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青春期的我們,經(jīng)常覺得父母不可理喻,跟他們沒有共同語言,卻忘記了小時候他們從不嫌棄我們,含辛茹苦地將我們撫養(yǎng)成人。父母最大的感傷,莫過于看著家里孩子的生活跡象一點點消失,洗漱臺上不再擺著他的牙刷,陽臺上不再晾著他的衣服,飯桌上少了一副碗筷,聽見有人在身后喊爸媽猛然回頭卻只能茫然張望。越長大我們離父母就越遠,就越少與他們交流,也不再像兒時一樣喜歡跟他們說心里話,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敬請關注本期的熱點聚焦——為什么我們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
渴望獨立自主VS無私關愛
小黃是西安某中學的學生,作為父母的獨生子,他從小就被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小時候,小黃最喜歡騎在爸爸的背上,揮舞著手中的小木劍,指揮爸爸“沖鋒陷陣”。那時候的他總是喜歡跟爸爸媽媽聊天,什么心里話都會告訴他們。可是上中學不久,小黃就漸漸地與爸爸媽媽疏遠了,很少主動和他們交流,更別說談心了。爸爸媽媽對此很困惑,也很著急,他們努力想改善現(xiàn)在的關系,于是,在小黃生日那天,爸爸媽媽特地帶著小黃去了他最喜歡的自助餐廳。
“生日快樂!”落座后,爸爸媽媽齊聲祝賀,他們本以為小黃會像小時候一樣露出燦爛的笑容,沒想到小黃不好意思地環(huán)顧四周,滿臉通紅地低下了頭,說道:“小聲點……”“為什么?你不開心嗎?記得你小時候最喜歡我們給你過生日了!”媽媽疑惑地問?!皼]什么,快吃吧!”小黃依舊低著頭輕聲說道。爸爸為了打破母子之間的尷尬,笑著說:“為什么?我們的兒子長大了唄!兒子,說說今天在學校都發(fā)生了什么新鮮事兒啊?”小黃抬起頭,淡淡地說:“沒什么事兒,每天都一樣,上課、下課、學習、做作業(yè)。”面對小黃的回答,爸爸不知如何接話,飯桌上一片沉默。40分鐘后,一家人吃完了晚餐,媽媽提議說:“不如我們?nèi)V場散散步吧!一起聊聊天!”還沒等爸爸說話,小黃就說:“你們?nèi)グ桑蚁然丶伊?,還有好多作業(yè)呢!”看著兒子遠去的背影,爸爸媽媽無奈地嘆了口氣,他們不知道與兒子的距離為什么越來越遠,也不知道應該怎么辦。
上中學后,同學們逐漸長大,與父母的關系正處于由依賴向獨立過渡的階段:既希望能和父母一樣獨立地處理和決定事務,又留戀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因此,在與父母相處時,同學們的內(nèi)心常常十分矛盾。就像故事中的小黃那樣,他對爸爸媽媽特地為他慶祝生日有些冷淡,可能是覺得“我都這么大了,還要在這樣的公眾場合像個小孩子一樣過生日,多不好意思”。然而,這并不表示小黃不喜歡爸爸媽媽給自己過生日,因為在他的心里還留著小時候過生日的美好回憶,甚至可以說,小黃是希望爸爸媽媽給他過生日的,只是有些不好意思,不知如何應對。這種內(nèi)心的掙扎是不可避免的,是成長中的必經(jīng)之路。
青春期的叛逆VS更年期的煩惱
這天,云朵媽正在上班,女兒的班主任楊老師打來電話,氣急敗壞地說:“麻煩你到學校來一趟,我拿你女兒已經(jīng)沒有辦法了?!痹贫鋴寚樍艘淮筇?,趕忙趕到學校。當她來到教室里時,看到女兒云朵正站在講臺前,倔強地昂著頭。楊老師見云朵媽來了,指著云朵說:“你看看,這是你們家的英雄吧?一副英勇不屈的樣子!”
云朵媽趕緊道歉,詢問事情的起因。楊老師說:“云朵近來表現(xiàn)真的很差,學習成績下滑得厲害,還動不動就跟同學吵架,今天調(diào)整座位,她嫌棄她的同桌,還說別人是個胖子,這多傷同學的自尊心呀!”聽著老師的告狀,云朵居然還在講臺上大聲反駁:“你罰我站在這里,不也傷害了我的自尊心嗎?”看著云朵叛逆倔強的樣子,云朵媽一下子氣得昏了頭,沖上講臺打了云朵一巴掌,接著,她們就被請到了校長室……
“這半年來,我換了工作崗位,壓力特別大,漸漸地,身體也出了問題,失眠多夢、煩躁易怒,常常困擾著我。云朵本來是個乖巧的女孩,最近不知怎么了,她變得叛逆、厭學,我嘗試著與她溝通了很多次都無濟于事。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云朵媽煩惱地說。
有時候,愛就是無條件地讓一步。無論是青春期碰上更年期,還是叛逆遇上頑固,媽媽總習慣了那個聽話、乖巧的孩子,而孩子卻要獨立,要空間,要成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母女都是彼此的鏡子,從對方那里可以看清自己。有時候經(jīng)歷了沖突,才能化解矛盾,愛也會變得更真實。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從我們出生開始,就開始了與父母分別的倒計時。等你終于醒悟過來,愿意和媽媽好好相處時,媽媽卻沒能等到。想想媽媽為你付出的所有時間和精力,想想你們曾經(jīng)有過的美好歲月,想想親愛的媽媽并不能陪伴你那么長久……如果和媽媽的矛盾實在無法調(diào)和,請無條件地讓一步吧!
工作、學習忙碌VS?;丶铱纯?/p>
逸仙湖公園里綠樹成蔭,是休閑納涼的好去處。張爺爺自退休之后,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會來這里找志同道合的棋友在楚河漢界上廝殺幾盤。在張爺爺看來,這是他們排遣退休后生活孤寂的最好方法。
張爺爺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念大學后就離開了家。他的老伴去世了,而兒女在廣州工作,過年時他曾搬到廣州和兒子住過一段時間,但兒子工作繁忙根本無暇顧及他。“而且,廣州生活成本高,也不想給兒子添加負擔。”盡管知道兒子不舍,張爺爺最后還是回了老家。
不知從何時起,節(jié)日成了一件不值得高興的事,?;丶铱纯匆渤闪艘患莩薜氖?。從上學時學業(yè)緊張,放假安排不自由,到上班后離家遠、不方便,不知道有多少個節(jié)日都在通電話中悄然度過。節(jié)日時,我們也只能通過電話問候著家鄉(xiāng)的父母。平日里,因為擔心影響我們工作、學習,爸媽也許極少給我們打電話,有時聽到我們不能回家的消息,爸媽也不會表現(xiàn)出不高興,反而安慰我們:“沒事,先忙,什么時候回家都行。”其實,他們是多么希望孩子能回家看看?;丶业拇螖?shù)少了,孩子似乎成了家里的客人,爸媽還會特意為我們打掃房間,做好可口的飯菜。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惫ぷ鳌W習再忙也不要忘了?;丶铱纯窗职謰寢?,他們要的并不多,有時一條問候的短信就能讓他們倍感溫暖。常回家看看,不要讓爸爸媽媽的關愛落空,不要讓愛再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