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導(dǎo)語:童真、童趣構(gòu)成了每個人不可復(fù)制的美好的童年時光,每當整理童年這本相冊時,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趣事依然歷歷在目,你聽,那些歡快的笑聲跨越時光的長河,還一直在心頭回蕩……
窗外傳來一陣陣蟬的鳴叫聲,時而獨奏,音律婉轉(zhuǎn)輕盈,好似小河澗溪嚶語款步;時而聯(lián)唱,曲調(diào)高亢沉渾,宛如大江長河奔騰疾行。那縹緲美妙的聲音此起彼伏,跌宕連綿,好像又回到了童年的那片小樹林。
外婆家坐落在一個小山村里,門前屋后,河畔山腳,都種滿了各種樹木,一年四季綠意盎然,繁花似錦。尤其是夏天,柳樹柔枝飄飄,槐樹枝繁葉茂,石榴花酷似一團火紅的朝霞,梔子花仿佛一片潔白的云朵……
六月驕陽似火,高大樹木上的葉子都被烤蔫了。蟬鳴聲聲響起時,捕蟬的孩子便也來了。和一團黏黏的面筋,粘在長竹竿的一頭,仰頭繞著大樹轉(zhuǎn),尋找蟬的蹤跡。瞧見了,就舉起長長的竹竿,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靠近蟬,瞅準時機向蟬身上一粘,蟬就束手待斃了。捕蟬要有很好的耐性,還要常常仰著頭,所以我不喜歡。
而我喜歡的是雨過天晴,跟外公到樹林里找未蛻殼的蟬,我們這里稱它為“知了鬼”。地上很潮濕,正是“知了鬼”爬出土的好時候,更是捉“知了鬼”的好時機。我們仔細地查看樹干和樹下,翻著亂石雜草、枯枝敗葉,一看見地面上有個小洞,就立刻用手指戳,越戳洞越大,輕輕試探著伸進一個手指,會觸到正在往外爬的“知了鬼”。它正在里面蠕動呢,有時還會用兩個利爪撓你的手指,把洞挖開,就把它擒住了。但也不是所有的洞里都能找到“知了鬼”,如果洞口已經(jīng)大得如同外公的手指那么粗,多半是“知了鬼”已經(jīng)爬出洞逃之夭夭了。也有的洞口很小,卻不是“知了鬼”的家,而是小螞蟻的家?!爸斯怼币汇@出洞就急匆匆地爬上樹干,可惜它的速度實在比蝸牛還慢,還沒爬高,外公一伸手就把它捉了下來,關(guān)進一個玻璃瓶里。有的“知了鬼”比較幸運,在人們還沒發(fā)現(xiàn)它時,已經(jīng)爬到高處,蛻了殼,爬上了樹梢,只留下一個完整的空殼趴在樹上。外公也把它拿下來,據(jù)說,蟬殼可以入藥,所以我們把收獲到的蟬殼全賣給了村里的醫(yī)生。
擒來的“知了鬼”,被外婆洗干凈放在碗中,撒上一層細鹽腌制兩三天,丟在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就可以吃了。香氣飄來,饞得我直流口水。外公把炸好的“知了鬼”一分為二,我吃它柔軟美味的腹部,有利爪和硬腦殼的部分外公吃,不一會兒,一碗香脆的油炸“知了鬼”就一掃而光了。我打著飽嗝,抹抹油膩膩的嘴巴還回味無窮呢!
窗外,樹上,蟬微微顫動著翅膀,依舊傾心地歌唱著,隨了枝梢的搖曳,流線地飄搖。正如南朝蕭子范所寫“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心也漸漸隨著那嚶嚶的音韻,如乘了一葉輕舟,徐徐在歌聲里緩行……
◆山東萊蕪市萊城區(qū)楊莊中學
(指導(dǎo)老師 周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