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遠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初中歷史教學工作者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知識、提高自我文化修養(yǎng)、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使歷史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新課程改革后,歷史教學的目標從原先的僅僅教授歷史知識轉變?yōu)樘岣邔W生的綜合能力。初中歷史教學者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一、關注教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相較于單向向學生灌輸知識,情景教學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歷史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教學,更容易使師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友好關系,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有積極作用。
1.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課堂。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可以從提問角度出發(fā),提出學生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學會分析問題,提高綜合能力。
2.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內涵。
初中歷史教學最基本的任務是讓學生理解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擁有一定的歷史常識。因此,如何讓學生深入理解歷史知識內涵就成為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學者應當思考的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加深學生理解。例如,在進行關于美國內戰(zhàn)的相關歷史知識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當時美國國內的南北矛盾,將矛盾中諸如勞動力、工業(yè)原料、奴隸制度等方面寫在黑板上,將學生分為兩個大組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會聽到許多不同的聲音,從而激發(fā)求知欲望,如此,便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實行小組教學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小組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可以發(fā)揮積極的效用,歷史往往是多家爭論,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史觀就有必要讓學生體驗提出見解與他人交流的過程,這樣有助于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濃厚,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選擇合適的辯題,組織小組辯論。
定期組織辯論賽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學生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會自主搜集資料,對辯題有深入了解,這個過程即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辯論的過程即學生進行自我觀點抒發(fā)的過程,學生進行了前期準備與小組內部交流后會對辯題產生見解,辯論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用歷史的思維看待歷史問題,從而提高綜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辯題時要盡量使辯題具有發(fā)散性,引導學生最終通過辯論得到辯證客觀的歷史態(tài)度。例如在進行關于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教學時,組織學生辯論洋務運動有沒有對中國近代史起到推動作用,雙方大談洋務運動的利弊,最終我總結:洋務運動有進步的一面,也有不徹底的一面,既不能全面否定又不能全面肯定,以此教導學生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問題。
2.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歷史學習過程不是僅僅依靠看書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交流與探討。進行小組教學,可以讓學生以多種方式進行探討與交流:小組內交流,小組間討論,大組間辯論,等等。在讓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教師不能一味抹殺與批評,要讓學生擁有自主思考能力。對于有失偏頗的論斷,教師可以進行積極引導,例如向學生講述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等,讓學生逐漸學會以公正的眼光看待歷史。在小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營造學生之間的競爭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高漲。
三、利用歷史的故事性教學
歷史就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在這些往事中不乏英雄人物與精彩瞬間,將歷史故事化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F今初中歷史的教材往往缺乏故事性,大多數內容都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進行歷史的故事化教學有一定的必要性。
1.利用歷史故事將歷史具象化。
初中歷史知識抽象是許多學生學習歷史遇到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對一些空洞的概念與陌生的名詞,一些學生會感到茫然無措,因為它們離學生的生活畢竟太遙遠。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這些抽象的歷史名詞變得具體化,通過向學生講述特定歷史時期的故事,讓學生得以“窺一斑而見全豹”。例如在教學關于經濟危機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利用一些西方文學作品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當時社會生活的情境,體悟到經濟危機在當時對美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2.注意所講述故事的趣味性。
如何讓歷史課堂充滿歡樂?趣味性必不可少。在利用歷史的故事性教學時,教學者應當備足功課,找尋歷史故事中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趣人趣事,讓學生在歡笑中上課。學生發(fā)現了歷史學習的樂趣之后便會開始主動“找樂子”,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知識的增長逐步變?yōu)槟芰Φ奶岣摺?/p>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是一門學問,教師不可急功近利,要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從基礎知識入手,讓學生逐步具備正確的歷史觀,學會用歷史思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綜合能力,達到初中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克禮,等.中學歷史教育實習行動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35-140.
[2]馮秀芹.淺析故事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6):164-165.
[3]浙江省義務教育教材編委會.義務教育初級中學社會第一冊及參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214-218.
[4]葉翔.關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2009(10).