高于正常者;⑤合用其他對肝腎功能毒性較大的藥物者;⑥妊娠和哺乳期婦女;⑦應用抗凝劑及其他影響脂代謝藥物者。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24~48 h 內(nèi)開始給藥:口服血脂康膠囊( 北大維信生產(chǎn),國藥準字Z10950029)0.6 g,2 次/d;苯扎貝特( 江蘇天士力常益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10013)0.2 g,3 次/d。療程均為4 周,治療前后均保持平日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觀察有關(guān)指標:①血脂: 抽血前24 h 禁高脂飲食及飲酒,空腹12 h 抽取靜脈血,測定TC、LDL-C、TG ;②安全性指標:血清學檢查: 檢測血脂同時檢測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 AST )、肌酸激酶(CK )、肌酐( Cr)。臨床表現(xiàn): 整個治療期間觀察患者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自身前后配對t 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
2.1 血脂指標比較 幾項指標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 <0.01)。
表1 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n=21, ±s,ρ/mmol·L -1)
表1 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n=21, ±s,ρ/mmol·L -1)
TG TC LDL-C治療前 3.52 ±1.74 1.34 ±0.35 <0.0001治療后 6.73 ±0.80 4.54 ±0.35 <0.0001 P 值 5.23 ±0.53 2.98 ±0.25 <0.0001
2.2 安全性指標比較 療程結(jié)束時,復查肝腎功能和肌酶譜均在正常范圍,未發(fā)現(xiàn)肌痛、肌無力及消化道癥狀等不良反應。
血脂康是一種中藥制劑,由天然紅曲提煉精制而來,副作用較少,安全有效、經(jīng)濟,因其含有洛伐他汀,被稱為“天然中藥他汀”,而洛伐他汀為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 ( HMG-COA ) 還原酶抑制劑,具有抑制內(nèi)源性膽固醇合成的作用。
患者使用常規(guī)劑量血脂康膠囊1.2 g/d,無嚴重不良反應,這可能與他汀總量較低有關(guān); 同時,血脂康中所含的其他有效成分,如黃酮類物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及必需氨基酸等有一定協(xié)同降脂的功效,故比等量的純洛伐他汀對HMG-COA 還原酶的抑制能力更強。其降脂效果可靠,且降低了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而可能產(chǎn)生的副作用,較他汀類西藥安全,故臨床運用廣泛。
貝特類藥增強脂蛋白酶活性,促進VLDL、乳糜微粒等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顆粒中甘油三酯成分的水解,并減少肝臟VLDL—C 合成和分泌減少,使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分解加速,有效完成甘油三酯水平。
通過觀察,筆者認為血脂康聯(lián)合苯扎貝特治療混合性高脂血癥的療效短期內(nèi)可靠且安全。但是,由于老年人常有自身機能的減退,所以在使用該類降脂藥物的同時,建議定期檢測患者的肝腎功能和肌酸激酶等指標。當然這也還需要更大樣本和更長時間來證實,為此將進行進一步的觀察研究。
[1]葉任高,陸再英. 內(nèi)科學[M].6 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21.
[2]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lián)合委員會.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 ( 5): 390-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